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在枣庄警史馆
2016-02-11李文周
文/李文周
沉思在枣庄警史馆
文/李文周
每次陪同外地客人参观枣庄警史馆,驻足展厅,我都久久不愿离开。这不仅因为我参与了警史馆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这里一图一物的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走进警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当代文学泰斗贺敬之先生题写的“枣庄警史馆”馆名。宽敞的序厅里,是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工作室创作的大型组雕《公安英雄谱》,由“现代特警”、“现代公安群像风采”、“现代人民警察”三部分组成。这组大型三连屏仿铜浮雕,运用写实手法塑造公安英雄形象,达到了真实感人并富有震撼力的效果。
在第一部分,展陈的是旧警察时期的图片和物件。引人注目的是民国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的图片、资料。此人与枣庄警史有何渊源?
徐世昌,清末曾任巡警部尚书,是我国最早的警察首脑人物。1909年任邮船部尚书兼津浦铁路督办期间,投资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大股东。1915年,正当中兴公司蓬勃发展之际,南大井发生透水事故,大量沼气集中涌出,遇灯火引起大爆炸,造成499 名矿工死亡,200余人受伤。中兴煤矿公司突遭重创,时任总经理的张莲芬忧极辞世。为“亟筹救急之法”,1916 年11 月,中兴公司在天津召开第六次董事会议,推举大股东徐世昌为董事长。面对遭受重创的中兴煤矿公司,徐世昌兼收并蓄,上下畅通,联络南北股东,增股100 万,借款100 万,终于渡过危机,走出困局,使中兴公司得以东山再起。当时中兴公司有自建的矿警队,但人少且装备落后,难以发挥保护矿产和自建铁路运营安全的作用。1917 年12 月,徐世昌在中兴公司的代理人朱启钤,通过徐世昌的关系,从津浦铁路护路队统领申殿元部为中兴公司矿警队借到俄国步枪100 支,子弹10 万发。1918年4月,又通过徐世昌出面协调,向京师警察厅吴境潭总监借套筒毛瑟枪200 支,子弹6 万发。中兴矿警队(先后改称巡警局、护矿队、矿业警察所等名称)被装备成一支数百人、有较强战斗力的地方武装。1918年9月,徐世昌由安福国会选为北洋政府总统,不再兼任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董事长,该位由朱启钤代理。
旧警察时期陈列柜中,还有两张“山东峄县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一张股票的持有人是张汉卿(即爱国将领、少帅张学良),另一张股票的持有人是黎重光。单就这两张股票本身,看不出与警察有直接关系,但笔者通过对中兴公司早期警察史考证,张汉卿和黎重光所持股票的背后,也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1916 年11 月,奉系军阀、“东北王”张作霖,经民国国会议长、户部尚书、中兴公司监察人赵尔巽介绍,斥资六万两白银入股山东峄县中兴煤矿公司。参股登记时,张作霖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没有用自己的名字,而是以其长子张汉卿(张学良)的名义入了股。当时年仅15 岁的张学良,便成了中兴公司的大股东。1925年,在中兴公司第14 届董事会上,已经是奉军中将师长、东北三省空军司令的张学良,当选为董事。此后,张学良连选连任中兴煤矿公司主任董事、公司主任等职,直到1937 年。然而,张学良因军务在身,不可能经常到中兴煤矿公司参与管理等事务。现在的档案中,还保留着他写给董事会的请假条和书信。信中说:“张学良膺选董事,深以公务羁身不能按时出席会议为憾,兹请丁在君博士为学良代表,凡有会议等事均请其出席或接洽一切,以免贻误。”
张学良虽然不能亲自到中兴公司视事,却凭借其地位为中兴公司解决过重大问题。1925年8月,山东军阀张宗昌为扩军增加军费,强行向中兴煤矿公司征收煤炭生产税,限期10 日内交款28 万元。中兴公司以资助军饷的名义上缴了10万元,张宗昌仍不肯罢休,以中兴矿警队勾结土匪为由,缴了矿警队的全部武器,宣布解散中兴矿警队。当时,张宗昌的后台是奉系军阀,董事会便请张学良出面干涉,张学良通过其父张作霖,迫使张宗昌让步,交还了缴去的全部武器,使中兴矿警队得以保全。
