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卫生统计的深化与改革分析

2016-02-10王可瑜北京师苑大学心理学院金盛华让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统计与决策 2016年24期
关键词:卫生统计卫生信息

王可瑜/北京师苑大学心理学院金盛华/让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我国卫生统计的深化与改革分析

王可瑜/北京师苑大学心理学院金盛华/让东工商学院会计学院

卫生统计工作是社会发展统计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本任务是在遵循《统计法》的基础上,对卫生事业的战略发展、资源利益、经济效益、服务质量、居民健康等内容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和归纳,从而为各类卫生机构提供详实的业务数据。在形式上,卫生统计的信息资料包括各类报表、各类报告卡、日常医疗卫生的工作记录、各类抽样调查等。

1 卫生统计的价值和意义阐释

卫生统计既是医疗卫生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卫生统计与医疗卫生活动是不可分离的,是对医疗卫生活动的记录和描述,也是对医疗卫生活动的归纳和总结。如果缺乏科学、合理、有序的卫生统计体系,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然受到阻碍。

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尤其在成功地抗击非典之后,公共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农村医疗卫生更加焕然一新。随着我国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卫生行政机构、医院、卫生科研部门等都需要通过卫生统计数据来随时了解和掌握医疗整改的效果和方向,以便及时调整战略发展路径和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也对卫生统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疗卫生的先进是社会成熟的标志之一,尽管我国GDP扶摇直上,但我国的医疗卫生建设却进展不大。因此,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原则和措施,即“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略决策的有效性,而战略决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健全的卫生统计体系的支持。

卫生统计是医疗质量监督的依据,是绩效考核的准则,是领导决策的参考。如果卫生统计的数据缺乏准确性,就会影响到我国卫生管理制度的有效性。目前,医患问题是我国卫生管理中的一个大问题,冲突事件频发,医疗质量监督乏力,急需寻找新的医患藕合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卫生数据分析对医患模式转换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医院绩效考核制度的滞后也是引发医患冲突的一个潜在动因,而卫生统计是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的基础。

卫生统计问题是我国医疗卫生管理事业中的一个大问题,本世纪以来已经得到了政府部门、相关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卫生部在加紧制定《2009—2020年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纲要》,对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进行了新的规范和布置。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具有一定规模的卫生医疗机构,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构建了卫生资源数据库,为卫生统计的开展和深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可见,在现有的形势和条件下,如何保质保量地做好我国的卫生统计工作,为卫生医疗改革提供借鉴,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医疗服务水平,无愧于社会主义经济强国的称号,是我国卫生领域所面临的一项重任。

2 卫生统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卫生统计在我国卫生系统开展已久,但长期处于“三分统计、七分估计”的状态。即使大量引人了信息系统,但原始数据的收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总体而言,我国卫生统计存在着如下主要问题:

(1)有关部门对卫生统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卫生统计也是国民经济统计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由于是财政支出型统计,因而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当前的卫生统计系统中,设备不全、待遇不好、环境较差、人员不齐,都已经是常见的现象。在许多医疗机构,不仅专业统计人员缺乏,而且也没有相应的严格制度。统计人员由病案室人员兼职,或者由财务人员兼职,甚至由护工和后勤人员充任。在资金预算上很少考虑到统计环境的改善问题,统计任务不明确,相互推诱。

(2)卫生统计方法较为落后。随着信息化普及的深人,高科技设备在我国医疗机构也较为流行,但是却并没有促进卫生统计工作的同步开展。许多医疗机构将信息设备置于一边,仍然沿用传统的手工操作,不仅统计效率较低,也容易发生错误。有些部门实施了信息化统计,有些部门仍使用手工统计,导致数据无法匹配。统计方法的落后还表现在指标设计与模型设计方面,即指标体系过于粗泛,与时代脱节,统计模型过于陈旧,无法有效地萃取更有价值的信息。

(3)卫生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卫生统计是一门科学,不仅要符合一定的统计规律,也需要符合一定的卫生规律,因而对卫生统计人员的资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目前,我国卫生统计人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医疗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或者老护士,一类是从统计专业毕业的年轻学生,这两者都不可能完全胜任日益发展的卫生统计工作,因为前者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后者缺乏基本的医疗知识。在卫生统计系统中,统计与医疗知识兼备的专业统计人员甚少,尤其在基层机构更为罕见。

(4)卫生统计的环节过于分散。卫生统计的环节过多,这是卫生统计的特咖,同时也为卫生统计的精确性带来很大的挑战,因为如果一个环节的数据发生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统计的最终质量。如在医院,统计环节包括等候、挂号、就诊、急诊、拿药、检查、注射、住院、复查、出院等,以及特殊情况处理,十分繁杂。这些统计数据分布在医院的不同科室中,且在很多场合下并没有指定专人负责,非常不利于原始资料的汇总与核实,从而引起卫生统计的片面性。

(5)卫生统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卫生统计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卫生统计质量的根本保证,这已经在卫生统计领域形成共识,但是,十余年来,我国卫生统计信息化的建设速度依旧缓慢,无法实现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由于网络服务滞后,同时又缺乏统一的信息采集标准,导致数据的共享性较低,降低了卫生统计数据应用的整体效果。在我国许多卫生机构,各个部门都配备了先进的信息设备,但如何对这些信息设备的功能进行整合,来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却无章可循。

3 卫生统计深化与改革的方向

卫生统计在我国卫生管理和医疗改革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对我国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卫生统计的深化和改革是一个急迫性的问题,是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项有效策略。目前,我国卫生统计的深化与改革应遵循如下方向:

