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2-11边士倩李文琴常雪艳
边士倩,李文琴,常雪艳
(天津市种子管理站,天津 300061)
专题综述
天津市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现状及发展对策
边士倩,李文琴,常雪艳
(天津市种子管理站,天津300061)
发展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能改变传统玉米收获方式,从而提高收获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就天津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现状与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玉米;籽粒机收;现状;限制因素;对策
1 玉米机械化水平现状
目前,天津市玉米在整地、播种、收获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达到95%以上,但籽粒机械收获却仅为10%左右,玉米收获仍然是一项繁重又繁琐的劳动。农民用联合收割机解决了一部分玉米收获的问题,但还需要将果穗运回到场院等地进行长时间的晾晒、剥皮、脱粒,费工费时和占用空间。因此,籽粒机收是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2 玉米籽粒机收的重要意义
玉米籽粒机收可一次性实现玉米摘穗、剥皮、脱粒,并经过后续的清选、烘干等一系列产后处理,达到籽粒的安全贮存条件。
2.1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玉米籽粒机收省去了摘穗、脱粒等中间环节,直接从植株到籽粒,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工成本。同时,传统收获果穗后因晾晒不及时往往造成相当数量的玉米发芽,霉变。据有关资料显示,每年因晾晒不及时造成的粮食浪费占总产量的6%以上,数量惊人。而玉米直接收获籽粒后,可进入烘干机干燥,待水分达到安全标准后出售或贮藏,避免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浪费,实现省时省工省力。
2.2有效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籽粒损失
传统的收获秸秆一般采取焚烧处理,不仅浪费秸秆,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籽粒机收能在收获籽粒的同时粉碎秸秆,直接还田,降低秸秆污染,有效补充土壤养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籽粒机收还实现了玉米收获全过程的“不落地”,避免籽粒减损。
2.3能满足农民抢收的需要
目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忙季节劳动力短缺难以满足农民抢收的需要。实现玉米籽粒机收后,只需农机作业人员和收获机即可完成玉米收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分析孔隙度对油井生产的影响。对桩59-X30井模拟孔隙度为 6.412%、12.824%、25.647%、51.294%时的生产情况,日产油量分别为0.658、0.931、1.59、2.93t,累 积 产 油 量 分 别 为8 930、15 300、22 100、28 600t。模拟过程中孔隙度为6.412%时油井生产时间为5 230d左右,说明小孔隙度油井会使油井生产时间缩短。
3 玉米籽粒机收发展的制约因素
3.1适宜籽粒机收的品种稀缺
适宜玉米籽粒机收的品种应达到以下标准:(1)东北中熟适收期的玉米籽粒含水量≤25%,黄淮海适收期的玉米籽粒含水量≤28%;(2)抗倒伏倒折能力强。籽粒机收玉米倒伏倒折率之和≤5%;(3)玉米早熟,脱水快。若籽粒脱水速度慢,水分含量高,脱粒时易破损;(4)品种耐密性好;(5)植株整齐度优。目前,天津市应用的玉米品种生育期参差不齐,整齐度差,抗倒伏倒折能力差,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在30%以上,不能满足机械化作业及籽粒机收的需求。
3.2种植习惯与管理水平不统一
各地农民均有自己的种植习惯,种植水平参差不一。在不同的种植习惯和种植水平的制约下,导致植株整齐度不一致,玉米穗位高度有较大差别,另有个别地区采取大小行种植,大行距80 cm左右,小行距30~40 cm不等,过宽或过窄都会影响到机械作业质量与效率,因此,籽粒机收工作较难推进。
3.3适宜玉米籽粒机收的机械偏少
农业部鼓励农机跨区作业,农忙季节,籽粒直收机从河南等地开始收获,一路向北逐地进行收获,实行转场作业。这种作业方式虽然解决了部分农民收获玉米的难题,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籽粒收获机到达时间与玉米成熟时间不能很好地对接。在目前天津市场上适宜玉米籽粒机收的机械较少的情况下,随着玉米籽粒机收市场需求的不断旺盛,籽粒直收机短缺将成为限制天津市机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4种植未形成规模化,不利于籽粒直收机的推广应用
目前,天津市农村土地是按地力等级划分的。如土地肥沃,有水浇条件的为一等地,灌溉条件差的为三等或四等地,村集体将所有等级土地均平均分配给各户。由于玉米收获是按农户来进行的,按照此种分配模式,成方连片的土地会由多个农户来种植,每个农户的土地分散在多个地块,极不利于籽粒收获机的作业,分散种植成为籽粒机收发展的又一大桎梏。
4 玉米籽粒机收的发展对策
4.1改变育种方向,选育适宜机收的品种
鼓励科研创新,改变育种方向,从以高产为目标的传统育种方向转变为以高产、节约资源、提高效率为目标的现代化育种。培育出一批早熟,脱水快,成熟时籽粒含水量低,抗倒伏倒折,耐密及整齐度优的品种,满足玉米机械化发展的生产要求,促进玉米产业向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
4.2研究推广适宜机收的配套栽培技术
在选育推广适宜玉米籽粒机收品种的基础上,开展相关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制定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实现从播种到收获各方面的量化,统一化。
4.3加大国家对农机的政策扶持和补贴力度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从2013年起,农业部要求各地区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扶持力度。在市场拉动和购机补贴的双重拉动下,到2013年10月底,全国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5.1万台,保有量达到28.4万台。可见,国家政策扶持和财政加大补贴力度成效显著。针对天津市场籽粒直收机占有率和使用率低的现状,建议加大国家和天津市专门针对玉米籽粒直收机械的政策扶持和财政补贴力度,调动农民购买籽粒收获机械的积极性。
4.4建立农机农艺相结合的示范基地,召开农机作业现场演示会
示范基地和现场演示会在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示范引导作用。农民能够亲自到示范基地观摩适宜籽粒机械化收获的玉米品种,学习适宜籽粒机械化收获的栽培技术、管理方法,观看籽粒直收机作业演示,这样不仅能让农民真实感受到农业机械化的先进性,增加购买农机特别是籽粒直收机的积极性,同时还可学习到配套的栽培技术,使其了解品种、学习种植技术,更好地应用到之后的农作物机械化生产。
4.5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实现规模化种植
鼓励农民合作共赢,合理进行土地流转或统一种植管理,实现零散地块归一,规模化种植,为机械化籽粒直收机作业创造便利条件。
[1]陈鹏,张蕾,张明亮,等.天津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8):78-82.
[2]陈勇.浅谈天 津市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J].天津农林科技,2008(1):31-33.
S225.5+1
A
1002-0659(2016)05-0045-02
2016-08-19
主要作者简介:边士倩(1987-),女,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玉米品种管理工作。E-mail:pinguankeyum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