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基本保障
2016-02-12贺新元
贺新元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基本保障
贺新元
无论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与完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用了“关键一步”来表达其重要性。如何成功地跨过这“关键一步”,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直在谋划,直到十八届五中全会,一套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的基本保障呼之而出。文章把它归纳为五个基本保障,即发展结构布局保障、发展战略布局保障、发展原则保障、发展理念保障、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政治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基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1]这“关键一步”走好了,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会有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此,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基础上,从发展结构布局、发展战略布局、发展原则、发展理念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在“十三五”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会战式、全局性谋划。
一、“五位一体”是发展结构上的总体布局保障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就“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五位一体”作出了详细的战略部署。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结构上有了更加科学的基本遵循,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略更加完善、发展目的更加明确、发展内涵更加丰富、发展道路更加广阔。只要依循着总体布局不偏离,久久为功,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如期完成。
二、“四个全面”是目标与举措上的战略布局保障
如何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党中央根据新形势下具有的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先后提出了“四个全面”,并最后把“四个全面”总结提升到党治国理政的一种新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首先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总依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而提出现阶段的最低战略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配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战略举措。这“一托三”的战略布局,注重了顶层设计与总体谋划,牵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牛鼻子”。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应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而成为世界第二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不回避问题、直面问题理论勇气的表现。它的提出正应了马克思的一句话,即“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四个全面”直接来自“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现实需要,是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与现实双向需求高度契合的思想结晶。
三、“六个坚持”是发展原则上的基本保障
“十三五”期间,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六个坚持”发展原则,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决了“依靠谁来发展”、“发展为了谁”和“为什么发展”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始终是围绕“人民”这一核心而进行的发展,既紧紧依靠人民来发展,更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解决了“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的发展应该是一种既要努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解决了“发展的动力”的问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一方面是发展中带来的问题到了一个非常集中体现的瓶颈阶段,另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成熟定型。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动力来自哪里?当然还是改革,而且是全面的深化的改革。要在全面改革中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深化改革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机制,进而为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持续动力。
坚持依法治国,解决了“发展如何规范”的问题。现代化国家必是一个具有完备法治体系的善治国家,是一个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的国家。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向就是把国家发展纳入到法治化转道,也就是要依法治国。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解决了“发展如何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在全球化愈益深化的当下,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又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否则,就会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迷失自我,而掉入甚至沦为西方发展的依附国或“殖民地”。我们国内发展格局在东部沿海优先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的基础上,正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政策;为更好地立足国内格局并指数级发挥其作用,我国以前所未有加的力度在推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与各国互联互通,以形成一个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党的领导,解决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问题。在西方宪政思潮影响下,面对党内严重的腐败问题,有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问题产生了怀疑。他们认为,中国应该走西方的宪政之路,多党竞选制、三权分立制是中国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为了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会被引上邪路,必须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政治主体地位和领导地位不动摇。
“六个坚持”发展原则涉及“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核心问题。它们既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遵循,是“十三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准绳和规范,更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坚实保障。
四、“五大发展理念”是发展理念上的思想保障
发展理念是引领发展行动的先导。《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这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进行谋篇布局。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也是指导“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十三五”发展的思想灵魂。五大发展理念中的每一条,都针对着我国发展中的最关键环节和最突出矛盾,各个理念之间又是辨证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十三五”时期乃至今后更为长远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围绕创新发展,《建议》提出七个着力点: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产业新体系、构建发展新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导下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以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加更为强劲的动力。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系统性、整体性,平衡区域间、城乡间、经济和社会之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发展。全面小康之所以称为“全面”,是要求小康能够覆盖不同区域、不同人员、不同领域。追求全面建成小康,就是追求城乡区域共同的发展,追求全体人民共享的物质精神文明,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进步。因此,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议》首次提出“健康中国”,并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面小康社会普惠的公共产品和民生福祉;要把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重点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这六个方面,为绿色发展指明了生机勃勃、永续发展的未来方向。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基础上提高开放的质量,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增强发展的内外联动。中国始终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推进,中国将进一步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不仅需要丰富开放的内涵,更需要提升开放的水平和质量。《建议》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等六个方面,对开放发展进行了部署,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繁荣增添新的亮色。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迈进。《建议》提出的共享理念,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就业创业、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八个方面做出的部署,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也进一步扎稳公平正义的制度根基。
从理论上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不仅仅是发展理念的创新,更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上看,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深入推进这五大发展理念。
五、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政治上的坚强保障
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一是靠发展,二是靠党的正确坚强领导。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终点线迈进的历史时刻,党更要发挥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13亿多人民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明未来。
《建议》清醒认识到,新形势下我们党的自身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为此,《建议》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六个坚持”基本原则之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才能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进。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建议》着重阐述的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坚强保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从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加快建设人才强国、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等六个方面,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改革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和行动,把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全面从严治党,是《建议》体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需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但这一切关键都是在党。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强保证。《建议》强调,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这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的建设的关键和重点,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明确了任务和要求。需要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1]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14年 6月 5日)[N].新华每日电讯 2版,2015-6-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责任编辑:钟晓媚
D61
A
1673-5706(2016)01-0028-04
2015-12-18
贺新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