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结构的多维审视

2016-02-11周静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西方哲学哲学史体系结构

周静

(河南警察学院 基础部,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结构的多维审视

周静

(河南警察学院 基础部,河南 郑州 450000)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阐释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和意义,立足于中国传统哲学体系诠释原则,以主导概念为基点,对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结构进行多维审视,真切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逻辑发展史,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源性发展。

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结构;多维审视

哲学是对人生、社会等层面问题的解答,它以一定的主导概念为基准,揭示宇宙、生命的本真命题,探寻自觉的追求。中国传统哲学有其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基本概念、中心问题,尤其是有其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内在体系。中国传统哲学体系有其内在的逻辑思维方式和价值认知。对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结构进行多维审视,对于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源性发展,具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

一、中国传统哲学体系诠释原则

1.回归本土原则。由于哲学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文化情境,在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命题诠释、概念阐释、范畴译注的过程中,可以将其归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之中,同时也离不开时代语言环境。以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为载体,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范畴和命题进行准确的体悟,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传统哲学的文本文献、语言运用等基本精神。从王国维的“历史上的见地”、冯友兰的“语言文字的变迁”、方东美的“串读串解诸经”之中,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回归故乡的诠释和理解,揭示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质和内涵[1]。

2.开放性原则。中国传统哲学要引入西方哲学思想作为坐标,有助于中国传统哲学建构自己的体系。由于中国传统哲学缺乏独立性和逻辑系统,哲学逻辑思维内隐于古代的经书之中,故而传统哲学的真理幽而不显。借助西方哲学严谨的逻辑思维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挖掘、整理和注释,有助于形成中国传统哲学的逻辑系统。冯友兰曾说,中国传统哲学缺乏“哲学术语”和“哲学语言”,它阻碍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引入西方的“哲学术语”,与中国传统哲学相融合,才能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进程。

3.契合原则。在对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概念阐释、观点诠释、命题论证等实践研究中,引用的方法和学说要契合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从而使其结论真实而可靠。

二、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结构的多维审视

1.体系结构移植。无论是从哲学概念的“格义”,还是从哲学本质问题的趋同性分析而言,中国传统哲学体系是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的体系移植。胡适开启了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初创,倡导中西哲学体系相融的精神,但他在编著哲学史著作的过程中基本沿用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即用西方哲学的精神和范式解读中国传统哲学。胡适试图建立一个独立的中国传统哲学体系,却不免陷入西方哲学学说和杜威的方法论之中,因而,中国传统哲学在概念、命题、范畴、体系结构等方面受制于体系,使“体系移植”成为中国传统哲学史上的根本问题。胡适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没有自己的学术思想,不得不依傍于西方哲学史,但胡适的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因为当时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系统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只是看似“不系统”罢了[2]。胡适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体系建构,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范式,然而他受杜威实验主义体系的影响较大。冯友兰更注重用西方哲学的“一般体系”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逻辑演绎,他对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结构进行了划分,依照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来界定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从而对中国哲学史的影响更大。张岱年也运用“体系移植”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诠释,他认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本来面目要以一定的主题加以论述,而不须另组建为系统[3]。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它以心物关系为主导,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框架,其代表学者有侯外庐、任继愈、冯契等,他们注重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分析和评判,但仍没有解决“体系移植”的问题。改革开放后,重写中国传统哲学史蔚然成风,出现了以德性伦理学解读孔子仁学、以现象学解读王守仁的心学、以舍勒的情感现象学解读孟子的“四端”“七情”等。纵观中国传统哲学史的“体系移植”现象,可谓有利有弊,一方面它促进了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它缺乏对中国传统哲学本真的把握和诠释。

2.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范畴与逻辑思维框架。

任何一个哲学体系都离不开其概念、范畴及命题,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也不例外。张东荪曾提到中西哲学的差异在于研究范畴不同,并进而对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范畴进行了整理。胡适、冯友兰也对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范畴和基本概念进行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严格按照心物关系、辩证法、认识论、社会历史观等范畴进行研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传统哲学研究者力求从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身范畴进行演绎,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同时,自觉地探索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概念和逻辑框架[4]。汤一介最早探索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范畴体系和逻辑结构,他认为,哲学体系必然有其内在的、本身的概念范畴、判断命题、推论等结构,中西方哲学体系各有其结构体系,不可以随意套用;中国传统哲学应有自成一体的概念范畴体系和逻辑思维结构,可以从真、善、美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进行梳理。张立文提出了中国传统哲学逻辑结构论,他以崭新的视阈对朱熹哲学的逻辑思维结构展开了哲学范畴的关系研究。张立文还把范畴体系和逻辑思维结构应用于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之中,编著了《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将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体系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形成了逻辑思维不断升华的哲学范畴体系。上述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体系和逻辑思维研究主要是基于学者的自觉探索,缺少西方哲学的由哲学概念到命题再到理论论证的系统建构,缺少运用逻辑进行命题论证的方法论。金岳霖在《论道》中建构了自己的哲学概念体系,“哲学是概念的游戏”概括了西方哲学的内核,但其语境在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内容中没有彰显实际价值和意义。

