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2016-02-10王明东

知与行 2016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王明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上海校区,上海 200433)



文化创新研究

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王明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上海校区,上海 200433)

[摘要]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形式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军营文化作为与官兵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是最贴近官兵训练、生活、工作实际的,通过军营文化来寻找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与官兵的结合点,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官兵的认知结构,进而理解消化教育内容,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文化多元发展,军营文化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从军营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更加凸显了文化人的重要意义。对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特征和表现的分析,可以使教育者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禁锢,在一定条件下利用科学合理的途径对官兵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决定着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军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当前要着力抓好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特别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发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从军营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缘于这样的一个大背景,是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个探索和尝试。

一、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特征

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除了具有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本特征如先进性、政治性、时代性以外,新形势下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具有整体性、广泛性、传承性、渗透性和互动性特征。

(一)整体性

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一个复杂的独立的系统,不是军营文化的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简单的“叠加”,而是对军营文化育人功能的深层次挖掘,充分发挥军营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进而从育人的视角思考如何加强军营文化建设。正如王冬莉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离开整体的文化发展环境,不可能游离于文化发展的格局来进行封闭式设计与规划,而只有在整体的文化格局中去实现自身独特的价值,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1]军营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心理文化五个维度,这五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整体的作用,而并非是“单打独斗”。

(二)广泛性

从对象上来看,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内的广大官兵;从内容上看,它能够满足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的官兵的不同需求;从形式上看,因地域、风俗、军兵种等不同,必然带来个性而又多样的特色文化。正像有的学者所说,“人们之间由于历史发展水平和社会中发生的变化的性质所决定的差别,在文化中得到体现。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历史时代,每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都有自己特殊的,只为它独有的文化”[2]。这就是文化的广泛性,但是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广泛性并不是本质的不同,只是其受特定社会、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导致具体内容的差异,本质上都是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

(三)传承性

习主席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3]军营文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其实就是继承、传播和再创造军营文化的过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军营文化基因的选择、加工和再生,形成新的军营文化因子,从而促进军营文化新的发展。军营文化的创新发展不是凭空想象的,是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吸收社会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军营文化的传承不是将不同形式内容文化简单的累积,而是一种创造性的传承。

(四)渗透性

这种渗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官兵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作用,对官兵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选择,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形成发挥着持久的作用。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在军营中生长和发展的,正是用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看似无意识的方式,对官兵进行有效持久的引导和培育,打破了传统强制灌输的壁垒,使官兵更自然、更和谐地接受教育,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五)互动性

正如有学者指出,“互动,作为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具有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不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现象,还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4]。不难看出,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互动性特征,不仅是提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能够融洽官兵之间的情感,利于官兵个体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的形成。而互动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和动态的过程,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和调整实际工作中不当之处,以便使教育处于最佳效果。

二、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表现

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功能,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价值导向功能、思想引领功能、激励鞭策功能、规范约束功能、陶冶情操功能、态度转变功能。

(一)价值导向功能

军营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和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军营内部的主流文化和价值取向,有利于官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与军队发展的价值观。军营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建立起与自身系统相符的价值体系和规范标准,同时也是军营文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功能的基础。随着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冲击,一旦官兵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与军营文化的价值体系和规范标准相冲突时,军营文化就会起到价值导向功能。这种价值导向功能通过潜移默化把官兵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明确当兵习武的意义所在,全身心投入到强军兴军实践当中来。

(二)思想引领功能

当前各种文化思想相互交融交锋,一方面西方国家以自由、民主、人权等为借口大力推行所谓的“普世价值”,长期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另一方面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国内社会价值多元化日趋明显,随着军地之间交流增多,思想互动增强,官兵的思想观念难免出现动摇,甚至滑坡。而军营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能够帮助官兵对出现的各种思想和观点进行甄别、选择,引领官兵从思想上划清是非美丑界限,坚决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使官兵自觉校正价值追求,为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打牢坚定的思想基础。

(三)激励鞭策功能

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鞭策功能就是通过军营文化建设来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官兵的“主人翁”意识,使广大官兵全身心投入到军营训练生活当中来。无论是在官兵遇到挫折还是取得成绩时,适当的激励鞭策,都会让官兵内心一暖,使其冲出困境、摆脱烦恼或再接再厉、不断前行。同样,对于官兵来说,无论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官兵看重的是这样的一种认可,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利于激发官兵学习、工作、训练热情,使其在这种氛围中奋勇前进、再创佳绩。

(四)规范约束功能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规范约束功能是指军营文化在我军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的制度规范,用以来规范和约束官兵。在军营文化当中,军营制度文化是刚性约束,也是一种“硬约束”,而军营精神文化、军营行为文化和军营心理文化则是柔性约束,也是一种“软约束”。“硬约束”明确了官兵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将这种刚性约束逐渐转化为一种行为习惯;而“软约束”则是通过文化环境的熏陶影响,使官兵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自觉自发地去严格要求自我,在认同的基础上转化为官兵的自觉行为。军营文化正是通过这种“硬约束”与“软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对官兵进行思想和行为上的调节和约束,使官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青年官兵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阵地。

