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栽培管理技术
2016-02-10张兴和张维维李苒苒北辰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北辰300400
张兴和, 张维维,李苒苒,王 磊,穆 鹏(北辰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北辰 300400)
无花果栽培管理技术
张兴和, 张维维,李苒苒,王 磊,穆 鹏
(北辰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北辰 300400)
摘要:无花果即可鲜食又可深加工制成多种食品,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无花果树树姿优雅,枝叶婆娑,是园林和庭院绿化的观赏树种。本文从建园、育苗、定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几方面介绍无花果树的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无花果;栽培管理;技术
无花果原产于阿拉伯半岛南部,是世界上人类驯化栽培最早的果树之一,迄今已有5 000年栽培历史。
无花果果实口感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可食率达97%以上,即可鲜食,也可制成多种加工产品,如果干、果脯、蜜饯、罐头、果酱、果酒、饮料、果粉、果片等。无花果叶片可以制成果茶,还可提取食用香料和类黄酮。无花果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降血压、止哮喘,对心血管病及皮肤病等亦有良好疗效。
无花果为桑科(Moraceae)无花果属(Ficus)植物,落叶小乔木。自然生长状况下,树冠呈半圆形、圆形或广卵形。无花果树皮光滑,灰白色。根、茎、枝、叶的乳管能分泌白色乳汁。单叶,有长叶柄,叶片大,表面粗糙,暗绿色,背面具有锈色绒毛,全缘而常具3~7个裂刻,冬季落叶后在枝条上留下三角形的大型叶痕。叶腋内多能形成2~3个芽,其中较小而呈圆锥形的为叶芽,叶腋长出新梢,或呈潜伏芽状态保留下来,待树冠更新时萌发。其余大而圆者为花芽,雌雄异花,埋藏在隐头花序中。可食用部分为花托肥大而成的聚合果,单花及由其发育形成的瘦果埋生于肉质花托内部,因为外观只见果而不见花,所以称之为无花果。
1 建园
由于无花果喜温暖、湿润,喜阳光,所以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种植为好。可建基地集约种植,也可零星在边角隙地、庭院空地种植。对集约种植的地块可在上年冬季前进行全垦,开春进行翻耕碎土,整平。按株距2 m、行距3 m进行挖穴,穴径和深各50 cm,每穴施入土杂肥20 kg与土混匀,待下沉后进行种植。
2 育苗
无花果的栽培品种主要为单性结实的普通型,故生产用苗一般只能用自根繁殖和嫁接繁殖的方式进行培育,且以扦插育苗为主。
2.1 扦插繁殖
2.2.1 硬枝繁殖
一般在秋季落叶后或早春树液流动前剪取插条。插条应选用充分成熟的一年生枝条,剪成20 cm长的枝段,每50~100条捆成一束。秋季采条要埋土越冬,亦可于春季扦插时随剪随插。天津地区在4月上旬进行扦插,土温较高,温度适宜,无花果极易生根。育苗应选择地势高燥地块,以沙性壤土为好。苗床宽度1~1.2 m,高20cm。扦插时,取插条15 cm左右,含2~3个饱满芽,枝段顶端应剪成平口,剪口离第一芽距离1 cm;下端应剪为斜面。以1 000~1 500 mg・L-1生长素(IBA或NAA)作为促根剂,将扦插枝下端浸入溶液中5~10秒,取出后平置,阴干后即可插入苗床。扦插密度以株距20~25 cm,行距30~35 cm为宜,每亩地育苗6 000~10 000株。扦插时将插条斜插入土(45°~80°),上芽近地面或露出地面,插完后浇透水,管理条件好,一个月左右即能生根,几乎100%成活。
2.1.2 绿枝扦插
一般于6—8月间进行。插条选用当年抽生的半木质化带叶枝条,剪留长度15~20 cm,含2~3个芽,最上芽留半叶,扦插于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沙床或沙性土床中。插前用1 000~1 500 mg・L-1生长素(IBA或NAA)处理插条基部,插后用遮阳网遮蔽,并注意喷水保湿。
2.2 嫁接繁殖