3.中国传统哲学自身体系架构。中国传统哲学自身体系构筑陷入一定的困境,这就要求回归中国传统哲学的本性存在之源,进行自身体系结构的思考和探索。尽管张岱年在《中国哲学大纲》中采用了西方哲学中的“一般体系”,然而他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却体现了对基本问题的反思和探索。方立天在《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中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细化研究,并做出了哲学体系的关联分析。与张岱年、方立天不同,现代新儒家学派对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研究则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审视,如熊十力、牟宗三侧重从中国传统哲学自身的中心问题出发进行体系架构。熊十力创立的“新唯识论”建构了“体用论”的中国哲学体系,“体用论”包含道德创生的本体宇宙论、道德实践的心性本体论,具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内涵。牟宗三侧重问题的探索和反思,并在问题探索的前提下进行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建构[5]。劳思光创立了独特的“基源问题研究法”,以逻辑意义的理论还原为起始、以史学为考证,尖锐地批判了冯友兰等学者的中国哲学史著,他认为只有基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根本性问题,才能进行中国哲学史上真正意义的书写。

4.“回归原典”反思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结构。在多维视角之下,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结构的探索和反思存在一定的隔膜,因而有学者建议回归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身,去建构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身是什么?如何寻找合适的路径探索中国传统哲学自身?”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唯有回归中国传统学术文献,进行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结构的反思。在“回归原典”反思哲学体系结构探索方面,朱伯昆在《易学哲学史》中围绕易学的阴阳之道进行了展开式的论述,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一般哲学史著作由于体裁等局限没有揭示哲学与易学之间的关联,他提出了“易学哲学体系”,是其不同于其他一般哲学史的研究所在[6]。在“回归原典”的哲学体系结构探索中,宋学研究也是其中代表之一。《宋学的发展和演变》《北宋文化史述论》等强调哲学体系结构研究要联系实际,将中国传统哲学逻辑思想与学术的传承和演变相联系,但囿于多方面的原因,宋学研究仅限于对中国思想史、文化史的探讨,而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哲学体系[7]。在国学、儒学、经学等传统学术研究背景下,“回归原典”的中国传统哲学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出现了用经典或经典注疏替代哲学体系的倾向,表现为经典诠释体系和思想体系两大类,如朱熹的《近思录》依循思想逻辑进行问题的推衍而自成体系,而《四书集注》则是通过对经典的诠释形成体系,两者有明显的差别。

三、结语

近年来,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体系基本问题的自觉探索逐渐消沉,一些非体系的具体问题探讨、“回归原典”的研究方式呈现出非哲学化的倾向,中国哲学史演变成中国传统思想史、中国传统学术史、中国传统文化史等,偏离中国传统哲学越来越远。哲学以“存在”和“思”为基础和前提,哲学体系包括不同的概念范畴、命题等内容,对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结构的探索和反思,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审视,以期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和诠释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使中国传统哲学在“存、思、言、学”的初始语境中获得内源性发展。

[1]陈凯.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生活意蕴——以儒道两家学说为例[J].中州学刊,2016,(1).

[2]余卫国.21世纪与中国传统哲学——关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若干思考[J].宝鸡社会科学,1995,(4).

[3]曹伶俐.浅析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特质及其价值[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1).

[4]段德智.概论中国传统哲学的准宗教性格[J].中原文化研究,2013,(3).

[5]李承贵.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及现代转型[J].哲学研究,2011,(6).

[6]李承贵.中国传统哲学当代开展的四个向度[J].宁夏社会科学,2010,(1).

[7]祁海军.认同与承诺:中国梦的意向性[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责任编辑李孝敏]

B21

A

1671-6701(2016)04-0041-03

2016-06-20

周静(1974—),女,河南漯河人,硕士,河南警察学院基础部副主任,讲师。

猜你喜欢

西方哲学哲学史体系结构
最有思想的句子
最有思想的句子
中国西方哲学研究70年
足球机器人并行行为组合控制体系结构分析
改革开放40年来西方哲学研究的反思
论西方哲学“看”世界的三种方式——兼论西方哲学世界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意义
谢林与黑格尔论笛卡尔——以《近代哲学史》和《哲学史讲演录》为例
哲学就是哲学史
作战体系结构稳定性突变分析
基于DODAF的装备体系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