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层党组织严格党内生活的若干思考
2016-02-11刘艳云胡义清
□刘艳云 胡义清
关于基层党组织严格党内生活的若干思考
□刘艳云胡义清
严格党内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是全面从严治党下党内生活的新常态。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基础力量,严格基层党组织生活具有现实紧迫性。基于当前基层党组织生活存在定位偏低,要求不高;自由散漫,管理不严;形式单调,方法陈旧;钻营取巧,功利主义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切实保障普通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党内生活的实质性、不断探索党内生活的新形式、建立常态化的党内生活考核监督机制等措施切实严格党内生活。
基层党组织 党内生活 从严治党
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重要基础,是党覆盖和渗透于社会各个层面,凝聚和引导整个社会力量的最宝贵最有效的政治组织资源。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基层党组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有基层党组织441.3万个,比上年增加5.4万个,增幅为1.2%。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影响和决定历史进程的根本性力量,也是我们党具有不可战胜的无穷力量源泉。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密切联系群众都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政治优势。基层党组织作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和国家建设的根本基石,基层党组织建设不好,党和国家的建设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木之土。而党内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内容,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作用的重要形式,对基层党组织了解党员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严格党内生活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中国共产党,都没有对“党内生活”给出明确定义,但在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中,都从不同角度对党内生活做过丰富论述,这些论述有助于理解党内生活内涵。
从追溯“党内生活”概念起源来看,“党内生活”这一概念和范畴最早是由列宁在创建和领导俄国工人阶级政党从事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1902年至1905年间,列宁为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反复论述了布尔什维克建党原则、组织原则和党内生活准则,如列宁最早在1902年9月的《就我们的组织任务给一位同志的信》中指出,“我们解决严重的冲突和意见分歧,实际上根本不是‘按照章程’投票,而是用斗争和‘退出’相威胁,这我们谁不知道呢?我们大多数委员会近三四年的党内生活,就充满了这样的内部斗争。”[1](P18)列宁多次使用了“党内生活”和“党的生活”的概念,但从未对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作明确界定。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最早开始使用“党的生活”和“党内生活”的概念是在1926年党的文件中。1926年5月中共中央文件《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中关于“组织的意义”中有论述:“支部是党的生活的中心,应该是党的生活的中心——每个党员的生活,应该是党的生活的一部分,而党的生活集中在党的支部,所以每个党员的生活,不能脱离党支部,脱离了党的生活,就等于脱离了党。”[2](P612)同年7月,由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宣传部工作议决案》首次使用了“党内生活”的概念,该文件指出,“《党报》——还须改良整顿,使能集合中央各部及各地之党内生活和工作经验,以为训练同志之材料及指导。”[2](P189)1928年11月11日,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周恩来在为中央起草的《告全体同志书》中使用了“党的生活”概念,他指出:“从前组织上有一种‘家长制’的形式,党员群众对于党部,下级机关对于上级,只有机械的服从,而无活泼的党的生活。”[3](P9)此后,“党内生活”和“党的生活”便开始出现在中共领导人著作和讲话以及党的文件中,并一直延续至今。
综上所述,无论是列宁还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实践中,对“党内生活”与“党的生活”在概念和使用上几乎没什么区别。目前理论界对“党内生活”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组织局编写的《党的组织工作问答》提出,“从广义上讲,党内各种活动,都是党的生活。例如,党的小组会、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党委会、党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党内选举、党的民主生活会、上党课、阅读党刊和党内文件、听取党内报告以及党内的其他政治活动等,都是党的生活。”[4](P130)这里“党的生活”与“党内生活”本质就是一个意思。卢先福认为,“党内生活是指在党的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各种教育、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5](P213)这是目前对“党内生活”最明确也是最简洁的定义。何克祥指出,“党内生活(或党的生活),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在党内各级组织和党员之中开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党内各种学习教育、组织管理、民主选举、党内监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政治活动。”[6]习近平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一个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同有没有严格的党内生活密切相关。一个领导干部强不强、威信高不高,也同是否经受过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密切相关。”
综上论述,本文认为党内生活作为党内各级组织和党员开展各种活动的总和,它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党内生活的本质就是处理和调整各种党内关系。党内生活的状况直接影响党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党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健康正常的党内生活,能促进和发展党内关系,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必须严格党内生活。习近平指出,“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倾向,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真正使党员、干部在每一次党内生活中都能有所悟,有所得。”[7](P45)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新形势下党内生活严格规范的总目标,也为严格党内生活指明了新方向。
