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开关论”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坚定发展信心“四川论”之一
2016-02-12李后强郭丹
文/李后强 郭丹
四川“开关论”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坚定发展信心“四川论”之一
文/李后强 郭丹
编者按: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践,实现重点突破”。2015年9月7日,《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正式公布,明确提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是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瓶颈制约的关键。八个区域被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四川成功跻身其中,是西部唯一一个上榜的省级行政区域。时代再一次将西部大省四川推到了创新改革的前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等学者推出“四川论”系列,对四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四川在中国当代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四川在新时期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夯实信心。
在中国版图上,四川是东西南北的地理中心。从功能上看,四川是全国要素走向东西南北的重要开关。四川盆地表面看是“关”,实际是“开”,成都是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城市。四川人历来就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气魄著称于世。四川最近被确定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都被确定为“一带一路”七大高地之一,为四川人“再为人先”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历史把四川再次推到了创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古蜀人开拓的“南方丝绸之路”是早于丝绸之路至少两个世纪的中国内地通向中亚北非的交通要道、贸易通道、文化走廊;出生在四川的大禹、嫘祖等华夏先祖对中华民族有万世不移之功;几千年来从四川走出去了许多在中华文化史上分量极重的学者名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为中国改革的创新试验探路。无数事实证明,四川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试验地、助力地。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中,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四川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再一次将四川推到了创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今年8月,四川被国家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四川成都被确定为“一带一路”七大高地之一,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这条数千年前古蜀先民筚路蓝缕开拓的连接蜀山与中亚、北非的通江达海之路,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中被赋予全新的时代意义。自古以来都以“敢为天下先”著称的四川人,在新一轮全面改革中,将肩负起“再为天下先”的重大使命。
四川开智慧文明之先河,祛狭隘封闭之垢弊,论古今多少事尤为天下颂。“开”的小篆字形会意为双手打开关着的两扇门中间的门闩。在封闭的环境中,“敢”字当头,勇于冲破;“能”字带路,善用巧思;破门而出,天地开阔,这是四川精神的实质。
四川自古就有“四塞之国”之称,峻岭耸峙、地形起伏,天然的屏障隔断了古蜀与外界之间的联系。数亿年前,四川盆地是一个内陆湖,后来湖水穿巫山、出三峡,形成了现在的外流型盆地。在这个外流型盆地上,流淌着1400多条大河,被誉为千河之省的四川表面封闭实际开放,它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盆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自古有着如水般不屈不挠的精神,有着如水般破山而出的闯劲。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的考古发现,证明古蜀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孤独的文明,它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四川人虽居于盆地,不等于必然就有“盆地意识”。今年9月6日,四川省政府通过了《四川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工作(2015—2016)》,确定了31项重点工作和加快构建出川国际大通道、提升经贸合作水平、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拓展金融合作领域、密切人文交流合作、创新开放型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合作机制等七个方面,一场开放战役打响了。无数事实证明,四川是改革开放的发源地、试验地、助力地。
四川是改革开放的发源地
四川人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气概,开放、改革、创新的精神,源远流长。
以物为证。距今5500~6000年的营盘山遗址,是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之间文化交流、传播和融合最早的实物证明。营盘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进程中占据着独特的重要地位,学术界认为营盘山遗址的发现将改写中华上古文明史。岷江呈几字形将营盘山环抱,山势险峻,出土的近万件陶器、玉器、石器等文物正是“两河文明”交融的产物。
营盘山文化中蕴含的开拓进取、和谐交融的精神在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文化中有着强烈的映射。远在4000年前,巴蜀之地存在着数条经南方的出海通道及通向缅甸、印度等地的通道,这些通道从大量的考古文物中得到证实。例如,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海贝和象牙被认为来自印度。最具代表性的是三星堆出土的金杖和金面具,古蜀王像西亚、中亚的皇帝一样,统治国家时手持金杖,离开人世时戴着金面具。汉武帝时期,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在大夏国(今阿富汗)见到了蜀布、邛杖。现在埃及和希腊的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当年让张骞惊诧不已的蜀布和邛杖,验证了巴蜀到印度(古身毒国)再到西亚早就存在一条通道,这就是“南方丝绸之路”。这条比“西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至少要早两个世纪的南方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国际交通要道,也是一条古代中外经济贸易通道,还是一条古代民族交流迁徙大走廊。藏、彝、汉等多民族以及缅甸人、印度人等相互交流、融合,形成具有多样性、共融性的古道文化。这些穿山越岭、勾连纵横的古道,承载着古代巴蜀与中亚、北非的贸易、文化交流,这条黄金通道让高山环峙的巴蜀天堑变通途。