1936年3月,山东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来枣庄视察,看到中兴矿业警察所这支装备精良的矿警队伍,便以“矿警缺乏训练,精神不足”为由,向时任中兴公司经理黎重光表示:愿“帮助训练、代选优秀人员”, 并派其亲信张锡晨来中兴矿业警察所任副所长,不久接任所长,逐步掌控了这支矿警队伍。1937年12 月,战事逼近,中兴煤矿经理处迁往汉口,韩复榘电令张锡晨率矿警队伍撤到鲁西。时任中兴煤矿公司汉口办事处经理黎重光是曾两任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的儿子,并非等闲之辈,他表面上稳住张锡晨,暗中电请徐州市市长沈成章疏通驻守徐州的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撤换张锡晨。李宗仁答应了黎重光的要求,于1938年1月,发布命令撤换张锡晨,并将他“从省携来的官长亦全裁”,矿业警察所的指挥权又回到中兴公司。
警史馆陈列的实物中,还有记载枣庄早期警史的“中兴矿业警察所名册”和“矿业保安队名册”以及“矿业警察保证书”。名册上那工整隽秀的笔迹,透出书写人深厚的书法功底,令观者如欣赏一幅书法大家的力作。花名册中有一个叫韩化臣的名字和照片特别引人注目。
韩化臣,是八极拳第五代宗师,曾受聘担任奉天警官学校教官、黄埔军官学校武术教官。20世纪20 年代,国内正逢乱世之秋。随着中兴公司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经常受到附近匪患和地方武装势力的侵扰,保护矿业不被破坏,维护公司生产秩序已成为中兴公司的当务之急。1923年,韩化臣因武艺高强且名声远播,经友人诚邀遂携徒来到枣庄,被中兴煤矿公司委任为护矿警队队长兼武术教官。韩化臣到任以后,根据中兴公司产业状况设置编队,在中兴公司大院各门和矿场设立哨卡,严防破坏。为确保煤炭的销售和运输,后又成立护路警队,对枣台铁路线、临(临城)枣铁路线的煤炭运输进行警戒护卫。同时在东、西过车门处设立藏兵洞,藏兵洞之间保持信息通畅。在做好护矿护路工作的同时,韩化臣积极组织矿警路警队员习练八极拳,传授八极功夫,起到了强身健体、整肃军纪、威慑破坏分子的作用。在中兴公司护矿警队任职期间,韩化臣培养八极弟子近百人。1928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第一届国考,韩化臣携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一同参加国考擂台赛,获一等奖牌,并被聘为一等武术教官,任拳术科长。1930年,李景林将军在山东创办国术馆,韩化臣携徒李学义回北方,先后在山东国术馆、韩复榘军队任教官。其间,因韩家在中兴公司拥有股份,韩化臣与徒弟李学义也时常来枣庄中兴公司指导矿警队训练。抗战爆发不久,韩化臣在枣庄突发病去世,年仅51 岁。关于韩化臣的死因众说纷纭,成为民国时期一大悬案。据中央国术馆顾问李松如老人回忆,1937 年10 月,韩化臣与其师兄钱立缙等“圈内”名家组织民间团体——国术研习社,由于韩化臣力主“联合广大民众共同抗击侵华日军”,遂遭到日伪谋害致死。
第二部分陈列的实物中,有1948 年12 月至1949年5月担任峄县(现为枣庄市峄城区)公安局局长董丹修使用过的公文包、背包、针线包、水壶、烟袋嘴。它们不仅见证了一个老公安干部的战斗历程,还是山东解放区大批干部南下支援新区的物证。1949年4月,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势如破竹,原国民党统治的东南、西南大片地区陆续解放。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山东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随军赴 新解放的南方各省接管政权,这其中包括一批公安干部,他们先后到达各自的接管地区,成为创建发展新中国人民公安事业的中流砥柱。峄县公安局两任局长黄岱生、董丹修先后南下,分别被分派到上海和云南。黄岱生在上海市公安系统先后担任队长、副处长、处长、主任等职,后调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董丹修随军南下到云南,先后担任公安部门的处长、副局长,1956 年9 月被任命为昆明市公安局局长,后任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2007 年去世。2009 年筹建枣庄警史馆征集史料时,峄城区公安分局派员赴云南几经周折,找到董丹修同志的亲属,将这些保留半个多世纪的物件征集到警史馆。
