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民营经济绿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016-02-12杨凤祥

天津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转型绿色

杨凤祥,唐 洁

(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 江苏南京210069)

江苏民营经济绿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杨凤祥,唐 洁

(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 江苏南京210069)

江苏省民营经济目前在绿色发展方面存在着产业污染严重、单位产品能耗过高、产品市场秩序混乱、生产质量低端等主要问题。从外部看,原因主要包括绿色发展的社会环境缺失(理念、公众等)、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政府对绿色发展引导存在偏差等;从内部看,则是企业自身绿色生产意识缺乏和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提出大力推进江苏省民营经济。实现绿色发展需要从两方面入手:政府要大力培育绿色发展的社会环境,营造绿色生活的价值观,改变企业经营的价值预期;民营企业要增强自身绿色发展意识,加强绿色技术的创新投入。

民营经济 绿色发展 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民营经济持续发展、贡献度不断提高,在江苏经济大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户数居全国第2位;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约1/3;全省规模以上医药、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由民营企业创造的产值逾6成,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由民营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占52.9%,。多年来,江苏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高于增速,占GDP比重超过55%,,民营工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超65%,,居各经济类型首位;民间投资占到全社会投资的近70%,,其中,商务服务业、科研和技术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占比超过50%,;在全国工商联历年评选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江苏入围企业数均居第2,拥有两成席位;民营经济已是江苏财税的重要来源,占全省直接税收总额的近60%,。随着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推进,江苏工业实现绿色发展迫在眉睫。由于全省工业制造业的低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民营企业,其规模较小、层次较低、能耗大、污染重。因此,推动江苏民营经济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有着十分迫切而又重要的意义。

1 江苏省民营经济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产业污染情况严重

江苏省产业发展的能源消耗非常大,作为该省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经济能源消耗也非常大,带来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情况也十分严重。其中民营制造企业主要涉及火电、钢铁、石化、水泥等行业,且因为缺乏完善的污染监管及控制制度,污染问题更加严重。就能源总量消耗情况来看,江苏省2002—2005 年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较快,年平均增长率达到 21.43%,;2005—2006 年,能源消费量迅速降低,增长率降为 9.17%,;2006—2007年碳排放量又开始小幅上升,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年增长率为11.78%,;2007—2012 年,碳排放量呈稳步小幅上升趋势,增长趋势比较稳定,年平均增长率为 7.48%,。目前江苏省3大产业排名依次是:工业、服务业及农业。其中工业的比重占据主导,工业产业的碳排放量位居3大产业首位。江苏省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木料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业,印刷及媒介复制业,教育、美工、娱乐和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等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电力消耗过度,污染情况也最严重。

煤炭是江苏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主要驱动力。然而,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导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废气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加大了治理污染的成本,制约了绿色发展。除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外,江苏民营经济在煤炭消费量相对较高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煤炭消费量最小的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中占比甚大。

1.2 单位产品能耗过高

江苏省目前仍处于“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制造型产业在江苏省居主导位置,然而制造业尚处于产业链低端,因此这种发展方式以资源的高消费作为代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江苏省民营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也在逐渐增加。更严酷的是,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在民营经济集中的一些行业,能源效率普遍低于国有企业,最高是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能源效率为 0.37;其次为通用设备制造业,能源经济效率为 0.21;再次为医药制造业,能源经济效率为 0.13。绝大多数的行业能源经济效率低于0.05。单位产品能耗过高,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进一步污染,制约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1.3 产品市场秩序混乱

目前,对绿色产品认证缺乏专业性,认证标准尚不完善,绿色标准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还比较薄弱,这就使工商部门在打击非绿色产品时无法可依,也使消费者在购买时没有参照标准,无法依照有效的标志来鉴别绿色产品。部分经营者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把未经专门机构认证、没有绿色产品专用商标、没有产品产地说明书、也没有统一规格包装的假冒伪劣产品冠以绿色名号进行宣传与销售;利用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偏好心理以及对绿色消费知识的匮乏,夸大其词、过分渲染产品的绿色功效。这些伪绿色产品充斥市场,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及身体健康,破坏了正常的绿色市场秩序,也严重阻碍了绿色市场的整体发展。假冒绿色产品的存在使消费者权益屡屡受损,导致消费者对市场上的绿色产品失去信任,给真正绿色产品生产企业的生存带来一定的冲击。由于缺乏完善的绿色产品认证标准,这就给民营企业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带来了风险,也使得一部分盲目追求利润的民营企业从事伪绿色产品的生产,严重制约了绿色市场的发展。