无花果常规繁殖并不采用嫁接法,但是在品种更新过程中通常采用嫁接法。接触面积较大的枝接法较易成活,春季采用一年生枝作接穗或夏季用嫩枝嫁接成活率较高。
3 定植
无花果一般多在宅旁园地零星栽植,或在其他果园中混植作为加密果树。混植在其他果园中的无花果通常为灌木丛生形,栽植距离较小(2~3 m),这样在有冻害的地区可便于萌蘖更新。无花果发根要求温度较高(9~10 ℃),一般更适于晚春(清明前后)栽植。
4 整形修剪
4.1 整 形
合理的树形是果树丰产稳产优质的基础。无花果比较喜光,故树形应以无中心干或平面形为宜,保持一定的枝叶量,主枝及大枝不宜暴露在直射光下,否则易产生日灼现象,严重时在分枝处开裂。目前,无花果栽培常用的树形有丛状形、开心形、自然圆头形、杯状形。
4.2 修 剪
4.2.1 冬季修剪
无花果适于主枝自然开心形或有中心干的无层形,定干高度约40~60 cm。由于无花果发枝力较弱,一般树冠内枝叶不密集,因此疏剪尽量从轻。对以冬果为主要收获的品种结果母枝严禁短截,以免影响产量。冬季受冻的枯枝及时剪除,注意选择新的徒长枝来代替。
4.2.2 生长季修剪
无花果具有生长势较旺的枝条不间断生长的特性,故应夏季摘心,促进尽早形成树冠和结果。摘心剪留长度在30~40 cm,能激发副梢,当年结果。
5 肥水管理
5.1 土 壤
无花果种植要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要想获得高产、优质的果实,必须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通气、保肥、保水,以促进根系发育。主要措施有深翻和中耕除草。
5.2 施 肥
无花果叶片肥大,枝条粗壮,营养生长旺盛,果实负载量大,每年会消耗大量的土壤养分,因而只有不断地补充土壤中消耗的养分,才能满足果树来年的生长。除了大量补充氮肥外,无花果还需要大量的磷钾肥,以利于果实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另外,无花果喜弱碱性,故土壤中还应适当增加钙肥等。
5.3 灌水和排水
5.3.1 灌 水
无花果植株根系发达,细胞渗透压高,易从土壤中获得水分,因而抗旱性较强。但其叶片大,夏季高温耗水量增加,所以需要土壤中有足够的水分。在正常降雨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及时补充土壤水分。无花果需水量大的时期主要有三个:发芽与新梢抽生期、新梢快速生长期和树体越冬之前。
5.3.2 排 水
无花果耐涝性差,如果排水不畅,轻则引起叶片凋萎脱落,细根死亡,重则整株死亡。在果树成熟期,如降雨过多会降低果实含糖量,影响品质,甚至造成裂果。
6 病虫防治
无花果的病虫害较少,目前只发现桑天牛一种危害比较严重,其幼虫蛀食树干和大枝。
防治方法:①每年6—7月份成虫产卵期,人工捕杀;②用毒杆堵塞虫孔,以毒杀幼虫。
7 果实采收与采后处理
无花果的成熟期较长,由于开花早晚不一,同一树冠或枝条上成熟期也有差异,因此无花果适于分期采收。充分成熟的聚合果,果顶上的小孔渐渐裂开,果皮上的网纹明显易见,此时采收果实,味道最佳,但充分成熟的无花果不耐运输,因而外运的需适期采收。
7.1 催 熟
无花果具有树上成熟的习性,如进行人工催熟,不仅可以促进果实提早成熟提高商品价值,还可以分批均衡上市、避开恶劣天气,增加经济效益。
7.1.1 油处理法
采用新鲜的植物油,如大豆油、芝麻油、菜籽油、橄榄油等,用毛笔涂布于果孔内或用小口径塑料瓶(内装油)和注射器将植物油注入果孔,每次每个结果枝处理最下部的1~2个果。
7.1.2 乙烯处理法
毛笔蘸涂的处理浓度为100 mg・L-1,注射器注孔的处理浓度25 mg・L-1。
7.2 采 收
无花果果实成熟时,散发出特有的浓郁芳香,风味香甜;果皮颜色转为各个品种特有的紫、红、黄、浅黄或浅绿等色,果孔颜色变为深红色;果实变软,果皮变薄;有的品种果顶开裂,果肩处出现纵向裂纹。
7.2.1 采收时期
按照产品的不同用途择期采收。如当地鲜销,适宜在九成熟时采收,即果实长至标准大小,表现出品种固有着色,且稍稍发软时采收;如要外运,采收应以八成熟为宜,即果已达到固有大小且基本转色但尚未明显软化;如为加工所需,成熟度可以再低些;若果实已经过熟,可以采下后用于加工果酱。10月中下旬以后的果实不能自然成熟,但是可以采下切片,制干,用作加工原料。采收时间以晴天的早、晚温度较低的时候为宜。
7.2.2 采收方法
无花果果柄基部伤口溢出的白色浆液,对人的皮肤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因此采收时应多加小心,并戴橡(乳)胶手套。采收时,手掌托住果实,手指轻压果柄,并向上托起,折断取下,尽量不擦伤和撕裂果皮。