(五)陶冶情操功能

军营作为官兵学习、生活、工作和训练的地方,军营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官兵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养成的质量,而军营文化是军营环境的最直观体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军营文化,既可以满足官兵的精神需求和个性需要,又时刻让官兵在其中接受着熏陶和陶冶。比如,开展一次高质量、高品位的军营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一堂生动、形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官兵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教育;组织观看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影片,会让官兵铭记历史的同时热血沸腾、激发斗志。通过在营区悬挂战斗标语口号、建立文化长廊、悬挂英雄事迹画像以及红色文化遗产等,使官兵沉浸在格调高雅、战斗性强、美学意蕴丰厚的军营文化氛围之中。正如墨子所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此可见,军营文化在陶冶官兵情操、培养官兵正确的审美价值和意志品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六)态度转变功能

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要把官兵培养成军队所需要的人才,归根结底就是要解决官兵态度转变问题,包括转变官兵的思想、行为习惯使之与部队相适应,转变官兵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相一致,这种态度的转变是军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心理功能。从文化的心理机制而言,军营精神文化可以看作是官兵共同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是官兵心中的“风向标”,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导向,持久对官兵思想心理产生影响。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5]。尤其近年来,部队频繁出现人身安全事件,对官兵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显得尤为重要,正需要这种态度转变功能,帮助官兵解决思想和心理上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缓解压力使之不放弃逃避,能够坦然面对,形成健康向上的心境,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各种困难挑战。

三、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途径

实现强军目标,落实到基层,迫切需要发挥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文化力增强凝聚力、催生战斗力。军营文化之所以能成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取决于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多种途径。

(一)使命任务牵引

2015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中指出,我军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使命是: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把我军在新的历史时期使命具体到基层部队的每名官兵,就是投身强军兴军伟大实践。

新的使命任务要求,为军营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一是把握一条主线。实践是文化的源泉,强军兴军实践为军营文化建设发展提供了沃土。2012年1月中央军委颁布《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指出:“必须扎根军事斗争准备和部队现代化建设实践,面向基层,面向官兵,努力建设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提醒我们要以新的使命任务和强军目标为牵引,凝神聚力,在军事斗争准备过程中摄取发展军营文化的营养和力量。二是坚持一个标准。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就要求军营文化建设要体现浓浓的“军”味、“兵”味,在满足官兵娱乐、精神需求的同时,聚焦提升部队战斗力,强化官兵战斗意识,始终瞄准战场打赢,真正把战斗力标准在军队建设发展中立起来、落下去。三是聚焦一个中心。军营文化要始终围绕部队中心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开展,使军营文化氛围像阳光、空气一样包围着官兵,融入官兵血脉,极力引导官兵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强化“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待战意识,始终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这一训练中心。

(二)主体客体互育

我们这里讲的主客体,是指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泛指承担教育者角色的群体就是主体,而受教育的广大官兵则是客体。军营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对主客体作用上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即对象都指向官兵,都集中在教育和改变官兵的思想,形成统一认识上。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的主客体常常是难以区分清楚的,正如马克思所说:“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6]这种“受教育”既包含自身的学习,也包括向受教育者学习,此时主客体角色互换。军营文化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时,常常是分不清教育的主客体,始终存在主客体共融的形态,一方面是主客体角色的互换,另一方面是主客体本身的自我教育。军营文化为广大官兵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文化基础和精神文化食粮,在对官兵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又满足了官兵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这句语录道出了教育中主客体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真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建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军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心凝聚功能,才能促成教育双方良性的互动,促进官兵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真正“动”起来,投身强军实践,进而建功立业。

(三)显性隐性共存

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本身就包含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显性教育是一种直接的教育方式,相反隐性教育是一种间接的教育方式,二者既相对立又相统一,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融合的。可以说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犹如鸟之双翼,不可分割,在一定时候,二者能够起到相互弥补的作用。比如一次主题教育,对部分官兵来说不一定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才能见到效果,这就是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显性教育不必多加赘述,官兵接受的课堂教育以及观看影片、欣赏晚会等活动,直接教育和影响着官兵。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一定外部环境影响的条件下,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心理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7]。所表达的是军营文化作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彰显着巨大的“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作用。军营文化通过军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心理文化,这些内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官兵,进而对官兵产生深远而持久的作用。

(四)网上网下联动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官兵的影响也是愈来愈大,广大官兵越来越深地融入这张处处存在,时时出现的“网”中,传统一味“堵”的做法已经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了。“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8]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要过网络关,并且要积极研究网络文化的特点,抢占网络文化阵地,使之成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广阔平台。

网络的出现,给开展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飞越性的变化,丰富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手段。网上,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的特点,更容易吸引官兵的注意力,有利于教育者在网上组织教育以及开展互动活动,甚至成为官兵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官兵在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同时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思想启迪。网下,利用下载资源的新奇性、时效性可以使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新鲜”,利于官兵接受,无形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五)军地互动融合

