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自”之殊义误解——《杜甫全集校注》的个案讨论
2016-02-12魏耕原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5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5
魏耕原(1. 西安培华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2.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杜诗“自”之殊义误解——《杜甫全集校注》的个案讨论
魏耕原1, 2
(1. 西安培华学院 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2.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5)
摘 要:“自”字在古诗中运用广泛,杜甫诗使用尤丰,涵义亦繁多,且大多数具有容易忽而不察的特殊意义。前人的旧注对此基本望文生义,而集古今注杜之大成的新注,亦复如旧。往往一经误解,不仅句意顿变,甚或牵一发而动全身,故须以个案讨论方式,使杜诗之“自”显出诸种真相。
关键词:杜诗;自己;自然;殊义
杜诗沉郁顿挫,善于抒发张弛伸缩的复杂感情,加上多用虚词表现情感的微妙变化,耐人寻味。其中的“自”字涵义异常丰富,如果看作“自己”或“自然”,往往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然往往为学界所不察,仍常常视为习见义。萧涤非先生主编的《杜甫全集校注》(以下简称《杜集注》),汇集古今注杜之大成,厥功甚伟,在语词释义虽有用力,而所采用集注,对“自”之释常待之常义,或者以为常义而无释,故须加讨论。
一、“自”之转折副词殊义的误解
杜诗用“自”410次①,我们曾就其中名作或名句中的“自”字作过讨论[1],已论者此次一般不再考虑。杜诗“自”之副词义最为丰富,试论如次。
自:却,反而,表转折的副词,在安史之乱前的诗中所用较少。《乐游园歌》:“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杜集注》:“上句……意谓当此圣朝,而久居贫贱,实深感愧耻。一物,约有三解:一谓指酒,如仇兆鳌、杨伦等主此,恐非;一谓杜甫自指,如周篆、沈德潜、施鸿保等主此,似太泥;惟卢元昌曰:‘当此春和,一草一木,皆荷皇天之慈,忻忻然有以自乐,独我贱士,见丑圣朝,今幸三赋得叨宸赏,乃待命集贤,又复逾年,夫岂皇天悯覆,终遗贱士乎?’此解结合目前景物,释一物为一草一木,最为圆通。按甫《北征》诗:‘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可作此句注脚。此句承上,意谓即使自己是一贱士,但总算是万物中之一物,应让其活得下去,如今‘卖药都市,寄食友朋’……岂不有累‘圣朝’盛德乎?‘皇天慈’三字应活看。对草木而言为‘皇天’,对人事而言则为‘圣朝’。”[2]218此条注转录自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原注前边还有“这两句是牢骚话,但用意很曲折”。按卢氏解上句为杜,下句为自然,则属人与物的比较。把下句的“自荷”看作“皆荷”,则无依据。此诗前12句写春景,后8句议论自己之处境。所以,这两句全从己言,“一物”应指杜甫,“自荷”则为却荷,两句是说:圣朝虽然已知我为贱士而贫丑,但我却仍然受到皇天的恩慈。所谓“皇天慈”,即三赋叨赏,待命集贤,这是字面意;然而一等即已隔年,终无下文,此则句外意。这种皮里阳秋的话,用意曲折,用来发牢骚很为得体,也可见出杜甫抑扬顿挫之风格。因此,卢氏的解释未免质直,且夹在自己所发议论中间,未免游离,而且还要从草木再归结到作者身上,未免显得屈曲牵强。究其原因,是对“自荷”的“自”不明其特殊意义,只好曲为解释。