1.4 生产质量处于低端

江苏地处长江三角区,为外向型经济,省内外资企业众多。外资企业拥有更为前沿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实力,贷款风险比本地企业小,所以与本地民营企业相比,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贷款。而江苏民营企业的竞争对手主要是这些国际一流的外资企业。由于竞争非常残酷,最终导致民营企业被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价值链高、低端企业之间存在一种“俘获”关系。从企业的生产制造来看,低端制造业往往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业为主,使江苏工业陷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困境。

2 江苏省民营经济绿色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外部原因

2.1.1 绿色发展的社会环境缺失

绿色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缺失主要体现在绿色观念的缺失和公众绿色消费意识的淡漠。

绿色发展转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整个社会的绿色发展,实现生产、消费、意识形态等全方位的发展。绿色价值观是在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对于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理念,以生存价值观、发展价值观、生态价值观等思想观念为基础,将目标定位于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一方面转变人们在传统生产方式影响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以观念的转变促使整个社会向绿色发展方向转型。经济的发展往往是建立在自然界能够为人类提供的资源能源的数量和生态环境能够承载、转化废弃物的能力基础之上,绿色价值观在经济发展中的渗入和引导能够使人类在思想和行为层面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有助于完善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循环和转化体系,使生产和消费都尽快进入绿色化的循环过程,从而实现良好的绿色发展形态。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绿色发展的观念无论从生产的角度还是从消费的角度都还没有形成。这给江苏省民营经济的绿色发展带来了障碍。

2.1.2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的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传统制度的制约。我国环境立法体系还不够完善,环境的绿色发展尚未完全成为环境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理念与实践存在着严重脱节,环境保护法的司法与执法陷入困境。由于现有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绿色发展道路缺乏制度保障。

在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中,除了在《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应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之外,还在其他一系列关于环境污染的防治和环境保护的法案中规定企业在不同范围内应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环境保护法》及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单行法案逐步建立健全了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案体系。虽然环境法案已然形成体系,但是由于其调整的对象和范围很广,并涉及各个行政机构间的分工合作以及政府部门利益协调等诸多问题,因此造成了法案特别是执行法案时的难度。反思过去我国的环保法案与执法实践,重原则性轻实用性的制度建设、重行政手段轻市场机制、重事先审批轻过程控制、重运动式执法轻经常性管理、重追究企业责任轻政府责任等,致使法律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建立机制、规范行为、维护秩序的功能,反而引发了一些其他问题,诸如因追求低成本而不惜恶意排污等。生态环保缺乏市场激励机制,尤其是在污染监管与执行以及自然资源管理上产生的问题较为严重,减排市场化机制还不完善,同时还缺乏资金引入政策、人才引入政策和服务管理政策等。

2.1.3 政府对绿色发展的引导存在偏差

当前,政府职能在某些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绿色发展的变化与要求。针对绿色发展的部门设置分散,职能转变工作还没有完成,绿色发展与政府其他职能不协调,特别是地方政府对绿色发展的重视与引导不够,落实也不到位。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错误的政绩观和不合理的体制等都是绿色发展的制约因素。绿色发展是应对生态环境恶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挑战,虽然现有的绿色发展法律法规与政策数量为数不少,但是许多地方政府在执行过程中改变和扭曲原有的法律法规政策本身的内容,忽视法律约束力,或是为了保护地方经济的发展,对法律法规与政策执行不到位。在执法过程中,往往是舆论在先、执法在后,执法部门被采取对应措施,存在严重的执法不严、执法滞后和监管不到位等现象,导致法律法规与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因此,政府职能急需改革和强化。

2.2 内部原因

2.2.1 企业缺乏绿色生产意识和积极性

从普遍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大量竞争,其生存压力比较明显,发展动力欠缺,因此往往以经济利益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盲目地以控制成本为目标,这导致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多会选择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方式。企业片面追求其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和社会效益,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积极主动地进行绿色生产,从而导致无视生产标准,忽视资源环境代价和资源能源耗费大、资源利用率低以及公民健康等问题。由于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的难度大、成本高、存在很大风险,需要企业在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等一系列环节上必须做到节能和环保,而国家对于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不健全,没有给予企业足够的资金支持,而且财政税收等政策也不完善,企业绿色生产的经济价值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并且绝大多数企业缺乏经济实力,对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的能力不足,导致难以调动企业绿色生产的积极性。

