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2016-02-11李妙然王晓锐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管理

李妙然 王晓锐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李妙然 王晓锐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在我国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组织作为推进政府治理和社会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被赋予了更大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与此同时,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也凸现出来。深入推进党建工作是社会组织正能量发挥的坚实基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完备、党组织力量较薄弱、党组织活动缺乏创新性、功能作用没有充分激发出来等不足。整合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创新党组织活动的形式、完善责任落实机制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瓶颈;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社会组织的数量种类不断增多、服务领域逐渐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提高。如何有效监管数量庞大、类型众多的社会组织、草根组织以及虚拟组织考验着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完善社会组织治理结构、提高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正日益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严峻和现实课题。

一、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我国社会组织既包括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同时也包括虽未登记但实际上开展公益活动的各类草根组织。近年来,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活动领域不断拓展,活跃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2016年第2季度,全国社会团体数量为328650个,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为336315个,基金会数量为5038个[1]。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等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而且能够充分激发社会组织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党建工作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社会组织已经成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参与者与提供者。社会组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内部治理不完善、公信力不足、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发挥党组织对社会组织的引领作用,可以健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公信力。当然具有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社会组织才能吸纳更多的组织成员,扩大组织的影响力。

(二)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新的社会阶层得到快速发展,利益结构日益多元化。如何更好地

团结各个社会阶层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社会组织是凝聚各种社会力量的重要载体,是党和政府连接社会的桥梁和纽带。社会组织密切联系着社会各个层面,能及时反映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加强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才能增强党的社会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影响力。

(三)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当前,我国的改革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社会组织作为参与社会治理的第三方力量,在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协同作用。社会组织广泛地活跃在社区治理、社会矛盾调解、扶贫济困、公益慈善等领域,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当然社会组织发展中也存在不和谐的声音,如社会组织的自律以及诚信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才能把握和引导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并成为社会管理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参与力量。

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瓶颈

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待深入开拓的领域,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体制不完善

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了从改革开放初到1989年的分散管理阶段、1989年以后的归口管理阶段以及近10年来的分类管理三个阶段。同样,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也处于不断探索之中。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这一文件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系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社会组织具有社会联系多、领域分布广、类型众多、规模不一等特点,再加上社会组织具有实体组织和网络虚拟组织两种形式,使得社会组织在认定上模糊不清,致使部分社会组织处于“无政府”状态,无法与业务主管部门形成有效的衔接[2]。很多尚未登记注册但实际上开展公益活动的各类草根组织,还游离在党组织之外,导致部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主体混乱、管理渠道不畅通,甚至存在着管理缺位、越位和错位的现象。

(二)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覆盖率有待提高

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居于核心地位,对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年年攀升,仅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就已经达到近70万个。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薄弱性、滞后性,甚至出现党建工作的盲区。我国社会组织中单独建立党组织的只占一少部分,相当一部分社会组织尤其是草根组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不完备。部分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即使非常想加入党组织,却因为组织中没有建立党支部,实现不了入党的愿望。因此,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覆盖率低,党员在党组织中覆盖率低,导致社会组织的党组织建设工作薄弱。

(三)党组织活动的凝聚力和创新性不足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着基础薄弱、党建经验不足、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活动经费缺乏、活动平台单一等问题,导致党组织生活凝聚力不足,活动形式不够丰富。社会组织中相当一部分党员为兼职,党组织关系在工作单位,因此社会组织难以对党员进行有效约束和激励。有的社会组织成员党员意识淡薄,组织观念较缺乏,参加党组织活动不积极、不主动,甚至有些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因此,应把党员在社会组织中的表现与其在单位的表现进行衔接,同时充分利用新兴的媒介创新活动形式,增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吸引力。

(四)社会组织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

社会组织类型丰富、形式多样,成员来源于社会各层面,既有国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也有国家编制外的工作人员;既有全职工作人员,又有部分兼职工作人员;广大的志愿者是社会组织重要的人力资源,也使得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松散性。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中绝大多数党员的组织关系在工作单位,也导致党建工作难以开展。一些社会组织党组织尚未建立起来,从而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导致对社会组织中党员的管理教育难以实现常态化。社会组织只有把党组织活动融入到业务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党建工作管理体系