《莫相疑行》:“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杜集注》:“杨伦曰:‘自怪,妙。’”[2]3374似乎作“连自己也感到奇怪”之意。这里的“自”应为“却”义,“自怪”谓“却感到异常诧异”,可谓“从失意中忽作惊人语”。且此句的主语为杜,把“自”再看作自己,不仅多此一举,而且也减去了不少“惊人”意味。
《有感五首》其五:“胡灭人还乱,兵残将自疑。”《杜集注》:“赵次公曰:‘广德元年正月,史朝义自缢死……“将自疑”,则如仆固怀恩以疑而叛,李光弼以疑而沮者矣。’王嗣奭曰:‘怀恩恐贼平宠哀(按:《杜臆》作“衰”),故奏留嵩等分帅河北。此公诗所云“兵残将自疑”也。’‘“胡灭人还乱”,实因“兵残将自疑”。’卢元昌曰:‘时仆固怀恩上书自讼云:“来瑱受诛,朝廷不示其罪,诸道节度谁不疑惧?近闻诏追数人,尽皆不至,实畏中宦馋口,虚受陛下诛夷。岂惟群臣不忠,正为回邪在侧。”此为“将自疑”,与李光弼无涉。’卢说是。仇注:‘残,乃残少之残,非残害之残。’”[2]3070唐人称余为残,“兵残”犹言兵后,“自”与“还”偶对,其义为却。此言安史平息后,将军却受到朝廷猜疑,而非将军自己疑惑,或自己遭到猜疑。“自”与“还”呼应异常紧密。两句都呈现句内转折。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使者虽光彩,青枫远自愁。”《杜集注》:“汪瑗曰:‘言李判官虽荣,而未免有他乡远别之愁也。’沈汉曰:‘“自愁”,贴“青枫”上,妙矣。尤妙在加“远”之一字。’顾宸曰:末句,‘时当秋景,正秋风萧瑟之时,得毋有他乡远别之愁乎?前之遥悲属公,此之远愁属李,方不重复……’”[2]4182沈氏似看出这“自”字非指杜甫自己,说得更明确是指李功曹,但未指明“自”究属何义。“远自愁”应为远却愁,“自”之却义与上句“虽”转折呼应,极有情味,故谓之“妙”。
《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杜集注》:“意绪,犹思绪、心绪。顾宸曰:‘堪笑野鸦,不知何意绪而鸣噪纷纷乎!曰“无意绪”,言其鸣噪之时,竟无意可求,无绪可理,只觉其乱纷纷耳。借野鸦作结,更见孤雁飞鸣,有意有绪,哀声不苟。’……彦辅曰:‘公值丧乱,羁旅南土,而见于诗者,志尝在于乡井,故托意于孤雁也。末章,讥不知我而譊譊者。”[2]4998两家所释甚确,但未指出“自”为何义。两句是说,野鸦既无心绪,鸣噪却纷纷不已。“自纷纷”即却纷纷。
《宴王使君宅题》其一:“汉主追韩信,苍生起谢安。吾徒自飘泊,世事各艰难。”《杜集注》:“张溍曰:‘吾徒,公自道。各艰难,言不能出而济时艰也。’顾宸曰:‘公自叹之词,谓吾一身空自飘泊,曾未任世事之艰难,吾不能为其难,故以望王使君耳。然曰“各艰难”,则吾徒不应谢责可知。’一说‘吾徒’,指你我二人。汪瑗曰:‘叹己与王俱不遇也。’周甸曰:‘玩“自”字,见首联言人君将相皆拨乱之才,吾与王自不遭遇,各艰难耳。’汪灏曰:‘乃我二人偏自不偶,只因时遇,各有参差。’”[2]5634顾氏把“自漂泊”释作“空自漂泊”,周氏释作“吾与王自不遭遇”,汪灏看作“乃我二人偏自不偶”,前者与二句联系不够紧密,中者干脆脱节,后者稍近转折意味却不够鲜明。这四句说:韩信、谢安得到信任重用,我们却人生漂泊,都处于世事艰难之中。“自漂泊”应为“却漂泊”,与上二句合起来由转折形成对比,存乎一番士不遇的大感慨。“吾徒”句逆折接住上二句,又引发出下句。这两句间形成大顿挫,与上两句间抑扬起伏而有变化。《杜集注》罗列诸说,不下判断,这大概就是该书《凡例》所说的:“前人注释有歧义,乃至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者,则择其言之有据,于领会诗旨较有助益之说,兼取而并存之,以供裁取。”[2]2这固然很客观,但对诸说不置可否,未免显得自留余地太多,同时也说明了这个“自”字颇费周折,不易确解。