第三部分展陈的史料和实物,有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枣庄发生的涉警重大事件和重大案件。如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枣庄市党政军民40 余万人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公安民警以十分沉痛的心情列队进入主会场的图片,成为难忘的历史定格的记忆。又如1977年发生在台儿庄的“后清皇帝”案件、1981年发生在京沪铁路滕县境内的“6·2”特大爆炸案件、1982年境外派遣特务徐继敏案件,侦破工作中的艰辛和案情的错综复杂,我作为亲历者感受很深。把这些历史大案展示出来,既有利于让人们了解那个年代的社会政治背景,也有利于传承历史。
警史馆第四部分陈列的实物中,有一辆大金鹿自行车和老式两轮、三轮摩托车各一辆,还有几台旧照相机。这些物件,对我来说非常熟悉。1975年我参加公安工作不久,配发的交通工具就是一辆金鹿牌自行车。那时外出办案,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车很少。1977年我所在的政侦科装备了一辆三轮摩托车,我第一个学开并考取了驾驶执照,以后风里来雨里去,侦查办案,押解罪犯,不知跑了多少路,经了多少险。1976 年我在公安部人民警察学校学习刑事技术,回来后干技术员,勘察现场照相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所以,135、120几种型号的照相机我都用过。那时的照相机没有“自动”,全凭自己摸索积累的经验,根据天气和现场光线强弱调整光圈和曝光时间,拍完照到暗室冲卷、洗相、显影、定影、冲洗、晾干等所有工序都要靠自己来完成。看看现在人们使用的相机功能和照相技术,倒对当年的“落后”感到格外亲切。
旧自行车、摩托车展室的对面,有一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基层公安干部办公室。内有一张老式办公桌和一把旧木椅子,桌上一部手摇式电话机;一个破旧木橱和盆架;还有一个取暖炉,铁皮烟筒过墙眼伸往室外;墙上张贴着几幅“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宣传画和毛主席像。这样的办公场所,年龄大一些的老同志大都见过,或曾亲身体验。那个年代,我和同事到基层办案,曾多次与基层公安特派员和派出所所长打交道,他们当时办公室的陈设,就是这么几样东西。简陋的房舍和装备,艰苦的工作环境,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展现。
警史馆分八个部分,浓缩了百年来枣庄警察发展史。漫步其间,犹如在历史长河中前行。那一幅幅历经风雨征程的老照片,那一件件饱经沧桑的实物,就像一位时光老人从不同角度述说着当年的艰辛与曲折、辉煌与成就。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作为参与枣庄警史馆筹建工作的一员,我感慨还有许多珍贵的警事文物没能征集进来。好在这项工作抓得不算太晚,否则,有些珍贵实物会无情地消失,再难以追寻。
枣庄市公安局建设警史馆是为传承警察历史,弘扬警察文化。把警史馆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以此凝聚警心,激励斗志,增强广大民警的职业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警史馆还向全市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开放,让他们更深入地走进警察、了解警察,理解、支持警察的工作,构建更加和谐的警民关系。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我们应该经常告诉年轻人尤其是新入警的同志,在枣庄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那些警事,枣庄公安是怎么走过来的……
(本文作者单位:枣庄市公安局)
book=51,ebook=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