1.务必强化党内生活的政治性。现代政党都有政治纪律要求,没有政治上的规矩不能成其为政党。西方国家主要政党在政治方面也有严格约束,政党的重要成员必须拥护本党的政治主张、政策主张,包括本党的意识形态。强化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就是要求党内生活必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使全党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政治纪律和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认知,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务必强化党内生活的原则性。党的组织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领导核心作用,党内生活必须由党的组织以组织名义在党内开展,严格遵守党章,按照党内法规进行,要让全党感受到组织的严密性、纪律的严格性,把一些无视党章和党内法规的思想和行为消弭在萌芽状态,从而使全党上下都养成敬畏组织、遵守纪律的思想氛围和行为习惯。同时,党内生活不能搞假大空,不能随意化、平淡化,更不能娱乐化、庸俗化。要通过党内生活使党内上下关系、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团结和谐、纯洁健康、弘扬正气,不允许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不允许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
3.务必强化党内生活的严肃性。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现在,党内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的问题比较普遍,本来很好的制度成了摆设。必须按照从严的要求,使之真正严格起来。”[8](P352)具体来说,就是要着重于全党的思想教育和思想斗争,在党内生活中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善于围绕党和国家的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自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通过开展认真而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不良现象进行大排查、大扫除,不断克服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倾向,从而提高全党思想理论水平。
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许多翻译学者逐渐摆脱翻译研究的局限性,开始对翻译进行多角度宏观研究,大大拓展了翻译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意义。操控理论便是在此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基层党组织生活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生活管理日趋规范,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加强。但也应该看到,基层党组织在党内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与社会发展、全面从严治党不相适应的情况,影响着党内生活的成效和质量,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发挥,给党的自身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1.定位偏低,要求不高。从整体来看,基层党组织没有真正把党内生活作为“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来抓,长期习惯于对党员提要求、派任务、下指标,而在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上也定位模糊,轻党建、重经济,轻党务、重行政,对自身要求不高,带头引领示范不足。习近平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当前基层党组织的问题表现。他指出,“从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等其他基层组织看,有的不关心群众冷暖,责任心不强,坐等上门多、主动问需少,用上网代替上门、用通话代替见面,遇到矛盾绕道走;有的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机械执行、死板操作,好事办不好;有的工作不专心,在位不在岗,天天‘走读’,有事找不着人,……等等。”[7](PP19-20)这些问题必然会导致基层党组织缺乏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甚至成为了“沉寂组织”、“休眠组织”,软弱涣散、无所作为。长此以往,一方面基层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也会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也导致基层党员长期习惯于接受组织命令,对党员角色认识模糊,党员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淡化,对党内生活或是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或是随意应付、草率行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内生活的正常开展。
2.自由散漫,管理不严。从总体来看,大多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组织比较随意,管理也较松散,对党内生活没有具体的规划和周密的计划安排,对开展活动的各个程序和环节要求也没有明确规定,大多是临时通知,组织者准备不充分,对参加党内活动也没有作出具体要求,造成有的党员把党内生活等同于群团组织活动,认为参加不参加无所谓,在党内生活中松松垮垮、稀稀拉拉,导致党内生活随意化、平淡化。就从最基本的党内生活来看,很多党员连交党费都是需要提醒才上交,主动上交党费的党员数量不多。同时基层党组织也缺乏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评价、考核等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导致一些党员在党内生活上不懂规矩,不守规矩。有些基层党员反映,基层党组织在党员管理上,只对一些长期失联的党员采取除名处理,而对一些作风较差、群众评价低、明显丧失党员资格的人却不作处置;在民主评议党员方面,评优不定劣的现象也比较普遍,有些在评选优秀党员时搞平衡照顾,等等。2014年6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坚决克服‘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网上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问卷调研的41119名网友中有7成多网友认为当前党员干部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现象严重。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资源配置方式和组织管理模式,导致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日益复杂,这对党内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基层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基层党组织涣散。
3.形式单调,方法陈旧。从总体来看,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形式仍然是“三会一课”,党内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论学习、传达文件、参观学习、民主评议、思想汇报等,党内生活的方法也比较陈旧,往往是停留在读报纸文件、上党课照本宣科,没有针对现实问题展开讨论。具体来看,有些基层党组织简单地把党内生活看做是收取党费、发展党员和应付上级检查、评先评优等活动,使党内生活偏离中心,缺乏实质性内容而流于形式。有些基层党组织甚至不能正常开展“三会一课”,就连党员大会都很少召开,一年就是“七一”和发展党员时开会,党课、思想汇报等制度难以有效落实。甚至在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年纪偏大的老党员就是三年一届的村党支部改选时才被通知去投个票、吃餐饭,算是开了会。由此导致基层党员产生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普通党员的主要任务就是交党费,开会时候拍拍手,吸收党员时举举手。由于认识不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就谈不上如何运用党员权利,特别是在当党员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如何去维护和争取。