《宿白沙驿》的上四句写景,后四句言情:“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前句承上四句,次句亦逆转带出下两句。《杜集注》:“赵汸曰:‘曰“皆”,则见物之逢春,各有生意;曰“自”,则见己独如孤槎之远泛,无所与之春气也。’”[2]5698以下又引汪瑗、顾宸、朝鲜李植诸说,均不出赵氏范围。四家都把“自客星”看作“独泛孤舟”,或“见己独如孤槎之远泛”,或“居然独自为客星”。若把“自”看作“独”义,则与本句之首“孤”字犯复,但总比看作己义略胜一筹。“孤槎自客星”应言孤船却远泛,与上句构成转折,在春天尚还漂荡,这是伤心语。又带出来末两句,还要漂荡到遥远的南溟。这是人与自然对比的落差,而构成的感慨顿挫,显示出杜诗一以贯之的风格。
《双枫浦》:“辍棹青枫浦,双枫旧已摧。自惊衰谢力,不道栋梁材。”对后两句,《杜集注》说:“赵次公曰:‘两句言枫也。盖直以枫为人而自比以为言矣。树老而摧,如自惊骇其力衰谢,却不道材可充栋梁也。’顾宸曰:‘衰谢,正言其摧,双枫自惊,而人亦不复道其为栋梁材矣。’‘力已不支,故自惊,材已非旧,故不道。’……张溍曰:‘言自惊己力已衰谢,觉双枫尚具栋梁之用,惜其轻伐也。“不道”,犹“岂非”也。杜诗往往有此等句。’”[2]5731尽管在枫与人判定上有分歧,无论是杜自惊,还是“双枫自惊”,诸家都认为“自”就是枫或杜甫自己。其实“自”应为“却”义,此句言却惊力之衰谢。“不道”应为不料义[3]243,杜甫《承闻河北节度入朝》:“不道诸公无表来,茫茫庶事遣人猜。”即谓不料诸公无表来[4]31。杜甫此诗上句因枫而自伤,下句由己而感慨于枫。“却”字一转,“不道”再一传,抑而又抑,跌后复跌,两番跌宕,亦属杜诗顿挫之一法。
“自”作为转折副词,学界已有提出,但证以晚唐诗,如李贺《感春》:“日暖自萧条,花悲北国骚。”戎昱《苦哉行》:“鼠虽为君却,狸食自须足。”[4]461−462“自”的却义,至晚可见于萧梁时代。其时江洪《咏蔷薇》:“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看作花自己飞,未尝不可,但视作花却飞,更有意味,且“自”与“已”偶对,当同为副词,显得更为工稳而有意味。
二、“自”之时态副词殊义的误解
“自”之时态副词之“已经”义,在杜诗中运用也比较广泛,同样亦颇费解。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步屧(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杜集注》:“步屧(屟),散步。随春风,谓漫步于春风中。刘辰翁曰:‘语有天趣,正尔苦索不能及。’杨伦曰:‘妙!写春光,亦便见政成民和意。’”[2]2554所谓“语有天趣”,春光写得“妙”,主要集中在次句,尤其句中的“自”很有惬意舒心之感,然“自”之属义,颇难索解。此当为“已”义,此句言村村已经花红柳绿。
《柳边》:“只道梅花发,那知柳亦新。枝枝总到地,叶叶自开春。”《杜集注》:“顾宸曰:‘忽而长条垂地,遍叶皆开,则柳之新者已不觉绿暗矣。’……自开春,谓柳叶在春天展开也。”[2]2764“自”字费解,后者干脆避而不释。其实顾氏的“柳之新者已不觉绿暗”,已经透露出“自”有“已”义的消息。此句即言柳叶已经显示出春天的莅临。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看”一作“堪”。《杜集注》:“邵宝曰:‘堪,当也。果已熟而又经雨,故曰“堪时落。”“先自生”,府中阶间,不待雨而自生也。’”[2]3266这里把“自生”看成自己生长,其实应为“已生”,即不待雨而先已生,与“堪时落”即当时落,对仗工稳。