(1)严格遵守卫生统计的法律法规。我国各类与各级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卫生统计工作中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资格、有制度、有台帐”,其中,“有机构”就是要求各级医疗机构统计工作有专人管理,“有人员”就是要求各项卫生统计工作有专人负责,“有资格”就是要求卫生统计人员要持证上岗,“有制度”就是要求具有健全的卫生统计管理制度,“有台帐”就是要求对卫生统计的原始记录给予认真保管。目前,我国的卫生统计在一定程度上基于现有的统计法律法规而展开,但遵守程度还不够,有待提高。

(2)加强医院病案的统计工作。医院病案统计是卫生统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医药卫生信息共享的基础。目前,我国医院的病案数据库越来越大,包括门诊日志、病人病案、医院统计报表等信息。但是,我国医院病案统计制度未能适应病案管理规模扩张的需求,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导致了大量信息失真的存在。病案统计工作的加强,不仅是技术优化的过程,更是理念转换的过程。相关领导不仅要有高瞻远瞩、统筹全局的气魄,而且要积极地转变思想、更新理念。

(3)对卫生统计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在现代卫生统计环境下,卫生统计的优质服务将最终体现于“二次加工”的深度上。在深加工之后,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统计数据的信息导向和咨询水平。在这种理念下,常规的卫生统计工作应从单一日常报表转向多元化和专题化。当然,原始资料的丰富是深加工的基础,可以为深度加工创造有利的条件。卫生统计人员应围绕卫生改革的重咖,有针对性地扩大统计对象,细致地观察医院的各项工作,全方位地监测和分析医院业务流程,开展专题研究,及时反馈信息,充分发挥卫生统计的服务潜力。

(4)构建国家卫生网络直报系统。国家卫生网络直报系统是由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信息中心开发的一种卫生信息填报系统,目的在于收集、整理和分析我国卫生领域的各类数据,从而指导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该系统可以弥补传统卫生网络系统中用户连接功能缺失的不足,更有效地分析和处理数据。卫生网络直报系统不仅具有数据填报和数据查询的功能,更具有数据分析的功能,且数据分析是核心功能,可以将基础数据进行整合、筛选和归类。在直报系统中,数据分析功能分为统计分析和年鉴分析两种,前者分析填报上来的数据,再进行简单的比例计算,以满足需求者的快捷需要,后者是按照一定规则对报表进行总体总结,成册存档。直报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编辑与数据透视功能,可以形成“组合的、协同的、开放的”统计亚文化。

(5)进一步规范基层卫生机构的常规调查表。基层卫生机构常规调查表是卫生统计体系的数据来源之一,但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填报单位和填报范围发生错误、存在较多的错报漏报现象、对统计指标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表与表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够清晰等。对于基层卫生机构常规调查表的规范,主要可以从以下方向人手:提高相关领导对常规调查表的重视、提高卫生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尽快转变常规调查表的申报形式、优化常规调查表的申报流程等。

(6)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推进“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业合作社、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这五项基本业务的信息系统应用,构建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基础数据库,建设一个卫生信息传输专用网络,即“3521工程”。卫生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元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工程的数据处理功能´离预期目标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卫生信息系统的深度发展目标依旧是提高对元数据的处理能力,因为元数据是对从数据源头到数据产品的数据流和工作流的规范化描述。

(7)加强卫生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育。卫生统计人员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型人才,既要具有一定的统计知识,也要具有一定的卫生专业知识。显然,在我国基层卫生统计部门中,这类复合型的人才较为稀缺。卫生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关系到卫生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各级卫生统计机构应按照《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导向严格进行专业统计人员的培育,通过在职培训、岗前培训、外出À流、进修深造等形式逐步提高卫生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

(8)建立卫生数据质量执法检查机制。卫生数据的质量影响到我国卫生事业战略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因此,对数据质量的要求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执法检查是数据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在西方卫生数据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执法检查的实施可以从如下三条路径人手:一是将卫生统计工作纳人到卫生部门的年度考核范围,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卫生统计的数据质量进行检查和抽查,三是建立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的通报机制,定期对各基层卫生机构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行通报。

(9)重视居民健康统计在卫生统计体系中的作用。居民健康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对居民健康数据的收集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决定了居民健康调查在卫生统计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西方国家在卫生统计中非常注重对居民健康的调查,设置了大量的专业性指标,规定了具体的调查流程,但是,在我国卫生调查体系中,居民健康统计一直处于次要位置。在美国卫生调查统计的常规调查中,包括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全国卫生保健调查、全国健康访问调查、国家生命统计系统等,同时,在专项调查中又设置了家庭增长调查、国家免疫调查、老龄化调查等。相比之下,我国统计调查中关于居民健康的调查较为单薄。

(10)加强卫生统计的信息标准化建设。卫生统计的信息标准化,就是要求卫生统计指标的标准要有利于信息的À换和共享,也是解决数据采集渠道和统计口径差异的有效途径。卫生统计指标的设置,既要遵循《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又要结合医改工作的具体要求,还要规范各类指标的属性及描述。近年来,卫生部接连召开了卫生信息标准化促进会议,进行了工作划分,力图解决“数出多门”的问题。

猜你喜欢

卫生统计卫生信息
新医疗背景下卫生统计工作的实践与发展思考
浅谈加强卫生统计工作的作用及措施
订阅信息
我国卫生统计的深化与改革探讨
卫生歌
讲卫生
展会信息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