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国际化背景下编辑素养研究
2016-02-11杨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杨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学术期刊国际化背景下编辑素养研究
杨帆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内容提要]在学术期刊国际化大背景下,编辑的素养会关系到期刊国际化的水平。一名合格的、符合国际化办刊的编辑需要改变自己以往“等米下锅”的约稿状态,改为主动出击,勇于走出去约稿,到国际学术平台上去约有国际水平的稿件。此外,编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便于与外国专家交流和编校稿件。编辑还要学习国际期刊编校标准,努力提高编校水平,与国际编校标准接轨。同时还要跟上出版数字化的节奏,熟悉网络出版的技术,缩短出版周期。最后,编辑除了要把好每篇稿件的学术关还要首先把好稿件的政治观,认真、公平对待每篇稿件,尽自己所能编好每篇稿件,为期刊国际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学术期刊国际化编辑素养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行各业都面临国外行业的竞争,学术期刊也不例外。但是中国学术期刊有自己特殊的现状,中国目前有7000多家学术期刊,缺少的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真正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一流学术期刊。这说明中国学术期刊的总体质量不高,缺少足够的国际知名品牌,在国际学术界、学术期刊界也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和认知度[1]。郝振省先生说:“就规模而言,我国已经是学术出版大国,但还没有成为学术出版强国”[2]要成为学术强国就要办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办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期刊,而要办这样的期刊归根到底要落到人才建设上,编辑作为办刊的中流砥柱,编辑的素养将直接影响期刊的学术质量。
一、我国学术期刊编辑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是不出去主动约稿,等米下锅。我国有些学术期刊都是由某所大学、研究所等拨款办刊,稿件也多来自于本单位,内稿比例高而外稿较少,封闭式办刊的状态让期刊编辑一直处于等米下锅的状态,很少主动出去约稿;即使约稿也在本单位约稿。这样做会使期刊质量极大的受本单位研究水平的限制,而且本单位人也往往觉得在本单位办的期刊发表文章比较好发,往往把好稿件留给外面期刊。这样恶性循化,期刊质量很难提高。
二是稿件质量把关不严。有些编辑仅凭自己的直觉判断稿件质量,没有用反抄袭软件,去查一下文章的重复率。导致一些抄袭现象严重的稿件也刊登了出来。文章的重复率低也不能代表他的学术水平,关键要看文章的选题和写作水平。这些就需要编辑经常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关注自己负责栏目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学术热点话题。或者不了解的话也可以通过一些相关专业期刊了解最新研究动态。
三是不重视编校质量的提高。编辑是一个“为他人做嫁衣”的职业,而且,编辑部的编辑人数一般都不宽裕,一个编辑要负责很多栏目,有些期刊只有一个编辑,要负责每期的稿件,还要兼一些行政事务。就有可能忽视了我们的看家本领“编校”工作。
二、学术期刊国际化背景下的编辑素养
(一)走出去约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稿件
编辑要打破等米下锅的局面,要树立全球视野,主动走出去约稿、要约具有国际水平的稿件。首先,约稿前做好策划,目标明确;编辑根据自己负责的栏目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有计划性的策划选题。策划有学科前沿性的选题需要提前着手,这是考验编辑“专”的能力。编辑可以通过国家重大课题、专业网站、知名专家的微博、专业期刊、媒体了解学术前沿,再根据期刊自身情况完成选题的策划。其次,多途径寻找专家;选题策划好后再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哪些专家在这方面有研究。找到这方面的专家我们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比如: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网络、电视、相关专家、编委的推荐、利用出去开会学习机会等途径。现在是信息时代,为我们寻找专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后,最主要是编辑一定要有走出去约稿的意识,走出去你会发现很多作者都很愿意和我们交流,如果你的选题是专家一直研究的,专家就会更高兴也愿意赐稿。