4.钻营取巧,功利主义。习近平在2014年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指出,这些年潜规则侵入党内,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觉。在组织生活中,一些人信奉“自我批评摆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若批我,我必批你”,“上级对下级,哄着护着;下级对上级,捧着抬着;同级对同级,包着让着”,[9](P45)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各级党组织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基层党组织生活中,有的党员在党内生活中不敢大胆揭露、动真碰硬,大多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要么当面不说、背后乱说,除非侵害了自己的利益或者严重违纪违法而无法遮掩袒护的,否则就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党内生活态度。这些本质上都是党内生活的庸俗化表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生活中思想斗争的重要形式,如果一味地信奉好人主义、自由主义,那么这种党内生活也就成了“评功摆好会”,基层党员队伍也难以在党内生活中防身治病、增强党性。此外,还有些党员甚至与组织讨价还价,对于党内生活挑三拣四,不做基层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刚干点成绩就希望得到回报;有些党员甚至将个人成绩和贡献当作向组织讨价还价的资本,向组织伸手要补助和报酬,否则就不参加组织活动和党内生活,甚至为了追名逐利违法乱纪,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成为反面教材。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党员角色意识的缺失和政治担当的弱化,淡忘了自己党员的身份,缺乏忧党之心和兴党之责,其后果必然是助长歪风邪气在党内蔓延,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三、全面把握严格党内生活对基层党组织的实践要求
1.必须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核心。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高度团结统一,就是靠民主集中制来实现自我调节、自我纠错、自我完善,来解决党内矛盾问题。贯彻民主集中制,首先就是要坚决落实“四个服从”,当前“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坚决同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016年1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只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使我们党更加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深刻论述,不仅为基层党组织正确处理保证中央政令通畅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也为衡量广大党员干部合格与否提供了重要遵循。其次,要严格执行党委内部议事和决策的基本制度,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真正把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结合起来,把统一意志与集思广益结合起来。再次,要加大教育监督力度,使党员干部熟悉和掌握民主集中制的规则和方法,监督和考察基层党组织的日常运转和决策执行情况,并对出现重大偏差和失误的要及时追究责任。
2.必须以坚持党性原则为基础。坚持党性原则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品格,也是各级党组织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我们党自建党以来在总结处理党内关系方面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对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有没有战斗力和凝聚力,与有没有经过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党经历了一次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但是坚定的党性不会自发产生,必须在激烈的思想交锋和长期的实践中锤炼养成。坚持党性原则,关键在于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把学习贯彻《党章》作为终身的必修课,自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求基层党员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要求基层党员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民主生活会的核心内容,更是衡量我们党先进性的重要尺度。党的历史实践证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存在问题和不足,不断改造自己、提升自己的有力武器。基层党组织只有通过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让基层党员和群众的愿望与呼声得到充分表达,民主权利得到有力保障;只有通过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统一基层党员思想,夯实基层组织力量。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中,必须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做到“公”“诚”“实”。所谓“公”,就是要出于公心,要勇于正视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对于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要抛开面子、揭丑亮短,动真碰硬、敢于交锋;所谓“诚”,就是党员之间要有包容理解和信任,诚心诚意沟通思想,推心置腹交换意见,真正做到既有红红脸、出出汗的紧张和严肃,又有加加油、鼓鼓劲的宽松与和谐;所谓“实”,就是要实事求是,坚决防止主观武断和批评庸俗化,批评要到点子上,让人心悦诚服。
4.必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习近平2013年9月25日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要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使各种方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基层党组织必须通过严格的党内生活,帮助基层党员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统一意志、增进团结。要让每个基层党员增强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敢于同形形色色的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具体来说就是要着力解决三个方面问题:一是制度执行不严的问题,基层党组织位于最底层,与群众接触最多,如果不能有效执行和落实党的各项制度,党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二是日常管理不严的问题,必须在日常管理中抓小抓细抓预防,及时掌握和全面了解基层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工作学习等情况,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三是责任追究不严的问题,基层党组织要明确责任追究的具体情形、实施主体、方法程序和措施办法等,切实承担主体责任。
四、严格基层党组织党内生活的对策思考