《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杜集注》:“汪瑗曰:‘言时与景。秋自落,贴“风”字,晚相迷,贴“雾”字。’……吴见思曰:‘池在城边,秋风自高而落。’周作渊曰:‘高城当秋,因风而木叶摇落。杂树值晚,缘雾而树影蒙迷。’此联以周解为切。”[2]3288“高城秋自落”,这应是由成都城内池树秋叶落而想到了全城,即高城也是如此。吴氏谓“秋自落”为“自高而落”,即把“自”看作介词“从”义。周氏把此句当作看到全城景象,是对由池上秋景而推想到全城的误解,而且绕过“自”而不释。“秋自落”应为秋已落或秋应落。这句是说秋天当已降落全城,也就是“晚秋之色落于高城”。“高城”上不会有树,更谈不上木叶摇落。周氏的解释存在种种误解。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虞罗自各施虚巧,春雁同归必见猜。”《杜集注》:“虞罗,原为掌山泽虞人所张设的网罗,亦泛指渔猎者设置的网罗。隋魏彦深《鹰赋》:‘何虞者之多端,运横罗以羁束。’虚施巧,谓未能得到。”[2]4342“虞罗”与“施虚巧”都有解释了,却未释“自各”,盖因其无须解。其实“自各”与各自不同,当是已经都的意思。此句说猎者已经都设下罗网,却全都白费心机,未能捕获,即题目“罗者久取,竟未能得”之意。
《舟月对驿近寺》:“更深不假烛,月朗自明船。”《杜集注》:“邵宝曰:‘言更深有月,无须用烛,而月光满船,明月如昼。’纪容舒曰:‘题是舟月,故虽当更深之时,不假烛光,而月色自能明船。’”[2]5527这两句为倒置句,属于果前因后,是说夜深月朗,船上明亮,故虽更深却无须燃烛。“月朗”句为前因后果,“自明船”即已明船。纪氏所说的“月色自能明船”,则把“自”看成自然,实属望文生义的误解。
“自”之时态副词“已”义,由来已久。汉乐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言使君应有妇,罗敷已有夫。曹植《斗鸡》:“群雄正翕赫,双翅自飞扬。”言已飞扬。又《赠白马王彪》:“存者忽复过,亡没身自衰。”言身已衰。又《种葛篇》:“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言已成荫。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三十三:“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言已损消。晋人傅咸佚题:“肃肃商风起,悄悄心自悲。”言心已悲。又同诗:“圆圆三五月,皎皎耀清辉。今昔一何盛,氛氲自消微。”言已消微。萧梁刘孝绰《答何记室》:“方圆殊未工,黑貂久自弊。”“未”“已”对文呼应,言久已弊。萧子范《落花》:“绿叶生半长,繁英早自香。”言早已香。王叔英妻刘氏《暮寒》:“梅花自烂漫,百舌早迎春。”“自”与“早”对文,自之“已”义尤为显明。
杜诗集汉魏晋南朝诗之大成,在“自”之“已”义上,尤可见一斑。
三、“自”之情态副词的误解
“自”之情态副词“应当”义,杜诗运用最多。所表推测、判断的功能,可以发抒各种不同的复杂感情。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六:“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杜集注》:“朝鲜李植曰:‘此与“翻疑舵楼底”(笔者按,此为本诗其二之句)同。疑越中(按,指上句之下句“晚饭越中行”),疑淳朴,便是园林在郊圻,非远僻之意也。’洪仲曰:‘只疑此处另有一山川,是用(桃)花源暗比耳,谓之暗用事。’”[2]372洪氏释“自有”为另有,无据。这两句是说:此地淳朴如此,只疑已有像桃花源那样的处所。
《赠陈二补阙》:“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自到青冥里,休看白发生。”《杜集注》:“石闾居士曰:‘盖“自到”者,言自然能到,非谓其业已得到也。’青冥,青天也。王洙曰:‘言自可致于青霄之上,无以老自怠。’”[2]402两家似都把“自”看作自然,无大误。这是赠诗贺人被召入京,故谓“自到”为应到或会到,义当更长。“青冥”是以青天喻朝廷。