文化的产生不是孤立的,它既有自己悠久而独立的始源,又受着内部和外部不同地域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自古蜀人就以开放的心态,在文化的互补互融中创造出了自身新的有特色的文化。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的发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认为内陆文化与封闭性、落后性必然联系的思维模式,有力地佐证了封闭地域也可以具有开放思维。这些文化中包含着改革的因子,蕴含着战胜蜀道之难,敢于上青天的气魄。
以人为镜。羌族是一个极其古老又伟大的民族。古书云“炎始于羌”,也就是说,古羌族早在炎帝时代就已经产生。炎帝时期的古羌族部落众多,后来大多与黄帝部落融合,成为华夏族的祖先,另一部分则西行或南下,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成为汉藏语系除汉羌以外其他民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古羌人,古羌史其实是华夏民族的共同记忆,古羌文明可以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许多民族间的黏合剂。敢于打破闭塞环境,坚韧图强的精神在羌族的基因里代代传承。现在全国唯一一个藏族羌族自治州就在四川,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就是离成都不远的北川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羌的文化密码仅存于四川;可以骄傲地说,四川是全国最珍贵、最重要的民族文化基因库。
出生在封闭地理环境却能突破封闭,具备开放创新思维的典型人物便是嫘祖和大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来自轩辕的黄帝,这是中国历史上西南地区与中原地区最伟大的通婚,正是这次伟大的通婚改写了中华文明史。嫘祖嫁给黄帝后,“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嫘祖最早发明了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这项技术堪称在“中国四大发明”之前的“中国第一大发明”。养蚕缫丝开启了衣饰文明,中华先民从此摆脱野蛮。嫘祖的发明还通过“丝绸之路”泽被了世界,古代世界正是通过丝绸之路了解中国,通过丝绸等器物认识中华文明。西方考古学家发现三千年前木乃伊头发上的中国丝绸,证实古埃及的法老已与东方进行丝绸贸易。嫘祖的故里在四川盐亭,她以文化乳汁抚育中华,以丝绸惠泽人类,此万古不移之功,是四川对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大禹出西羌,治水建中华。大禹所处的时期,时常洪水肆虐,致使百姓无处安身。大禹受命于危难之中,不因父亲鲧治水不力被诛而推卸责任,毅然担起拯救天下苍生的重任。大禹吸取他父亲鲧治水的失败教训,经过十三年的治水,终于将大水导入大海,其最重要经验,就是“不囿陈套”“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改堵为疏”,这正蕴含着深刻丰富的改革创新精神。自大禹以来,中华大地布局九州,章法严整,因此大禹被誉为中华人文始祖。大禹是四川北川人,北川正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古羌族的生理基因和古羌文明的文化基因在大禹身上叠加,得到了完美体现,大禹是四川向中华民族捧出的万世祭奉之伟人。
具有开拓精神并与四川有关的还有两位奇人。唐武德五年,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律院受具足戒,坐夏学律。在成都的四五年间,玄奘精通了经、律、论三藏,被称为“三藏法师”。但他并不满足,不惧艰险,踏上了西行取经之路。另一位则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张道陵在川西、川北和汉中地区都设有道场,四川省苍溪县云台山就是其中重要的道场。一个弘扬佛法,一个弘扬道法,都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皆为四川的荣耀,中国的殊珍。
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川古代名人荟萃。从李冰、文翁、王褒、落下闳、司马相如、卓文君、扬雄到陈子昂、李白、苏轼、杨慎、张问陶、李调元等,恰若璀璨群星,辉耀大地。在他们身上,有渊源于三星堆文明的奇诡思维,有巴蜀人最为鲜明的创新思维。历史上各色人物犹如一面面明镜,映射着巴蜀精神的光芒。
梳理四川历史,不难发现这就是一部改革史、开放史、创新史,随着考古遗迹文物的新发掘,文献典籍的深解读,四川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必须重新估价,南方丝绸之路等古蜀连接世界的通途的价值必须重新认识。
四川人主要居住在盆地,但盆地并不必然束缚思想观念。四川将继续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试、大胆闯、大胆革新,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纳百川、融世界、惠人类,不断提升持久的生命力。
四川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地
中国的改革如浪潮般前行,四川是前行中涌起的白头浪。2014年,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四川是改革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全国率先探索农村改革,率先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率先进行城市综合改革试验,率先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四个率先”奠定了四川在中国当代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贡献。
农村改革。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公社冒险摘下“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换成了“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这一摘一换,掀起了一场中国农村排山倒海般的改革浪潮。数亿中国农民的命运为之改变;《宪法》为之修改。从1988年开始四川雅安就已经试行党代会的常任制,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为党的自身建设创造了新的经验,有力地推进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1988年,四川省遂宁市市中区步云乡直选出新中国第一位乡长。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直选产生乡长的民主实验。这些大事件无不振聋发聩,有力证明了四川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策源地、试验地。