2.2.2 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目前,江苏省民营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企业主观上也不愿意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对于技术含量低的中小企业而言,达不到绿色技术所要求的经济规模,从而使这些企业对绿色技术的研发热情度不高,限制了绿色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其次,从已有的民营企业发展来看,研究开发强度较低,研发投入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市场份额大、具有绿色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仍占少数,而且大部分进行环保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的企业仍然存在规模小、工艺落后、集约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以及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第三,已有的民营企业绿色科技创新力量自成体系,存在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国有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校的合作明显高于民营企业,创新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衔接不畅;科技资源共享率低,研究项目存在简单重复、浪费有限资源等问题。总结起来,大多数民营企业主观上不愿意、客观上更无能为力投入资金进行绿色技术自主创新,导致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低。

3 推进江苏省民营经济加快实现绿色发展的对策

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将经济增长对立于生态环境的黑色发展模式依赖于传统工业部门的规模扩张,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传统工业部门的改造和转型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途径。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工业产值在GDP中所占份额基本维持在45%,工业对就业的贡献率在60%,左右,相当比例由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价值的低端制造业贡献,其中民营企业由于普遍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大多集中在这类制造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推动民营经济、民营企业的绿色转型是江苏省顺利实现经济转型、落实绿色发展的难点和关键。

江苏省民营经济绿色转型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要充分考虑民营企业的转型风险对经济平稳增长的影响。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技术层次较低,经验、知识积累较为薄弱,抗风险能力较低,而民营经济对于江苏经济规模和就业的贡献又十分巨大。推进民企绿色转型时,要尽量减少对整体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短期冲击,省政府在引导民营经济绿色发展时,要充分考虑民企现实条件,在提出转型要求的同时,尤为重要的是要为民企的绿色发展给予足够的、恰当的政策扶持,降低转型成本,减少面临的不确定性,确保经济平稳度过转型期。具体对策如下:

3.1 增强绿色发展意识,加强绿色技术的创新投入

省内民营企业自身要树立绿色发展意识,加快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路径有3条:绿色生产,即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绿色产品,即实现产出的绿色化;绿色产业,即向绿色产业转型。3条路径要求企业有意识地将绿色生产的理念作为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基本原则,重视绿色技术的使用,重视生产模式的创新,降低能耗、减少排放,并严格按照国家环保要求对污染物进行处理,尽可能地降低工业生产对资源、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要有意识地选择生产绿色含量高的产品,从价值链的设计环节就要以节能环保产品作为优先选择,进而通过生产、销售为社会、生产者、消费者提供绿色的消费品和中间产品;要有意识地从传统、落后的制造业领域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绿色制造业或服务业转型,促使江苏省产业结构的绿色化。

绿色技术研发、积累与应用是绿色发展的关键。由于省内民营企业实力差距较大,各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条件选择适合的绿色技术获取途径。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一方面要加大绿色技术的创新投入,积极开展绿色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许可或资本兼并的方式获取与自身绿色发展战略相适宜的绿色技术。没有能力实现绿色技术内部开发的民营企业,则要关注政府、公共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对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的推介,同时积极寻求与科技领先企业的纵向或横向业务合作,积极融入绿色发展产业链,通过合作过程中的知识溢出与扩散效应,获取并积累相应的绿色技术,以提升自身绿色技术的运用水平。

3.2 大力培育绿色发展的社会环境

3.2.1 培养消费者绿色消费的理念,提高绿色产品的价值溢价

通过绿色社区管理、资源类生活产品定价机制、绿色生活的公益广告宣传、绿色消费文化氛围培养等渠道,培养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环保意识,约束其非绿色的生活行为,目的是培育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培养绿色生活方式,促使消费者在生活中优先选择绿色企业、绿色产品,提升绿色企业和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提高企业绿色发展的利润预期,以引导企业主动选择绿色转型。