《城西陂泛舟》:“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杜集注》:“日本津阪孝绰曰:‘信,任也,言不烦人力也。樯,帆柱也。盖船卸帆而任其所之随波漂漾,只有牙樯之动春风而已。……’王嗣奭曰:‘楼船甚安,不见其动,但有风有樯,自信其船之行,用“自信”字极妙。船大则行自缓,故云“徐看”。’仇注引张性曰:‘动曰自信,牵曰徐看,见中流容与之象。’”[2]435对于“自信”,一谓自任,一谓自己相信。“自”当为“应”义,此句言应任春风牙樯动,则与下句“徐看”呼应。仇氏的“自信其船”,未免看得太呆,缺乏容与自在气象。
《画鹘行》:“缅思云沙际,自有烟雾质。”《杜集注》:“鲍照《舞鹤赋》:‘烟交雾凝,若无毛质。’……周篆曰:‘言乾坤虽大,而画上之鹘不能奋飞,粉墨虽工,究何益哉?缅思云际,定有真鹘飘然于烟雾之中,但愧不能如之耳。’”[2]1120谓“自有”为定有,看得太死,不如应有或会有义长。
《奉送崔都水翁下峡》:“所过凭问讯,到日自题诗。”《杜集注》:“顾宸曰:‘“所过”,言崔过此峡过此祠也。公将出峡,故欲崔公于所过之地,到即题诗,公将凭此为问讽也。旧解云:“出峡所经之地,托崔一一问讯,待公到日,当一一题诗。”将向谁问讯乎,且崔公即去矣,公题诗又何为乎!’卢元昌曰:‘结二句,即张籍《送远曲》“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意。’”[2]2768顾氏所引旧解,似把这两句看作一般的叙述句,而这句实为倒置句:你“到日自题诗”,我“所过凭问讯”。似乎都把“自”看作自己,实则“自题诗”应为“应题诗”。
《送元二适江左》:“晋室丹阳尹,公孙白帝城。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杜集注》:“邵宝曰:‘戒元二所经之地,须自爱重,慎勿轻言兵事也。’”[2]2910所谓“须自爱重”,即必须爱重,未释“自”,当为须应爱重或须当爱重。
《春日江村五首》其一:“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杜集注》:“仇注:‘赋茅屋,草堂托居。寻桃源,花溪览胜。’……梁运昌曰:‘五、六寄傲,“还”字“自”字有味。’浦注:‘故“茅屋”虽堪寄迹,而桃源尚自系思。’‘仇注即欲以茅屋当桃源,失其旨矣。’按:浦以为系思桃源,是舍草堂而去之意,恐与诗旨不合,当以仇注为是。’”[2]3347“还堪”“自可”呼应,即把草堂已视作避俗之地。但浦氏视“自”为“尚自”,颇具只眼,然“自可寻”看作应可寻,语气更明朗而义长。
《宴忠州使君侄宅》:“出守吾家侄,殊方此日欢。自须游阮舍,不是怕湖滩。”《杜集注》:“仇注:‘阮舍,比宅居;湖滩近忠州。’汪瑗曰:‘此联已留恋于此,非是怕湖滩之险,欲尽叔侄之情耳。’顾宸曰:‘公以阮咸比使君,以阮籍自比。”[2]3413似把“自须”看作自然必须或自己必须,故均无释。“自须”似为应须,就有了相商意味。
《别蔡十四著作》:“我衰不足道,但愿子意陈。稍令社稷安,自契鱼水亲。”《杜集注》:“邵宝曰:‘盖愿著作得君之心。’杨伦曰:‘冀其君臣自合。’”[2]3518前者对“自”亦未释,似待之以常义。后者却视为自然。“自契”当为“应契”义。
《怀灞上游》:“怅望东陵道,平生灞上游。春浓停野骑,夜宿敞云楼。离别人谁在,经过老自休。”《杜集注》:“赵次公曰:‘离别人谁在,则所与同游灞上之人,今既离别,复谁在乎?又老矣,经过亦自休罢也……’顾宸曰:‘同游“灞上”之人,今皆离别,不知谁尚在。昔日经过此地,今我亦老自休,不能复游矣。’”[2]4414“离别人”应是灞上的友人,而非“同游灞上之人”,看“夜宿敞云楼”自明。“经过”应为造访,拜访。阮籍《咏怀》其五:“西游咸阳中,赵李相经过。”李白《少年行》其一:“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经过”均为拜访义。这两句说:当年灞上一别,不知那里的朋友有谁还在,此生若想再去拜访,恐老而不能如意。“老自休”当为老应休,此句与杜之名句“官应老病休”较近。
