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2016-02-11丁威
丁威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中国教育梦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丁威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个人梦想的奋斗与实现不但关系着他们个人的成长发展,更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中国教育事业梦想的实现。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角度,帮助大学生树立个体与民族的梦想,把中国教育梦和中国梦教育寓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依循中国教育梦的16字方针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教育思路和要求,深刻领会中国教育梦的精神实质,推进中国教育梦的实现,进而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梦;中国教育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指出,中国梦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并勉励大学生要“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1]。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个人梦想的奋斗与实现不但关系着他们个人的成长发展,而且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中国教育事业梦想的实现。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角度,帮助大学生树立属于个体与民族的梦想,把中国教育梦和中国梦教育寓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依循中国教育梦的16字方针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2]的教育思路和要求,深刻领会中国教育梦的精神实质,推进中国教育梦的实现,进而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一、有教无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有教无类理念是我们中华民族教育思想史上的瑰宝,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先哲对民众教育的思想结晶。有教无类理念揭示了自古至今中国的教育都是沿着造福苍生、教化世人的道路而不断向前的。这条道路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平等的,广大民众不应该因为家庭的贫富程度、个人智商的水平高低、人的生理正常与否等因素而被排除在教育对象范围之外,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地享有教育权。有教无类理念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古老和最具有生机的教育精神,同今天所倡导的教育公平正义是高度一致的,也是教育界长期以来追求和秉持的价值取向和教育底线。
人类社会越是发展和进步、越是趋近“天下大同”的愿景,越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新人类具有公平正义的精神,秉持人人平等的理念,和谐相处。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我们不但要按照有教无类理念对大学生开展教育,更要通过教育使他们成为有教无类理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推进人人平等思想的传播,进而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公平的教育发展机会,共同参与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列当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和发展,大学生数量剧增,高等教育的精英化教育变成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生活学习习惯、心理状况等方面本来就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加上当前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平衡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问题生”、贫困生等各种特殊情况学生往往受到不应有的忽视,引发了教育不公的问题,有违有教无类平等教育的精神。因此,要从实现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均衡、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把握中国教育梦的基本内涵,重视教育的制度设计,将公平、正义、平等理念教育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促进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因材施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的重要教育理念。因材施教要求教育者必须秉持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教育工作及学生个体,综合分析教育资源,合理使用教育资源,从教育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整体情况和个体差异出发,结合社会价值观、社会的正负面影响和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等对学生开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成才成长帮扶,从而使学校教育的专业知识深度、综合知识面广度、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尽量适合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与消化吸收能力,使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都能够最大化拓展、思想品行素质最大化提升、专业能力和工作才能最大化提高、发展前景最大化布局,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进而达到教育促使人人成才的目标,实现人才培养效益的最大化。
从当前我国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教育基本价值观和统一的教育要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因材施教,结合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和个体特点,对包括“问题生”、贫困生等各种特殊情况学生开展适宜的教育与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时代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差异化原则,通过党课教育、学生班会、团会、党支部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课外兴趣小组、体育竞技竞赛、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研究等形式,促进学生人尽其才,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得到良好的教育与成长,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大学生正处在智力、性格等剧烈变化并成型的人生二次发育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避免过于统一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的个性特质、创新精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潜力激发、育人树才,防止一成不变的教育思维及模式,杜绝对大学生的属于正能量的个性和创造力的禁锢与扼杀,使因材施教这一中华文明的教育传统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中得以发扬光大,为中国教育梦的实现注入强大的原动力。
三、终身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当今社会,知识、信息爆炸,加之网络全球化,知识更新的速度迅雷不及掩耳,人们的认知和学习必须随之更新,否则就会在日新月异之际落后于时代发展,甚至在分秒之间落伍于他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抱有学习的心态和准备,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既是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成员适应社会发展的主观条件。终身学习的要求贯穿于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命全过程,它不但要求社会成员持续地学习,更要求社会成员能够在持续地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形成全社会的学习氛围和进步动力,由此推动个体的全面发展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是社会成员中以学习为基本任务和职责的最大群体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对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的,即引导社会成员使他们的个体思想状况等方面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这一理念出发,将终身学习这一社会发展的要求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不仅让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的在校学习成长服务,更要为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创业留学考研等服务,使他们在校能够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要求,进入社会后能够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和要求,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此一来,我们的人力资源优势才能够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最大化。
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源于实践,与时俱进,与社会更新同步,并在同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和新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保持适度的前瞻性,服务和满足大学生当下个体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更能够服务和满足大学生未来社会职业角色、建功立业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3]。为此,面对当今世界的飞速发展,面对世界各国以人才为后盾、以人力资源为核心资源的国家竞争,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命运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理念作为践行提升国家竞争力、实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长足发展的核心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作为高校与大学生接触最为“亲密”的工作群体,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把自己打造成为终身学习的榜样,不断拓展视野、更新知识、创新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真正以实际行动推进终身学习的理念落地生根。
四、人人成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人人成才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教育梦核心理念的彰显。人人成才,是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公平正义的社会精神的落脚点和根本体现。人人成才理念的秉持与践行,对于发扬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彰显以人为本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秉持和践行人人成才理念,就是要在实际工作尤其是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尊重大学生个体,公平地为每一个大学生提供教育资源和发展平台,为每一个大学生提供成才成长的空间,让各个层次的大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才,让每一个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都能够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既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更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
对于承担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任务的广大高校教师和辅导员来说,必须秉持人人可以成才的理念,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教育工作,使大学生们不但在科技文化等方面成才,而且在思想政治品德等方面成才,否则,就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更是对教育使命的背弃。在具体的人人成才教育工作中,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创造潜能,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学生成才”和“学生自主自强成才”的他育及自育能力,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整合者和吸收者的正能量,促使大学生自我发展、人人成才。
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充分的条件并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让各类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4]。当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辅导员,必须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坚持和践行人人成才的工作理念,以学生满意与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作为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使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之光能够照进人才教育的现实,照亮大学生的未来、照亮中国梦的未来。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5],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回信[N].新快报,2013-05-05(02).
[2]袁贵仁.实现中国教育梦继续教育不可或缺[N].中国教育报,2013-04-01(01).
[3]中国教育报评论员.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N].中国教育报,2013-09-19(01).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新华每日电讯,2013-11-16(02).
[5]习近平.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J].传承,2013,(5).
[责任编辑陈静]
G641
A
1671-6701(2016)04-0103-03
2016-06-18
2015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编号:15SKG132)、2011年度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1YBZZ011)、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4xks011)阶段性成果
丁威(1980—),男,河南焦作人,博士,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访问学者,西南大学哲学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