3.2.2 提高居民服务消费能力,促使三产结构绿色优化

三产结构中,服务业相对于工业所占比重的提升有利于经济的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发展需要切实提高居民的服务消费能力,在地方政府层面上涉及到的政策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扩大民生项目的经费投入规模、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在增加环境税收的前提下,对农民进行补贴等。上述都将立足于制造业效率提升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之上,因此,推动民营经济绿色转型要在民营制造业绝对规模稳定和生产效率持续增长的前提下有序展开,不可操之过急。

3.2.3 政府采购、混改方案设立细化绿色标准,提高进入门槛

各级政府、事业单位的招标业务是一些民企的主要业务来源,目前的政府采购目录主要倾向于节能减排产品,即门槛主要面向绿色产品,往往不涉及绿色生产。同时,国有企业的混合制改革也为一些民间资本拓宽了市场空间和利润来源。江苏省政府有必要在这两个领域设置较高且较为细化的绿色标准作为准入门槛,有意识地选择绿色资本作为资本合作方和采购产品的供应方,一方面可以直接促使有上述需求的民营企业提高绿色管理水平,加快绿色发展的步伐,在社会上形成标杆效应;另一方面向社会展现省政府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的决心和态度,间接促进民营企业选择绿色发展。

3.3 强化对民营绿色发展的有效引导与扶持

绿色转型需要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替代旧技术、旧产品和旧模式,离不开绿色创新。而创新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本、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这些资本内部积累薄弱,且缺乏外部获取渠道,相关的投入成本和风险往往难以承受。促使民营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政府要扮演好“领航员”的角色,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和政策扶持,帮助民营企业突破转型制约。

3.3.1 推进金融体系创新,降低绿色发展融资成本,引导企业绿色转型

要积极探求金融创新,完善针对绿色转型的金融扶持政策,拓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企的融资渠道。如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对于优质民企的绿色项目提供贴息贷款,或提供政府信用担保,通过商业银行渠道实现融资;政府牵头建立绿色发展基金,直接为民企绿色转型提供资金支持;积极建设绿色融资平台,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绿色投资,为风险资金与民企搭建合作桥梁。

3.3.2 加大绿色科技创新力度,增加社会层面的知识资本储备

完全依靠民营企业内部研发创新为绿色发展积累知识资本,以省内大部分民企的经济实力来说是不现实的。政府要承担起绿色发展知识资本积累的重要责任,要进一步加大绿色科技创新研发的投入规模,同时通过各类基金的选题导向,引导公共研究部门有针对性地展开基础性或应用性研究,在社会层面上积累经济绿色发展的知识储备,提高社会整体的绿色创新能力。

3.3.3 梳理知识信息的传导渠道,促使知识扩散

建立有效的官产学研结合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模式,鼓励公共研究机构以民企绿色转型为目标的问题导向研究,引导公共知识资本为民企的绿色转型服务;积极培育行业协会,激发行业协会在知识扩散中的积极作用。以行业协会作为桥梁,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绿色发展数据库,引入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为民营企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信息支持;鼓励绿色产业园区的建设,推动民营企业集群式发展,通过绿色产业的外部规模化,促使知识资本共享;以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为核心,通过相关政策引导企业间建立战略同盟,将中小民营企业整合入绿色发展的产业链,激发知识的纵横向扩散。

3.3.4 建立、完善绿色培训机制,使管理者与劳动者适应绿色发展的需要

实现经济绿色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官员以及企业经营者充分了解绿色经济的内涵,并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其经营和管理行为,对于习惯于黑色发展模式的国内管理者来说,需要一个学习与理解的过程。另外,随着绿色转型的推进,与绿色就业相关的岗位将会逐渐替代传统的就业岗位,意味着对相关能力与技能的需求会逐步提升,劳动者若不能迅速掌握相关技能将面临失业。因此,政府需要建立为绿色发展服务的培训机制,设定培训计划,通过公共技能培训中心或通过资助社会培训机构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对政府官员、企业经营者、劳动者(尤其是刚毕业的青年学生以及失业者)进行与绿色发展相适应的能力建设和技能培训,使其更好地满足现有和将来的市场需求。

