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6-02-12陈补林
陈补林
对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陈补林
篮球既是高校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高校体育的主干课程,为适应新时期高校体育改革的需要,必须对高校篮球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以期能为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个体差异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11.077
1. 前言
篮球运动在高校开展广泛,广受大学生的欢迎。篮球课程是高校体育的主干课程,在教授学生篮球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模式非常固化,以技能传授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也长期存在,这种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下,其局限性和片面性彰显的越来越明显,传统篮球教学模式以授课内容为主要考虑,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漠视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由此也带来教学效果的不稳定性和低效率性。因此,对高校篮球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 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理念的转变不彻底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终身体育”以成为学校体育的核心教学理念。学校体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和行为。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也应遵循这一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然而,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沦为一个挂在口头的口号,并未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实施。教师还是主要依据自身的运动经验来进行篮球教学,很少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很少去进行相关的调查与研究。大多数篮球教师在转变教学理念方面仅仅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接触了以下,很少有人会进行彻底的反思和转变。
2.2 教学模式传统落后
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仍主要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典型表现是: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导者,教师首先进行技术动作的示范、讲解,随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最后进行纠错。传统教学模式带有明显的专业体校训练的痕迹,注重技术动作的规范,注重练习的反复重复性,缺乏兴趣的引导,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学生的学习呈现出被动接受的特点,教学呈现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特点【1】。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三基”的培养,但在社会多元发展的当下,在学生信息来源泛化的今日,显得有些僵化,况且高校大学生并非运动员,以培养运动员的方式来上高校篮球课程,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的沟通未能得到理顺,课堂学习气氛未能得到有效渲染,而教学效果也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2.3 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重视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增大,高校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高校的师生比例出现了严重问题,师资不足已成为常态。在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中,随着授课班级的增多和班级人数的增加,篮球教师的工作量大幅上升,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往往难以关注授课班级的每一个个体,因此也难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实施差异化教学,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情况,这个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体质水平的差异。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家长往往对他们比较溺爱,同时受制于高考升学的压力,现今的大学生在吃苦耐劳、身体锻炼等方面是比较孱弱的,因此,有些学生的体质水平比较差。在高校篮球课程教学中,如果忽视学生的体质水平差异,教学就会失去针对性,教学效果就难以得到保障,运动负荷过小,对于体质好的学生没有激励作用,而运动负荷过大,体质差的学生则难以跟上,所以,运用统一的教学很难兼顾两者,需要进行科学的分组,以便进行差异化教学。但在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依据体质水平进行教学。(2)篮球技能水平的差异。高校学生的来源途径多种多样,不同来源的学生在篮球技能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来自篮球发达地区的学生,篮球技能水平较高,而有些来自篮球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可能连篮球都没有碰过几次。篮球技能水平的巨大差异,对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教学内容过于简单,会使篮球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失去兴趣,而教学内容过于困难,又会抑制篮球技能水平较低学生的学习欲望。但在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依据技能水平进行教学。
3. 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改革
3.1 转变教学理念
篮球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在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篮球课程教学的基础和动力,始终贯彻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高校篮球教学的目标决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和篮球技能水平,为学生终身参与篮球运动打下基础,教学应以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为重,而不是固化的教学内容。其次,要勇于探索和创新教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改革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第三,要延伸篮球课程教学的时空间,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说要篮球教师增加课时,而是说篮球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篮球文化的传授,让学生感受篮球文化的魅力,让学生自主地在课外进行篮球活动,实现课内外的一体化,增加课内外的联系。实际上,组建一些由学生自主管理和运作的篮球社团就可以完成以上的工作,而组织一些篮球赛事也是进行篮球文化宣传的上佳途径,这些都需要篮球教师予以重视。
3.2 创新篮球课程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创新篮球课程教学模式迫在眉睫。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僵化模式,已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教学模式需要创新。篮球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已非常普遍,然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领域多集中在理论课教学方面,术科教学则很少运用多媒体。实际上,现在有很多大学拥有室内篮球馆,这类室内篮球馆通常都配备了大屏幕,具备这些条件的高校,在进行篮球课程教学时,是具备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不管是播放篮球精彩视频,还是播放技术动作演示,抑或是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都是可以实现的。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运用多媒体进行术科教学是可行的,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升。(2)注重练赛结合。高校篮球课程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运动员,运动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但却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长时间多重复的练习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进而影响他们参与篮球教学的热情,最终影响教学效果。而适当增加一些对抗性的比赛,是规避上述弊端的一个好办法。比赛不但可以帮助检验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准确认知,同时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篮球运动文化氛围。在篮球比赛中,学生的竞争欲望被激发出来,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意识得到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进而提高教学整体效果。(3)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学。教师应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一些自由活动时间,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创造交流沟通的机会,在轻松的教学氛围内完成教学计划【2】。
3.3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组教学
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的调整,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最终产生共振效应【3】。提高学生篮球技能虽是高校篮球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质水平和技能水平的不同对训练内容与训练强度进行合理安排。针对不同体质水平的学生,应制定适宜他们体质的运动量和运动负荷,注意循序渐进,避免因强度大而导致的伤病,体质水平的差异往往很难直观地观察出来,高校篮球教师可以借助每年的体质测试成绩作为参考来进行甄别。针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则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来进行,鉴于高校篮球教师与授课学生比例失衡的现实,教师可以利用班级里篮球技能水平最高的学生作为副手来实现分组教学。在基于不同水平进行的分组教学中,对水平较高的组别应以较强对抗下的战术配合为主要内容,而对于水平较低的组别,则应以技术动作的训练为主,注意运用游戏、情境教学等手段,激发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4】。
4. 总结
高校篮球课程作为学生最为喜爱的体育课程,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公民的重任。基于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必要对高校篮球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改革的切入点主要有三个,一是要转变教学理念,二是要创新教学模式,三是要注意个体差异实施分组教学。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 李华.对新时期高校篮球课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3):167-169.
[2] 杨小球.“阳光体育”背景下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现状及对策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4):105-107.
[3] 黄国华. 浅论素质教育形势下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5):567-568.
陈补林(1971-),男,汉族,江苏苏州人,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副教授,苏州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