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探究
2016-02-12刘清华翟海刚
刘清华 翟海刚 张 蕾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探究
刘清华 翟海刚 张 蕾
西安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4
国家西部的稳步发展,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是保障,内地高校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基础。本文通过探析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高校存在的适应性问题和内地高校在管理服务育人方面的不足,探究如何更好地通过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成长成才,成为祖国西部地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从而提高民族人才培养质量。
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地高校;适应性;培养方法
近年来,“一带一路”正式成为中国一项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新疆将处于经济核心枢纽区域。国家未来之命运系乎人才,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而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高等教育会对此背景下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党和国家历来对此十分重视。
国家自1989年开始启动“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以来,规模处于源源不断地扩大当中,每年都会有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学子进入内地高等学府深造。但作为内地高校大学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教育、语言、文化、信仰背景均不同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离开土生土长的生活环境,进入崭新的文化氛围及学习环境后,或多或少的会面临“适应性”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找出这一特殊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有效途径解决,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1 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存在的适应性问题
1.1 语言环境产生的适应性问题
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高校学习过程中,首先会碰到的问题便是语言沟通问题。在家乡生活中绝大情况只使用母语交流,且使用汉语沟通交流的时间仅限于学校,因此造成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较低,进入完全使用汉语的环境的内地高校学习后,在听课过程中会出现“听不懂、跟不上”等适应性问题,学习压力加大,成绩落后,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恶性循环。
1.2 教育文化差异产生的适应性问题
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后,由于存在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学习能力不足、汉文汉语水平较差等方面的限制因素,之前的优越感逐渐消失,短期会出现听不懂课堂内容、成绩明显下滑的现象,长期下去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甚至会有个别学生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严重者会由自卑发展为自闭,从而引发心理疾病[2]。
1.3 风俗习惯产生的适应性问题
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来到内地高校学习后,在饮食、穿着等生活习俗方面与其原来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出入。虽然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保障性措施,如设立清真食堂、聘请民族师傅等,但是,他们的生活环境终究与新疆本土的民族氛围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都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难免有一些学生会产生孤独感和不合群现象。
1.4 民族意识产生的适应性问题
共同的民族渊源、民族文化和国家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3]。落后的基础教育、闭塞的时政信息,导致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本上不了解国家大事和国家方针政策。同时,由于受本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长时间潜移默化影响,他们很难接受不同于本民族的文化和风俗,在理解民族认同的问题上也存在狭隘性。
2 内地高校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贫困帮扶,缺乏感恩和责任教育
大部分地少数民族学生家庭状况一般,入校后均会提交家庭贫困认定表。通过贫困认定后,学校会对其有一定的资助政策倾斜,保障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和基本生活。在习惯了这种被照顾的环境后,理所应当地认为对他们进行这样的资助和帮扶是必需的,而不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自己已获得的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更有甚者,在与其他学生比较时,发现未能获得与别人相同的帮助,则会出现一定的反抗和不平衡的心理表现和举动。他们这一思想认识偏差会严重影响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这对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都是不利的。
2.2 高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工作亟待加强
目前为止,内地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力度还不够深入。一是思想教育方面:求稳怕乱,部分辅导员存在着“标签化”的管理方式,对少数民族学生物质照顾,缺乏精神引领,从而助长了学生“应该被照顾”的依赖思想。二是辅导员自身发展方面:知识储备不足,在对新疆及其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现状等关注方面,内地高校辅导员了解不足,甚少能深入学习宗教、宗教信仰、宗教极端主义的相关理论知识[4]。
3 少数民族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
3.1 适当引领,促使学生从自身做起奋发向上
当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存在的语言沟通不畅、学习困难等问题将长期存在,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需要高校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办学特色,以多样的形式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学校,融入社会。如通过学习混合同班、住宿混合同宿、活动混合编队等要求,从制度上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和内地大学生更好地融合沟通。也可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思维活跃、文体才能突出的特点和实际,创新形式,开展文化引领和思想教育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融入集体、融入校园文化,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的动力。
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正确的方针政策引领下,需认清自身不足,把握当前高校提供的各种有利平台,珍惜大学四年的学习机会,奋发向上,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善语言不通,生活方式不同的问题,把对家乡的思念转变为自己努力的动力。
3.2 坚持民族平等,增强民族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5]。”内地高校可重点增设、加强民族政策相关课程,持续性开展教育体验活动,可通过互联网等载体大力宣传,也可开展多种国情教育,通过组织主题班会,民族联谊等的形式,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增强其爱国热情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6]。
当代大学生无论属于何种民族都应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民族平等,勤奋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全面发展,增加各民族间的深厚友谊,齐心协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让分裂势力无机可乘。
3.3 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心理健康的护航者、学习生活的指导者、教育管理的执行者”[7],承担着主要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应该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同时要严格要求,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教育服务,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
[1]马风强.深化新疆与中亚地区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J].比较教育研究,2015,(6).
[2]段春蕾,胡付照.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问题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0).
[3]吴大兵.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内涵及意义[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
[4]迪娜古丽.从辅导员角度谈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6).
[5]张晶娟.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视野下的民族观教育[J].理论界,2011,(11).
[6]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2.
[7]甘均良,艾楚君.对新时期辅导员职能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