7.3 采后处理
成熟的无花果皮薄肉软,极易受伤而腐烂变质。因此对采后贮、运、销各个环节都应有配套的 管理技术。
7.3.1 低温保鲜
大批量果实成熟正直高温季节,而无花果的呼吸作用是随着温度上升而上升的,为了延长货架期,采用低温冷藏冷运应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办法。
7.3.2 分级包装
为了保证鲜销质量,无花果的分级包装工序全部由人工完成。装箱前先剔除果顶开裂、未熟、过熟以及碰伤果和病虫果,然后根据果实形状、大小、外观逐个挑选,按上市标准进行分级包装。
8 越冬保护
有效地进行冬季防冻保护措施是栽培成功的关键。无花果的抗寒栽培包括选用抗寒性较强的品种,选择避风和冷空气不易沉积的地块,建立防护林体系,采用抗旱栽培体制和越冬保护措施等。
8.1 埋土越冬
一般在日平均温度下降到0 ℃以前进行埋土,厚度应在30 cm以上。第二年春天土壤解冻后,去除覆土,重新整形,并应特别注意树体生长季修剪。
8.2 灌越冬水
无花果生长进入秋季后,要及时控制土壤水分,防止新梢徒长,提高枝条木质化程度。在冬季寒潮来临前,应适时浇灌越冬水,一来可以防止土壤降温过快,二来可以防止枝梢抽条。灌水方法可采用全园漫灌或树盘浸灌的方法。
8.3 设立风障
在种植园的北侧与园块中间,用玉米或高粱秸秆扎成几道与主要有害风方向垂直的防风篱笆,可起到明显的防护作用。
8.4 树干涂白或束草
于初冬时节用石硫合剂或加盐石灰水涂刷无花果枝干,可以减少温度变化幅度,稳定枝干内的水分状况,从而减轻枝干冻害。利用秋季收割的禾本科植物秸秆包裹无花果树干,也可起到相似的作用。
另外,无花果树姿优雅,枝叶婆娑,并且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以及有机毒气有一定的吸收和忍耐能力,也是良好的工厂、园林和庭院绿化的观赏树种。其耐碱性强,生长快,种植于沿海滩涂地区,不仅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防风固土和生物降盐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朱庆善.小果树栽培技术[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2]张玉星.果树栽培学各论(北方本)[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龙兴桂.现代中国果树栽培(落叶果树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河北农业大学. 果树栽培学各论(北方本)[M].2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
[5]董启凤.中国果树实用新技术大全(落叶果树卷)[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6]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果树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7]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北方果树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8]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设施果树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农技推广
农技推广
文章编号:1002-0659(2016)02-0034-03
中图分类号:S663.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2-24
作者简介:主要张兴和(1962-),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果蔬栽培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E-mail:tjbctfz@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