《晚晴吴郎见过北舍》:“明日重阳酒,相迎自酦醅。”《杜集注》:“黄生曰‘自酦醅,以亲酌为敬也。’”[2]5062这是对明日再来饮酒的相约,即孟浩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意。次句说我应过滤好酒欢迎明日再来,黄生以“亲酌”释“自酦醅”,恐非。
《别李义》:“王子自爱惜,老夫困石根。”《杜集注》:“王子,指李义。老夫,甫自谓。困石根,谓留滞夔州,终非所宜。”[2]5382什么都解释了,就是未释“自爱惜”。此句当与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意近。“自爱惜”非爱惜自己,当为应爱护自己。
《送卢十四弟侍御……》:“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刺规多谏诤,端拱自光辉。”《杜集注》:“赵次公曰:‘“刺规多谏诤”,正所以望于卢侍御也。“端拱自光辉”,言天子闻其谏诤,自可以垂衣拱手而治也。’张溍曰:“刺规,谓御史能时进规谏,而天子临御,治道日隆,自有光辉。’”[2]5901赵氏把“自”看作“自可以”,即自然可以,属于误解。张氏把“自”看作“自有”,虽未作明确解释,倒还接近。“多”“自”呼应,表示前因后果的关系,“自光辉”即“应光辉”,显示出对其人的期盼。
“自”字的“应”义,至晚见于汉代,前及《陌上桑》“使君自有妇”,言应有妇。《孔雀东南飞》:“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自可,犹言应可。张正见《秋晚还彭泽》:“游人及丘壑,秋气满平皋。……自有东篱菊,还持泛浊醪。”言应有东篱菊。江总《哭鲁广达》:“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言应留名。
四、“自”之“还”义的误解与无解
杜诗“自”之还义,运用亦多,若待之“自己”或“自然”的常义,则句意阻塞不通,亦是读杜诗的难点之一。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每愁夜中自足蝎,况乃秋后转动蝇。”[2]1152《杜集注》集数家之注,均无释“自足蝎”,似以为不必释。但释之常义自然,则不通。似乎当为还足蝎,既上承上句的热不能食,又与下句呼应,构成跌而又跌、抑而又抑之势,属于杜诗顿挫之一种方式。
《崔氏东山草堂》:“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杜集注》:“钟磬之音发自寺中,亦不言而喻。自元人相传之《杜律虞注》谓‘自发钟磬,非指寺观之钟磬,盖草堂必贮古彝器及古乐器之类,故有编钟石器在堂中,而崔君时自击之,以听其古音也。’明代注家邵宝等多附其说,实不敢苟同。”[2]1185释“自发”为“崔君时自击之”则为失之,言“发自寺中”亦未为得之,当为“草堂附近寺中还发”义。上下两句互为映发,“自发”为听,“更见”为视,视听结合,“自”义当与相对的“更”同,“更”则还也,“自发”亦为“还发”,当无疑义。
《伤春五首》其一:“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杜集注》未释“自”[2]3037。此句当言春光一天比一天还要浓。“自”与“虽”偶对呼应,转折意味显明。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其二:“燕入非傍舍,鸥归只故池。断桥无复板,卧柳自生枝。”《杜集注》:“顾宸曰:‘“断桥无复板”,则无人行矣。“卧柳自生枝”,园无主人,任草木之自为荣枯耳。合四句所云,园林非昔游也。’”[2]3247把“自生枝”看作“草木之自为荣枯”,显然以“自”为草木之自己。此当为还生枝,带有微讶之感。但《杜集注》偶有解释确切者,如《与严二归奉礼别》:“商歌还入夜,巴俗自为邻。”《杜集注》:“仇注:‘商歌、巴俗,自伤寥落。’陈式曰:‘二句,已别后凄凉之情。’仇注含混,陈注以为二句均指杜甫言,欠确。吴瞻泰曰:‘二句一彼一己。’吴说得之。‘商歌’句,指严二入朝供职,如宁戚商歌干桓公而见用。下句谓己仍羁旅巴郡异俗之地。”[2]2950就把“自为邻”看作“己仍羁旅”,谓“自”为副词“仍”义,中其肯綮,颇有见地。而“自生枝”与“自为邻”的二“自”字,用义相近,彼处得之而此处失之,慎于彼而忽于此,未免惋惜。
