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创新力运营商“双创”转道“内部孵化”
2016-02-11张鹏
本刊记者│张鹏
提升创新力运营商“双创”转道“内部孵化”
本刊记者│张鹏
编者按如何真正拥抱数字化转型,全球运营商都在摸索中前行,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的OTT侵袭与数据流量的“增量不增收”发展趋势,传统的IT与CT的烟囱式业务模型需要向ICT一体化的服务模式转变。
如何实现传统运营商的业务创新,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业界很多观点甚至认为,运营商的国企属性和内部机制并不适合互联网创新,甚至还将严重地扼杀创新,这从近几年运营商人才不断流失就可见一斑。不久前,业界还曾传出中国移动将关停“飞信”平台的消息,虽然移动官方并没承认该消息,但这也从另一侧面印证了运营商“互联网创新力不足”的事实。
创新力不足之因
为何运营商无法构建良好的互联网创新环境,行业专家告诉《通信世界》记者:这与运营商的层级太多、机构太重、报告太频有直接关系。
首先,内部机制与部门划分与创新不符。经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如今的运营商已经形成了一套责任明晰、分工明确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其好处自不用多言,但弊端也明显可见:周密而复杂的业务流程和汇报体制,让来自底层的创新想法还没有上报到顶端,就可能被各种因素压制下来,另外业务创新需要端到端的资源调配和人员调用,涉及从管理部门,到业务、市场、网络、运维等多个部门的联动配合,如果不能将创新业务提至一定高度,则无法实现如此多部门的联动和配合。
其次,运营商创新人才招不来、留不住。曾几何时,中国移动也曾喊出“互联网需要疯子”的口号,如今再看,那些“互联网疯子”早已不在其中。而且,从去年就已开始的“人才流失”现象如今也是有增无减,那些在运营商奋斗多年并已晋级中层岗位的高级人才为何选择离开,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薪酬福利以及职业前途遭遇“天花板”等原因,而这些人才恰恰是能够帮助运营商实现业务创新的中坚力量。
最后,创新环境与国企管理体制对冲。创新是敢于开拓,不怕犯错的过程,即便是BAT等互联网巨头也无法保证创业、创新项目的孵化成功率,更重要的是,创新除了创造之外,更关键的还在于运营和推广。诸如当下的打车软件,尽管已经历过了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但仍处于“烧钱”的状态,这是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符合互联网领域“剩者为王”游戏规则,但这些在运营商体制下则是无法实现的,运营商既不会做运营和推广,也无法容忍无限制地“烧钱”,甚至很多创新项目还在筹备阶段就需要规划其盈利能力,而综上这些都将成为运营商创新过程中的阻碍和顾虑。
运营商下决心力推“双创”
不过,多年来运营商并没有停下探索和试错的脚步,从此前的运营商八大业务基地到如今的成立独立子公司,如中国移动在去年初正式挂牌新媒体公司——咪咕,原有的音乐、视频、动漫、游戏、阅读等五大内容基地分别成立独立子公司,不再归省公司管辖。与此同时,中国移动还成立了中移互联网公司、中移物联网公司等,分别针对相应领域实施业务探索与创新。
除了体制创新,独立子公司的方式也赋予了创新更多的权限和自由,运营商将业务创新转为了“内部孵化”——与其筑巢引凤不成,不如自力更生,让最熟悉的人做起。
今年6月,中国移动在杭州举办了“双创”启动仪式。据悉总投资10亿元,计划5年入孵600个项目,初期以内部孵化为主,未来面向社会创新、创业人员与中小微企业全面开放,这足以看出中国移动对于员工创业与创新的决心。
中国电信作为“双创”的首批试点单位,目前已在上海张江、杨浦和江苏南京、四川成都、浙江杭州等地建立了实体孵化器,同时还启动了全国首个外部创业基地,并免费为入驻的创业项目提供3~5万元的电信孵化资源服务。中国联通也在推进内部创新孵化工作,主要围绕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创新领域,以此推动解决公司发展效益、效率及建设维护、客户服务、内部管理等关键问题。
编辑|黄海峰 huanghaifeng@bjxinto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