社会组织类型众多,业务主管单位众多,因此对社会组织应实行分类管理,即把社会组织按照性

质、功能、结构等特点,分门别类地纳入不同的系列进行登记管理[3]。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也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以“条块结合、以条为主、以块为辅”的方法,创建社会组织党工委、业务主管部门和登记管理部门三位一体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模式。在这方面,上海市、深圳市走在全国的前列。例如上海市采取逐级分类健全管理体系的方法,建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专门机构,分行业由业务主管单位设立行业党委,形成了“条块结合、三级联动”的管理模式。深圳市在社会组织党建方面的创新是把各类草根组织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体系,有力地扭转了草根组织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局面,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二)扩大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的覆盖面

首先,对于党员人数教多、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社会组织,应及时单独建立党组织;其次,目前成立党组织有一定难度的社会组织,根据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可集中多个社会组织联合建立党组织,并做好党员组织关系的变动工作,社会组织中的全职工作人员及工作时间超过一年的兼职人员中的党员应及时转移组织关系;第三,社会组织主管部门应下派人员指导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并帮其做好党组织书记的人选及党员的发展工作,为党组织的及早建立创造条件;最后,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以及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孵化和培育中心的作用,实现社会组织与党组织的同步孵化与培育。

(三)完善社会组织党组织责任落实机制

完善社会组织党组织责任落实机制,应要从现实出发,明确定位和使命,理清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的职责,形成各司其职、责权明确的工作机制。如湖北省黄石市,在完善社会组织党组织责任落实机制中,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市县乡“三级联述联评联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实行五责工作法,公开承诺亮责、清单管理明责、半年履职述责、过程考评查责、末位约谈问责,从而健全了责任落实链条。

(四)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载体

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载体,是增强社会组织吸引力的有效途径。首先,应创新服务活动载体,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例如浙江湖州市探索“党建+服务”的活动模式,开展了“倡导绿色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引导关爱行动、关注弱势群体”“平安宣传行动、促进社会和谐”等主题实践活动;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将党组织活动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开展了“流动红旗,我为企业献良策”“党员先锋网”活动。其次,创新互动学习载体,利用新媒体互助平台,开设网上自主学习,建立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掌上学习”,利用QQ群随时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增强党组织活动的灵活性、有效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活动水平。

(五)挖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典型案例并进行推广

社会组织的自治性、多样性、民间性等特点决定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新的做法。应深入挖掘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党组织的创新做法,并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及时总结社会组织党建的成功经验。如四川省成都市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党组织进行授牌管理,从而树立标杆,发挥带动和引领作用。对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特色范例的征集,应按照典型性、真实性、创新性的要求,采取层层筛选、逐级推荐的方法,通过筛选、初审、演示、审核反馈、确定入选范例的步骤,确定社会组织党建创新做法入围特色范例,并召开专家评审推进提升会对其进行指导提升,进一步完善,参加评奖活动。对于评选出来的特色范例,可以通过PPT集中演示、座谈研讨等方式集中展示,并通过各种媒体及社会组织交流平台进行宣传,从而发挥示范作用。

[1]2016年2季度社会服务统计季报[DB/OL].[2016-07-12].http://www.mca.gov.cn.

[2]钱付良,陈肖,张群.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党建园地版,2013,(6):54.

[3]王名,孙伟林.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版,2011,(7):16.

责任编辑:邓小龙

D267

A

1009-0169(2016)11-0010-03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伦理路径研究》(ZD201623)、河北经贸大学科研基金项目重点项目《社会组织中党组织作用发挥研究》(2015KYZ07)以及河北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Ⅱ的研究成果。

李妙然(1973-),女,河北安平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北经贸大学社会管理德治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王晓锐(1991-),女,河北赵县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