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三个基础 用好三个网络 坚持三个结合
——浙江省兰溪市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特种设备安全
2016-02-12■文/子墨吕斌
■文/子 墨 吕 斌
打牢三个基础 用好三个网络 坚持三个结合
——浙江省兰溪市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特种设备安全
■文/子 墨 吕 斌
浙江省兰溪市目前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1816家,注册在用特种设备总数达到7348台(套),其中压力容器数量占总体数量的60%左右。近年来,该市积极探索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方式方法,逐渐摸索出适合当地实际的一些做法,连续十年未发生一起负有直接责任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特种设备万台设备死亡率为零。
打牢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三个基础
一是夯实责任基础,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兰溪市政府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对乡镇街道、行业主管部门安全目标责任制考核,并与全市16个乡镇、1个开发区以及8个行业主管部门均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乡镇的首席质量监督官作为区域特种安全监管的业务领导,加强落实主体责任,由乡镇街道与设备使用单位签订安全承诺书,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要求兰溪所有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做到“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消除事故隐患,2015年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自查消除隐患182个。
二是夯实制度基础,构建长效机制。建立重大事项汇报机制,特种设备主管部门每年初以书面报告形式向市政府汇报年度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专项工作一事一报。在基层层面构建双向通报机制,通过特种设备安全联席会议和各乡镇的首席质量监督官,发现重大隐患向当地乡镇街道或主管部门通报。对使用单位建立约谈制度,累计约谈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家。
三是打牢协作基础。在市政府层面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调查小组。每年定期召开2次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与110联动成立专业电梯应急救援队伍,2015年接110指挥中心指令后出动人员25次。
用好特种设备监管三个网络
一是运用好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动态系统,由专人负责设备信息管理,确保每台设备信息和监察信息的完整和有效。同时,将该动态系统延伸到基层站所和乡镇,使基层单位既看到的又管得到,第一时间掌握动态。2015年共采集特种设备监管信息491条。
二是构建好监管网络。以乡镇首席质量监督官为核心节点,整合基层质监所、环保所、行政执法中队和特种设备安全员,在大气防治、五水共治、节能降耗上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有效提高一线工作的配合度开展隐患排查。2015年乡镇(街道)共巡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0家,检查特种设备92台,排查发现并治理安全隐患18起,实现了精确监管。
三是运用好服务网络。寓监管于服务,实现特种设备从登记到注销全过程服务。兰溪对涉及特种设备各事项从2006年起实现一站式服务,2014年实现零等待、零收费。行业协会和专业公司年平均提供专业培训600余人次。依托110联动、8890市民热线和12365投诉热线,实现了特种设备应急救援的全天候24小时服务。
坚持做到三个结合
兰溪市将特种设备重点监管和分类监管相结合,将公共场所电梯、中高压压力容器及20蒸吨以上锅炉纳入重点监管设备,将化工、住宅、气体充装、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列为重点监管单位,进行重点监管。根据各使用单位、拥有设备进行分类监管,明确监管措施和检查频次。同时,将专项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根据各类特种设备安全特点和使用频次,开展电梯大会战和危险化学物品使用单位大检查。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中,督促263家电梯使用单位、876台电梯完成自查,使用单位排除安全隐患165个。出动执法人员580人次,检查电梯使用单位242家,检查电梯543台,发现隐患电梯92台,封停电梯10台,立案7起。此外,兰溪市将违法惩治与预防教育相结合,对特种设备“三非二超”违法行动予以严厉打击,对特大重点监管单位的特种应急预案进行专家评审,每年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相关负责人、管理人员免费培训,并组织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