1.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凡是组织生活开展有效的基层党支部,都有一个好的党支部书记。基层党支部书记是支部的核心人物,其政治素质好、责任意识强、工作水平高,那么基层党组织生活就能正常有效开展,反之,就缺乏保障,甚至无从谈起。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建立一套常态化的基层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切实培养和任用一批靠得住、信得过、有能力的基层支部书记队伍。首先要拓宽基层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渠道,可以采取民主选举、组织调配、社会化配置等方式,将那些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良好的优秀分子选拔上来。其次,要强化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党务知识教育培训,尤其是要加强与基层党支部书记本职工作相适应的文化知识结构和基层党务工作基本理论知识的经常性教育,定期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短期培训班,重点开展基层党支部主要任务、书记主要职责、党支部工作主要内容和流程、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思想工作、组织生活、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基层党支部书记尽快胜任工作。三是要严格管理,强化考核。可探索建立党支部书记任期目标承诺、履职情况年度报告和考核等制度。细化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内容,定期对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进行实绩考核,建立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工作档案,接受基层党员评议和上级党组织考评,根据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尤其是要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差、作风不好、群众反映强烈或党员测评不合格的党支部书记,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整改或调整。
2.切实保障普通党员民主权利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确保党员的民主权利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首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在党内生活中,必须充分尊重和体现党员意志,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允许不同意见碰撞和争论,实现人人平等、共同参与和管理党内事务,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基层党员教育,提高基层党员对党内民主的认识,掌握科学的民主理论。要积极营造党内平等的氛围,保证在党内生活中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之间拥有政治平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平等、监督与被监督的平等。要切实保障普通党员维护其基本权利和向党组织申请求助,及时查处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剥夺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为。要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党内生活运行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是扩大党务公开、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的有效措施,基层党组织要认真抓好落实。
3.合理确定党内生活内容
党内生活不同于其他的生活,必须将政治性的要求贯穿党内生活始终,必须有“党”味,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坚定广大基层党员的理想信念,补好精神之钙。要针对当前出现的社会思想多元、党员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现状,切实通过严格的党内生活唤醒广大基层党员的党性意识,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切实发挥党内生活锻炼党性、坚定信仰、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无论是对照检查“四风”问题,还是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亮短揭丑,或是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都检验了全党的宗旨意识,使全党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同时,党内生活还要有针对性,对年纪大、党龄长的党员,应着重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决策部署的宣传和教育,对年轻的党员应突出理想信念、优良革命传统教育;对文化层次较低的党员以口头宣讲与直观形象教育为主;对文化层次较高的党员可采用讨论、调研、网上论坛等方式进行教育。只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才能在大是大非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前立场坚定。
4.不断探索党内生活的新形式
党章中规定的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帮助党员履行义务和保障党员享有权利都是基层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这些组织生活既有理论性也有实践性,如何开展组织生活,形式很重要。因此,在党内生活中,应该善于激发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拓展“规定动作”,设计“自选动作”,使党员真正成为党内生活的主体。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党内生活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短信等传播媒介,探索网上组织生活新模式,实现党员学习教育立体化、全覆盖。党内生活也可以结合地方民俗、传统节日等载体,有针对性地安排党内生活内容,使党内生活灵动鲜活,更加符合基层实际、吸引党员兴趣、方便党员落实。在党风党纪党规教育方面,要摸准普通党员的思想“脉搏”,采取警示教育、现身说法、诫勉谈话等形式,达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5.建立常态化的党内生活考核监督机制
早在1980年,为恢复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党就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主要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党内和党外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监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要把自我监督、上级监督、群众监督和严明党纪等结合起来,把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结合起来,把主动监督和受理举报投诉结合起来,把定期督导和突击检查结合起来,切实增强监督实效,使基层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真正开展起来,持续进行下去,形成常态化。尤其是要把群众监督当成一种警戒、一面镜子,看成一种爱护、一种帮助,把组织生活会当作一堂“公开课”,请群众来看一看、听一听、评一评、议一议,特别是党员干部在组织生活会上承诺的事项,更要接受群众监督,从中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
[1]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2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3]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4]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辞典[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
[5]卢先福.党的作风建设[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
[6]何克祥.党内生活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论析[J].探索,2014(3).
[7]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中央纪委、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杜洪梅)
D26
A
1243(2016)04-0033-006
作者:刘艳云,中共湖州市委党校讲师、办公室副主任、校刊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胡义清,中共湖州市委党校马列室副教授,上海市社科院2014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邮编3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