人是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的、历史的人,而不是抽象的、超世俗的、超历史的、离群索居的和孤立的个人[9]。因此,军营文化建设已经一改“闭门造车”的过去,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借鉴社会先进文化和优秀民俗文化来丰富其发展内涵,打开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思路。社会实践是检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开阔官兵视野和提高官兵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官兵在社会实践的平台上感受社会先进文化和驻地优秀民俗文化的熏陶,通过参与服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可以使广大官兵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增强官兵的社会责任感;感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领悟当兵打仗、捍卫和平的重要现实意义,另一方面官兵通过社会实践,得以展示军人形象、军队形象、部队过硬作风等我军优良传统,使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军人、认可军队,形成“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为新形势下全面施行军民融合式发展夯实基础。最终使社会先进文化建设与军营文化建设在这种军地互动融合中两相促进发展,不断扩大文化育人的成果。

四、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条件

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条件主要取决三个因素,即浓厚的文化氛围、健全的骨干队伍和完善的制度机制。

(一)浓厚的文化氛围

正如有学者指出:“有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催生什么样的行为。”[10]可见,文化氛围对官兵思想和行为习惯影响之大。军营文化就是通过军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心理文化,创造了一个利于官兵全面发展的优质文化氛围,使官兵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实现自我转变,进而在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观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符合军队的要求,实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当然,军营内部文化氛围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但营区外部的文化氛围同样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趋于多元,营区外部地方特色文化发展迅猛,涌现出丰富的文化资源。比如,驻地附近的博物馆、各类纪念馆、地方特殊节日庆祝以及名胜古迹等,这些有形无形的文化资源弥补了军营文化所不具备的独特内容,既满足了官兵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对官兵的思想和心理都能产生一定影响。军营内外文化氛围共同的烘托,使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得到了有效地保证。

(二)健全的骨干队伍

骨干队伍,在军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连接官兵与军营文化建设的枢纽,是组织具体实施和反馈信息的关节点。各级党委(基层党组织)通过在基层遴选业务技术突出、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官兵建立各级骨干队伍,以带领官兵更好地完成军营文化建设。一方面不定期对骨干人员进行培训,在提高他们能力素质的同时及时传达国防和军队建设最新动态,以便更好地带领官兵开展军营文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各级骨干的情况搜集与反馈,便于分析出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对官兵关心、关注的问题予以解决,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热情和参与的主动性。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包括文化工作在内的“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11]。军营文化要想建设的好就需要依靠基层官兵,因为他们是军营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正如习主席强调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官兵牢记强军目标,努力把个人理想抱负融入强军梦,强化使命担当,矢志扎根军营、建功军营。”[12]通过文化骨干的引导与启发,使官兵在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使命所在,自觉地把个人融入强军实践当中来。

(三)完善的制度机制

军营制度文化是国家依法治国理念在军营中的具体体现,它对广大官兵具有约束、规范、指导的作用,时刻校正官兵在军营中的“航向”。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3]由此可见,军营文化制度的好坏对军营的风气和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操守形成有很强的塑造作用。军营文化结合阶段形势任务特点,不断进行制度文化创新,出台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官兵在享受军营火热生活的同时自觉遵守规定。基层官兵是军营文化的创造者。完善的奖励机制,适时适度对官兵实施奖励,让官兵在实践中找到存在感与认同感,才能激发官兵的原创动力和激情,为军营文化增添个性化、时尚化元素,利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在寓教于乐中收到奇效。可见,建章立制是建设良好军营文化的根本保证,也是军营文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生命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冬莉.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参照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6):112.

[2][苏联]A·H·阿尔诺利多夫,等.文化概论[M].邱守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78.

[4]王杰.互动式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5.

[5]杨芷英.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00.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7]李书吾.当代中国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105.

[8]《关于新形势下军队政治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要点释义[N].解放军报,2015-02-09.

[9]李楠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意蕴及其现实意义[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65.

[10]蒋乾麟.论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J].中国军事科学,2012,(3):7.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2.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0.

[1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责任编辑:张毫〕

[收稿日期]2016-04-30

[作者简介]王明东(1985-),男,吉林长春人,副营职空军少校军衔,硕士研究生,从事军队思想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E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7-0064-06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the Military Culture

Wang Mingdong

(ShanghaiCampus,PLANanjingPoliticalCollege,Shanghai200433)

Abstract:arm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lways in some form of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he military culture, as a special form of culture, which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real life of officers and soldiers, is the closest to the training, living and actual work of officers and men. To find the point of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army and the officers and soldiers through military culture, can mak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sorbed into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officers and soldiers, and then they can digest and understand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thus improv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urposes. Especially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pluralism, military culture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rol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army. Studying milita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litary culture can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intellectuals. The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military culture, can make the educators take a breakthrough in the detention of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fficers and soldier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by us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ay. We can say that the degre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military culture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army, and it also determines the achievement of military objectiv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military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解锁先进功能纤维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基于PMC窗口功能实现设备同步刷刀功能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