要摆脱以前的做法,尝试着走出去。如果有相关的研讨会,编辑要积极参加,在研讨会上,不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学科研究动态,还可以了解到各个年龄阶段专家的水平、最新研究动态,说不定还可以约上不错的稿件也可以交上几个专家朋友。编辑约稿时要注意发现中青年专家,他们思维活跃,发表论文意愿强烈,因为有的还没有评上职称,或者有的正处在成果高产期。注意发现培养这样的专家,一者今后有好稿件会首先想到你的期刊,用来感谢你的发现。再者这样的专家一般一年至少会有一篇质量高的作品,期刊可以保证栏目稿件质量,同时形成栏目的学术名气,会有更多的专业读者关注期刊,增加期刊的知名度和发行量。
(二)编辑校对与国际化标准接轨
编辑要提高编校水平,与国际化标准接轨。首先,注意学术规范;有些作者一稿多投,有些作者抄袭严重、有些作者稿件中缺少参考文献或摘要、或者文章结构不清楚、语言表达不符合学术规范、缺少学术用语等问题。编辑拿到一篇文章第一步进行查重把好抄袭的关,接着再看文章的选题是否新颖、论文写作结构是否清晰、语言表达是否得当。如果发现这些有问题就要让作者反复修改直到达到学术规范的标准。其次,坚持三审制和双向盲审制;每篇文章都要经过专家的双向盲审,坚持编辑、主编和总编三审,严把稿件的政治导向和学术规范。再次,语言国际化;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学术交流语言是英语,因此,编辑要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一者在约稿时需要与外国专家用英语交流;二者编辑要校对英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中作者英文表达是否准确、表达是否符合规范,必需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才能胜任。最后,排版标准国际化并运用现代化编辑出版手段;编辑要熟练掌握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严格审查、层层把关文章的写作、文中插图、参考文献、语言表达等是否符合规范。另外,编辑不仅要对数字化出版的过程与规范具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熟练掌握网络操作技术;不仅能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搜索与编辑,也可以利用大量的网络学术信息对审稿中存在疑虑的问题进行筛查与解决。此外,编辑还可以通过提高数字化办公水平,以网络为沟通媒介与作者进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成本,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3]。
(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过关的职业道德
什么时候都要将政治立场放在首位,把好政治观。判断一篇稿件能否被刊用首先判断的是是否有政治导向问题。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舆论宣传和学术研究的灵魂。政治与学术在很多场合密不可分,政治中有学术,学术中有政治。因此,一名合格的编辑必须政治立场坚定[4]。要做到政治立场坚定,需要编辑及时关注国家大政方针,以及新闻出版的相关文件,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同时还要向有经验的编辑学习,请教。碰上拿不准的问题多向有经验的编辑、或者领导或者资深的老专家请教。政治问题无小事,编辑头上随时要有这根弦。多问问题、都思考、多总结才能不犯错或少犯错。编辑工作是一份默默无闻的工作,一直未他人做嫁衣,但是一个编辑却肩负着重要的职责,编辑需要无差别的、公平的对待每一篇稿件。不问出身、每篇都认真对待。“只看质量,不问来源;只讲原则,不徇私情;只对学术负责,不向关系妥协”应当是编辑职业道德的基础[5]。
[责任编辑:竹效民]
参考文献:
[1]周士琦.书名慎用“大典”与“儒藏”[ J] .出版广角, 2003,( 11) .
[2]郝振省.学术出版如何由“大”到“强”[N].光明日报,2013-01-29.
[3]张蕴.数字时代,编辑如何发力[J].出版参考,2011,( 28).
[4]赵莹,黄莉,侯风华,颜峻.期刊国际化背景下编辑必备素质探析[J].编辑学报.2012,(12).
[5]关华.学术期刊的编辑素养问题[J].新闻爱好者, 2008,(5).
[[作者简介]杨帆,(1981~),女,汉族,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期刊编辑学。
[收稿日期]2016-02-21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6)02-0107-02
doi:[DOI编码]10.3969/j.issn.1674-6287.201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