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重点实验室“2+4”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2016-02-11卢立红康青春袁狄平史可贞王淮滨
卢立红,康青春,袁狄平,史可贞,王淮滨
(1.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2.武警学院 科研部,河北 廊坊 065000)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2+4”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卢立红1,2,康青春1,2,袁狄平1,2,史可贞1,2,王淮滨1,2
(1.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2.武警学院 科研部,河北 廊坊065000)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是公安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推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2+4”深度融合发展模式。“2”是指两个不变,即坚持重点实验室的领域特色不变和坚持服务公安业务工作的宗旨不变;“4”是指四个拓展,即科技创新向中下游、中上游拓展,团队建设向可持续性、高端引进及多元化拓展,科研平台向高精尖、标志性和协同性拓展,开放交流向深层次、实质性拓展。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建设;发展模式
根据《全国公安机关2003—2008年科技强警工作规划》和《公安部关于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决定》,为加快公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公安自主创新能力,针对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2008年8月18日,经公安部批复,由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作为主管部门,在8个技术领域内,建立了首批1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迄今为止,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数量已达到27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是公安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部组织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应用的重要基地,是公安业务工作的重要支撑平台,在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提高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公安部重点实验室起步较晚,没有现成的规律可以遵循,也没有先进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其发展建设历程就是一个逐步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历经七年左右的发展,公安部重点实验室采取自建、共建和联建等方式,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企业的合作,初步形成了“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公安科技创新体系,成效显著。但是,目前部分实验室已经进入发展平台期,亟须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实验室建设发展新模式。
本文结合依托武警学院建设的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实际,以“两个不变”为核心,以“四个拓展”为主线,探索推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2+4”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以期为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借鉴。
一、两个不变
(一)坚持重点实验室的领域特色不变
领域特色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核心,是当前重点实验室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对学术团队建设、专业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水平、服务保障社会能力等都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1]公安部重点实验室要想晋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就必须坚持自己的领域特色不改变。以国家弹道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为例:其依托单位为南京理工大学,该实验室主要贯彻军民结合的方针,为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服务,抓住了领域特色和优势,成为了该领域的唯一,也因此成功申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聚焦灾害事故现场处置,设立了灭火救援基础理论与技术、灭火救援指挥与现场处置技术、灭火救援模拟训练技术等3个主要研究方向,具有鲜明的领域特色和优势。实验室建设应牢牢抓住这一领域特色,坚持内涵式发展战略,深度拓展,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目标迈进。
(二)坚持服务公安业务工作的宗旨不变
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大都是为推动领域或行业发展服务的。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依托高等院校而建,主要目标是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国家重点实验室又是以学科积淀为基础的。因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服务宗旨是推动高校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培育国家级科研基地。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是国家交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解决重大交通科技问题,推动交通行业的发展进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其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宗旨,就是服务公安业务工作,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从几年的建设运行及评估情况来看,建设运行较好的重点实验室,都建立有相对独立的机构,定位清晰,研究成果服务公安业务实战效果明显。如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之初,就树立了“服务消防部队实战”的宗旨。只有坚持这个宗旨不改变,不断破解实战技术难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部队战斗力,并持之以恒地为实现这一宗旨而努力奋斗,才能够切实增强实验室的影响力,才能不断夯实根基。
二、四个拓展
(一)科技创新向中下游、中上游拓展