《宿府》:“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杜集注》:“吴见思曰:‘永夜角声,声既悲矣,而呜呜者如自语也。’黄生曰:‘角声之悲如人自语,惟独宿乃觉其然。月色虽好,不耐起看,亦枕上无聊之语。’……一说‘自语’,乃杜甫自语。‘谁看’,谁与共看。邵宝曰:‘“悲自语”,自闻之自言之。“好谁看”,自见之自赏之,皆无他人也。’两说,似以前说为胜。”[2]3274前说固胜,但两说把“自”一看作角声自语,一看作杜甫自语,都以“自己”释“自”,恐未安。“自”当为“还”义,角声自语,即角声还语,使“无聊”心绪更为显见。
《遣闷奉呈严郑公二十韵》:“白水鱼竿客,清秋鹤发翁。胡为来幕下?只合在舟中。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杜集注》:“张溍曰:‘“黄卷”句,谓簿书督责之严。’……王嗣奭曰:‘用“退食自公”语,言幕官虽卑,亦自公而退食也。’”[2]3277“也自公”与《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无涉。《诗》之“自公”为从公,而“也自公”在意义上“也自”连文,“公”为单用,与《诗》之“自公”迥别。此句是说一领青袍也还算是公家之物。“黄卷”句正说为官所拘,此句则为反言,正反相形,不乐幕府之意,就更晓明。
“自”之“还”义,已见于《古诗十九首》其十二:“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连。”“自相连”言还相连。阮籍《咏怀》其七三:“横术有奇士,黄骏服其箱。朝起瀛洲野,日夕宿明光。再抚四海外,羽翼自飞扬。”“自飞扬”言还飞扬。
总上可见,“自”字表情达意作用丰富,用意深微,往往需辨析于毫厘之间,稍一轻忽,不仅不达词意,且会错解句意,甚至一篇之旨也会发生误解。另外,“自”还有可、独、也、仍等义②,只是运用不大普遍,这里就从略了。
注释:
① 此据栾贵明等编著的《全唐诗索引·杜甫卷》(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
② 参见魏耕原《全唐诗语词通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自”字,凡12条。
参考文献:
[1] 魏耕原.杜词习见词诗学与语言学的双向阐释——热点词“自”的个案考察[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1(2).
[2] 萧涤非.杜甫全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
[3] 魏耕原.唐宋诗词语词考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 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言词典[K].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杨宁〕
作者简介:魏耕原(1948-),男,陕西周至人,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特聘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3FZW059)
收稿日期:2015-05-25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6)01−008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