国有企业改革。1978年10月,四川在全国率先进行企业扩权试点,给企业分别定出当年增收的目标,允许它们在年终实现目标后提留少量利润,拉开了国企改革的序幕,开创了国企改革的新局面,为国有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市综合改革。四川是全国最早探索城市改革的省份之一。2015年7月,四川成为自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以来,首个对外正式公布实施方案的省份。四川省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分别是广安市、南部县和成都市温江区。三种行政区划单元各自以不同的创新举措,在发展和前行的过程中为中国其他中小城市综合改革提供了样本。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2007年,四川成都作为首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在农村产权制度、农村投融资体制、城乡户籍制度、城乡社保制度、健全城乡一体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实践,取得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突破,开创了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四川以“四个率先”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四个率先”开拓创新中形成的“创新精神”引领着四川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新开拓,凝聚着“四个率先”创新精神内核的“四川模式”正在成为改革开放的创新范本。例如四川在2015年内有望成为全国首个全光网省。四川全光网省的建设和创新大力促进了全国信息消费,积极推进了“互联网+”行动。成都于2015年8月率先推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案例评选系列活动。成都市社会组织数量居于中西部地区首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社会各个层面的协调互动,有利于多元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从“四个率先”到“N个率先”,这就是改革开放精神在四川生生不息的体现。
四川是改革开放的助力地
我国目前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国际区域合作发展带来新机遇,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四川成都被确定为“一带一路”七大高地之一,战略地位极为明显。四川堪为南方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扭结点、桥头堡,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具备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实力,足以承载起这个新时代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全面深化改革和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四川将勇于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不断为中西部地区改革、创新、开放树立榜样,带来信心。
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格局高、立意远。在全国大局中,四川的位置尤为重要。古代治理四川的官员曾叹惋“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这是四川历史上著名的治理“周期律”。四川省委、省政府有信心带领四川人民跳出这条治川“周期律”,四川将以“四个全面”为引领,为中国这条改革、开放、创新的列车加固轨道、卯足动力、助力引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是民生问题,核心要义在于富民。如何让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考验。
2015年2月,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出台了《2015年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及20件民生大事实施方案》,并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强化落实,为构建基本的民生保障编制了安全网。
全面深化改革是强大动力。四川从来不缺乏改革的因子,但是改革到了今天,重点在于“全面”。四川的全面深化改革起步扎实、亮点突出。例如在农村改革方面,四川侧重放活土地经营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四川侧重简政放权、责权明晰。四川天府新区于2015年3月23日公布了首批244项权力清单,“审批部门、审批内容、审批对象、审批依据”一目了然。这一举措有利于权力边界的清晰划定,有利于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
全面依法治国是重要保障。四川把依法治省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制定依法治省指标体系,深入推进“法律七进”——法律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寺庙、进企业、进单位,增强了全民的法治信仰,加强了全民守法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专门制定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决定》,在《决定》中提出了八个“务必从严”,即思想教育务必从严、干部选用务必从严、管理监督务必从严、惩治腐败务必从严、改变作风务必从严、制度治党务必从严、纪律约束务必从严、落实责任务必从严,以全面推进从严治党。2015年4月,中共四川省委印发了《严守政治纪律严明政治规矩,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实现“两个跨越”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四川在“四个全面”进程中,发扬改革开放传统,勇于开拓创新,以“再为天下先”的气魄助推、助力全国改革。
诺贝尔奖得主伊利亚·普里高津在其创立的耗散结构理论中指出开放是系统内外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必要条件,只有保持开放,系统才能避免“熵增”,才能保持生命力。四川人主要居住在盆地,但盆地并不必然束缚思想观念。四川将继续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试、大胆闯、大胆革新,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纳百川、融世界、惠人类,不断提升持久的生命力。
“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及至江津,不舫楫,不避风,则不可以涉。”这段《孔子家语》里的名言告诫人们,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长江,源头微水细流,但它涓涓不塞,汇聚万千溪流,挟裹风云,携带雷电,浩浩荡荡,穿越盆地,以雷霆万钧之力冲决三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此刻,在源头才可浮起酒杯的细流,如果不借助舟楫,如果不避开风浪,是不可能渡过的。
在自然地理上,四川为长江蕴藏了巨大的势能。长江将它在四川汇聚的滔滔之水润泽中下游千里沃野,长江将它在四川高山峻岭积聚的巨大势能转换成电能造福神州。
在人文地理上,四川为中国贡献了伟大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
在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心竞争力”上,四川自大禹、嫘祖等以来的文明巨人们,为中国贡献了不断进取、不息创新的“开放”之精神内核。
如同长江之于四川和中国的关系,古蜀先民创造的灿烂文明,古代四川先哲的伟烈丰功,现代四川为中国改革开放进行的创新试验,都无比深刻地证明,四川必将在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