当前,我国科技工作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提出了科研项目按照“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应用示范—产业化”全链条式设计、一体化实施的战略部署。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攻关也应紧跟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充分把握新常态下“十三五”科技创新面临的阶段性特征,做好科研规划和设计。以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为例,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围绕灭火与应急救援技术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标志的重大科技成果。但是,在前期的研究成果中,80%以上都偏重于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在前沿基础研究或向实战应用转化和向产业化推进等方面,相对有些薄弱。为适应我国新时期科技工作的新要求,下一步应着力将科技创新向中上游(基础前沿)及中下游(应用示范及产业化)适当拓展。在开展技术突破的同时,注重从应用技术中提炼基础研究课题,积极申报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基金项目研究,促进技术研究深化,推动研究成果由“多”到“精”到“专”,实现由量到质的飞跃,切实解决消防实战及社会实践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顺利实现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实现产业化,进一步提升服务消防部队、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
(二)团队建设向可持续性、高端引进及多元化拓展
随着各学科间交叉和渗透的不断加强,基于科研创新团队的科技活动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主流形式。[2]因此,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日益受到国家和各科研机构的广泛重视,这也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永恒主题。目前,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的建设不是很均衡。有的实验室发展很快,势头较猛;有的实验室发展较为缓慢,实验室团队建设存在扁平化问题,创新团队以“项目拼凑型”为主,不利于学科交叉和新的学科增长点产生。为此,重点实验室的团队建设应向高端引进、多元化拓展。
1.主要通过内部人才培养,建立“金字塔型”创新团队。即由1名团队带头人、2~3名科研骨干、3~5名科研助理和多名实验室技术支撑人员等组成团队,培育引领团队的接班人,确保团队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创新高端人才引进模式,着力引进高水平的创新团队。这也是国内知名大学的成功做法。2005年,湖南大学引进了以中科院物理所王太宏、邹炳锁、王岩国等三位教授领衔的创新团队。该团队的加入,迅速提升了湖南大学物理学科在全国的地位,形成了一个从化学、生物、材料、物理等各个研究方向对纳米材料进行研究的完备体系,从而促成了湖南大学在纳米研究领域的特色和优势。[3]2008年,南开大学赴海外揽才,一次性引进了吴传越教授的七人组学术团队。他们各自的研究领域相加,正好涵盖肿瘤形成的全过程,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3]由此可见,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引进,不仅有利于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产出高质量成果,同时也带动其他学科的快速发展,而且可以有效规避单个引进人才水土不服、容易被同化等风险。
3.人才团队建设要向多元化发展。现代科学研究开始向着交叉性、综合性的跨学科方向发展。目前,国内一些取得突出成就的科研团队,都具有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的特点。这样的团队适于攻克跨学科的重大难题,能够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4]科技创新要全链条式设计、一体化实施,向中上游和中下游拓展,人才团队建设也需要多元化拓展。在结构上,不仅要有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还应有一定数量的科研助理和实验室技术支撑人员;在成员背景上,人才团队应是一个优势互补的科研队伍,在知识结构、年龄、能力、研究经验、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工作风格和人文素养等方面扬长避短,形成合力。
(三)科研平台向高精尖、标志性和协同性拓展
科学研究平台是汇聚多学科人才、推进学科建设、开展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创新的高地[4],只有一流的科研平台,才能够吸引一流的人才,才能够产出一流的成果。科研平台是否一流,不在于数量多少,关键在于其先进性。清华大学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知名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具有独特的先进科研平台。因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也应更加注重先进科研平台建设,力求取得更大突破。先进科研平台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台仪器设备向高精尖拓展。以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为例,现有价值10万元以上大型实验仪器、设备、设施68台套,数量较多。但尖端仪器较少,下一步应有计划、分类、有重点地实施建设。在大型仪器设备建设上,要以引进国内外高端仪器设备为主,以增强成果的权威性和国际认可度。在小尺寸模拟实验平台建设上,应鼓励科研人员自主研发,以增强其针对性、适用性和特色化。
2.综合研究平台向标志性拓展。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空间建筑火灾实验厅”和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的消防试验基地(包括燃烧试验馆、综合试验馆、建筑构件耐火试验馆和气体灭火试验馆)等,均成为了本部门标志性的特色科研平台。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总面积5 500 m2,拥有特色鲜明的消防综合训练场,但还缺乏用于开展火灾科学、灭火技术、灭火战术、火灾调查等方面的基础性、应用性、前沿性科学研究的综合研究平台。目前,正在筹划建设。建成之后,或将成为本部门标志性研究平台,为探索火灾内在规律,开展消防技术领域前沿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3.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协同创新科研平台。现代科学研究正向着交叉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单一研究平台很难满足“全局性大学科”时代科研和学科发展的要求。因此,亟须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协同创新科研平台,以实现资源共享,凝聚优势科研力量,培育重大科研项目,开展跨学科、跨区域的协同创新。科研项目要进行全链条式设计、一体化实施,也需要构建自研发到生产的协同创新平台。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可主动与企业及相关业务部门沟通协调,根据服务对象需求,建立适合自己特色的协同创新平台。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可与消防企业、消防部队、消防科研院所等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形成高校与行业产业、消防部队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及转化模式,依托企业的优势,将高新技术应用于创新产品,依托部队优势,将创新成果和创新产品应用于实战,实现良性循环,切实提升消防部队的实战能力。通过实施“产学研用”一体化,使之成为行业领域内高新技术的研发基地、高新产品的生产基地、高新成果的应用基地。
(四)开放交流向深层次、实质性拓展
