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段资源难改竞争格局
2016-02-11作者陈亮
作者│陈亮
频段资源难改竞争格局
作者│陈亮
日前工信部对号称“黄金频段”的800MHz、900MHz频段资源进行了分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取得该频段的使用权。将优质频段应用于LTE-DD 4G制式之上,对无线网络的规划建设而言必然是“福音”,但是否会因此而影响当前国内的4G竞争格局,笔者认为恐怕未必。
客观看待频段与制式的技术差异
一直以来,业内各方总是特别看重700~900MHz频段资源,其原因就在于相对较低频率的频段在广域覆盖上的明显优势,再加上LTE-FDD的频分双工和LTE-TDD的时分双工模式差异,有人认为这将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打“4G翻身仗”的绝佳机会。但是,用客观全面的观点加以分析,恐怕事实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首先,按照国内无线网络频率资源分配的情况来看,4G多分配在1.8~2.6GHz的频段,因此700~900MHz频段的基站覆盖半径可以达到前者的2.5~3.5倍。但是,这种覆盖距离的对比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在实际无线网络覆盖中由于地形地貌、居住活动点分布、人员流动等因素影响,依然必须依靠基站数量和频段宽度来实现广域的有效覆盖;特别是在用户和楼宇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基站数量与合理分布才是广度、深度相结合以有效覆盖的决定因素。
其次,大半径广域覆盖在农村市场的商业价值并不理想。有人认为,目前城镇市场4G用户的终端和业务转化率较高,用户对4G业务普遍接受程度高、依赖性已经基本形成,因此在接下来的农村市场开拓中,大半径广域覆盖将起到明显超越竞争对手的作用。然而事实并非如这种静态观点设想得那么美好。一方面,作为4G市场领先者的中国移动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农村市场的覆盖,大半径覆盖可以节省后进者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建网成本,但并不能形成所谓的差异化优势。
最后,无线网络的核心竞争力是频段宽度而非频率。由于当前无线网络规划与建设的复杂度更高,因此频段宽度越大、可规划部署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就更强,例如在GSM时代的中国联通,就吃够了频段宽度不足的亏而经常在网络规划、建设和优化过程中捉襟见肘。因此,此次工信部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增发频段资源是毋庸置疑的利好,但目前频段资源优势依然是掌握绝大多数用户的中国移动较为明显,此外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要将频段优势转化为网络优势、再转化为市场优势,也尚需时日。
频段资源并非市场惟一决定因素
除了上述技术层面的角度,我们再从市场角度来看此次频段资源增发,也会发现其效果恐怕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竞争格局。
首先,低频段和高频段的差异并非技术制式上的根本差异。在3G时代,三大运营商各拿到一张制式截然不同的牌照,产业链的成熟度差异使得3G市场相对2G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虽然在低频段上应用LTE-FDD将会使得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如虎添翼,但对于目前使用中国移动4G的大部分用户而言,并不足以吸引其转网。
其次,中国移动的4G先动优势不容忽视。TD-LTE的起步时间比LTE-FDD差异不大,在国际上产业链的成熟度相差无几。在国内,由于中国移动的强势推动,在网络设备、终端等产业链上广泛开展合作与投入,在市场方面则通过多种营销手段(如话费补贴、终端补贴、交叉营销补贴等)加速用户从2G/3G向4G的迁移,同时通过流量经营、套餐固化等方式巩固4G用户使用习惯和产出价值。因此,即便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能够短时间内将频段资源转化为网络资源、再转化为市场推动力,也依然必须弥补之前4G制式选择造成的时间滞后。
最后,基础运营商的4G业务模式依然未有突破。目前三大运营商的4G业务运营依然集中在传统的根据业务量计费模式上,随着主导4G的流量业务资费单价不断下调,实际上运营商的“管道化”困境依旧存在。从更加长远的高度来看,“新收入支柱”的支撑作用快速削弱之后,要如何深挖和释放4G价值比单纯地建网放号更加重要。
综上所述,即便有低频段资源的发放,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要想在4G市场上“打翻身仗”也非易事。但该频段的投放直接或间接增强了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市场竞争力,对消费者和整个产业而言,肯定是利大于弊。
编辑|孙永杰 sunyongjie@bjxinto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