3.4 完善民企绿色转型的制度保障

3.4.1 构建绿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各级市县政府绿色绩效考核制度

国家层面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绿色发展规划,江苏省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基础科学界定绿色发展边界,依据省内区域环境和资源约束,对于民营经济的绿色发展绩效、进程针对上述3条转型路径,建立科学、细化的量化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于民营经济的绿色发展状况要在统计部门公布的信息中独立出来。要改变过去对市县各级政府以经济总量和规模增长速度作为中心指标的政绩考核倾向,将民营经济绿色转型相关指标纳入社会发展评价和政府考核体系中,从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价方面,促使各级政府重视绿色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的推进和落实。

3.4.2 完善民营经济绿色发展奖惩机制,双向调节民营企业经营行为

完善促进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行政、舆论监督机制,制定更为严格、明确的绿色环保标准,推动绿色发展的认证工作,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对于违反绿色发展要求的企业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将监督工作常态化、日常化。另外,为积极实践绿色转型、淘汰或改造落后产能的企业设置相应的鼓励制度,如相关税收方面的减免,用地、用水、用电的优先权,研发创业上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优先支持等。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促进民营经济绿色发展的信息披露制度、年度报告制度和评价制度,落实各行业绿色发展的自律公约,大力开展对绿色发展先进民企的宣传,通过模范、典型的示范效应,带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绿色发展实践的积极性,培育省内民企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政策与决策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度,对政策和改革带来的影响与利益相关者进行客观有效的交流,以便政府和企业能够携手推动政策实施。

3.4.3 优化相关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

民营企业的绿色发展归根结底是基于收入-成本机制的自主行为,各要素的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行为。政府要进一步培育、完善公开、公正、透明的能源、资本、技术、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各类要素的市场定价机制,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在各类要素的配置上起主导作用,避免因过度人为干预造成要素配置的扭曲。另外,推进绿色发展有关的各类权利的交易市场的创新,如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排污权交易机制,牧权、林权、水权等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交易机制,为企业与绿色发展相关的投资、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提供更大的弹性空间,建立顺畅的进入、退出渠道。在交易机制完善的前提下,政府要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政策,即在相关权属范围内,如权力人(法人或自然人)自愿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如将对环境有危害的经营性土地转为环境保护用途),政府则以市场价为基础对权利人进行直接补偿或让其享受相应的税收减免,以此在制度层面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

[1] 牛文元,马宁,刘怡君. 可持续发展从行动走向科学——《2015世界可持续发展年度报告》[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5(5):573-585.

[2] 牛文元.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3):280-289.

[3] 王毅. 实施绿色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121-126.

[4] 郑德凤,臧正,孙才志. 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及绿色转型研究综述[J]. 生态经济,2015(2):64-68.

[5] 胡岳岷,刘甲库. 绿色发展转型:文献检视与理论辨析[J]. 当代经济研究,2013(6):33-42,93.

[6] 蒋南平,向仁康. 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若干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13(2):50-54.

[7] 刘思华.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绿色发展[J]. 当代经济研究,2011(5):65-70.

[8] 诸大建. 中国发展3.0:生态文明下的绿色发展——深化中国生态文明研究的十个思考[J]. 当代经济,2011(11):4-8.

[9] 吕福新. 绿色发展的基本关系及模式——浙商和遂昌的实践[J]. 管理世界,2013(11):166-169.

[10] 钭晓东,黄秀蓉. 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06(1):42-44.

[11] 徐辉. 可持续发展与民营企业的绿色发展战略[J]. 改革与战略,2003(1):39-41.

[12] 苏利阳,郑红霞,王毅. 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发展评估[J].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3(8):116-122.

[13] 张东. 生态文明视阈下企业绿色发展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3.

[14] 黄承梁.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企业绿色发展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2.

Green Issu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ir Countermeasures

YANG Fengxiang,TANG Jie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usiness School,Nanjing 210069,Jiangsu Province,China)

At present,the private economy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many problems in green development,such as serious industrial pollution,high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product market order confusion,low quality of production and etc.The existence of these problems,from the outside,is due to the lack of social environment for the green development(concepts,public awareness and etc.),the imperfection of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existence of deviations in government guidance to green development;from the inside,the enterprises themselves lack the awareness of green production and their investment in the innova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is insufficient.This paper proposes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private economy in Jiangsu province to speed up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from two aspects,namely,the government should foster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green development,create the value of green livingand change the expected valu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the private enterprises themselv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vestment.

private economy;green development;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9]

A

1006-8945(2016)03-0075-06

2016-01-27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转型绿色
绿色低碳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