开放交流是重点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学术影响、提升学术声誉的重要途径。为此,公安部各重点实验室都特别注重开放交流。以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为例,自批复建设以来,一直都致力于探索开放交流的新途径。一是全部仪器设备面向公安消防部队和社会开放,每年支持8~10个开放研究课题,吸纳消防部队及地方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来实验室开展研究;二是面向国际开展交流合作,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消防院校或应急部门建立了互访机制;三是每年主办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每2年主办或承办1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四是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实验室讲学,并大力支持研究人员赴国内外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议;五是与国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消防部队和消防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联合攻关。
自建立以来,虽然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开展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但开放交流的层次和深度还不够,还应进行更深层次和实质性的拓展。一是建立长期访学机制。通过高端仪器设备和标志性实验平台,吸引国际高水平研究人员来实验室长期访学。与此同时,支持研究人员到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长期访学(至少一年时间),以此带动科研人员能力水平的提升。二是与国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实现全方位深度合作,以优势互补的模式达到双赢的目的。三是相近专业领域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形成一个学科群,以“大学科”理念协同创新,避免重复建设和形成创新孤岛。四是适应新时期科技攻关的新常态,与国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和应用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
三、结束语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安业务需求也不断发展变化,对公安科技创新的要求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建设也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建设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同时,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也是一个有机系统。科技创新、科研团队、硬件基础研究平台、开放与交流等多方面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缺一不可。研究与探索适应新时期科技发展形势的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模式,是推动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保障,也是每一位重点实验室管理、研究人员的责任与义务。
[1]王今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困境与对策的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83-185.
[2]郝志鹏,黄丹丹,董红敏,等.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2):80-84.
[3]孙祥,赵勇.高校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1):162-164.
[4]韩进.“大学科观”视域下高校协同创新科研平台建设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3):121-124.
(责任编辑、校对刘彦超)
“2+4”Deeply Integrated Developing Model for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Key Laboratory
LU Lihong1,2,KANG Qingchun1,2,YUAN Diping1,2,SHI Kezhen1,2,WANG Huaibin1,2
(1.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Key Laboratory of Fire Fighting and Rescuing Technology;2.Department of Science Research,The Armed Police Academy,Langfang,Hebei Province065000,China)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Key Laboratory (MPSKL) is a major component in the public secur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PSKL,the “2+4” deeply integrated developing model was proposed with some key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MPSKL in this paper.In this model,“2” refers to the two unchanged aspects.One is the unchanged domain features and the other is the unchanged purpose for serving the public security business.“4” means the four aspects of development.First,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expands to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respectively.Second,the team construction expand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high-end introduction and the diversification.Third,the research platform expands to the cutting-edge,landmark and cooperatively.Last,the pen communication extends to a deep level,essentiality.It is expected that the “4+2” model gives some advic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PSKL.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Key Laboratory;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construction;developing model
2015-11-23
公安部科技强警基础工作专项(2011GABJC003G)
卢立红(1974—),女,吉林四平人,副教授;康青春(1961—),男,山东招远人,教授;袁狄平(1969—),男,湖南湘潭人,教授;史可贞(1985—),男,陕西兴平人,讲师;王淮滨(1986—),男,河南周口人,讲师。
●部队建设研究
G482
A
1008-2077(2016)01-00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