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内循环打造凝聚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矩阵
2016-02-10团宁波鄞州区委
文|团宁波鄞州区委
PDCA内循环打造凝聚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矩阵
文|团宁波鄞州区委
近年来,社会创新的大环境不断优化,青年社会组织得到了一定发展,青年社会组织在满足青年利益和特有兴趣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既是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对象,也是吸引凝聚青年的有效依托。团鄞州区委充分借鉴质量管理机理,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移植到传统共青团工作流程中,实现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闭环”运行,重构新时期下共青团凝聚青年社会组织的服务矩阵,最终实现共青团对青年社会组织的“需求联结、再组织化和价值引导”的有机融合。
定位(PLAN)阶段:实现青年社会组织“个性发展”
“顶层设计”——找准“初创期”重点领域。共青团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共青团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组织、资源、工作优势。通过发掘处于“萌芽期”“初创期”的草根青年社会组织,将其培育发展、孵化成熟,同时将引导和服务相结合,寓引导于服务,在保持青年社会组织自身的活力与创新基础上,实现共青团和青年社会组织的功能互补、资源反哺和有效引导,形成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最终建立起共青团主导的团生态系统。
“系统提升”——打通“整体化”服务链条。打造“青年公益性社会组织孵化中心”一站式平台,向青年社会组织提供一体化服务。同时,始终关注单体项目设计是否科学,是否能形成完整的促进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工作链;在保证专业化提升单体项目的基础上,关注单体项目间的互联互动,使每个单体项目能够与服务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形成有序衔接;通过不断强化系统性建设,提升每个单体项的服务成效。
“资源凝聚”——构建“社会化”运作格局。采取全区“通盘运作”,坚持分工负责、各有亮点与通力协作、整体推进相结合。联合区民政局出台《加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公益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办法》等政策方针;动员社会多方力量,设立100万元“八方有爱”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金,专项扶持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联合报业、广电、互联网等线上线下媒体资源,全方位展示青年社会组织优秀团队和公益文化。
设计(DESIGN)阶段:提供青年社会组织“私人定制”
“五大支持模块”——打造青年社会组织“成长加油站”。建立起以“孵化培育、资源共享、供需对接、公共服务、交流沟通”五大模块为支持的青年社会组织支持体系,实现公共咨询、重点培育、团队孵化、项目研发、成果展示、综合服务等六大功能。开发培训教材、课程及考核标准,优化模块设置,多形式多手段多载体地开展培训活动,进一步增强青年社会组织活力,提升其团队管理、项目策划、基层服务的水平。
“八大学科方向”——打造青年社会组织“创意梦工厂”。以“权益维护、慈善公益、志愿互助、社会参与、文化创意、学术研究、创业就业、情感交流”八大学科为支撑,引入“学院式”管理机制,依托咨询师、会计师、大型企业管理营销人士、信息工程师、律师等五大专业团队建设,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项目策划辅导、项目运作监测、项目品牌打造、社会效果评估”等服务,进一步提升其在标准建设、项目发展和问题研究等方面的水平。
“三大服务套餐”——打造青年社会组织“综合服务馆”。针对处于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年社会组织,为其提供“孵化”“陪伴”“合作”三级阶梯式培养路径。开发“新手服务”“成长服务”“云孵化”三大套餐,囊括“场地支持、硬件设施、理念塑造、项目优化、能力提升、团队建设、资金支持、媒体宣传”八大项目。“云孵化”套餐全面依托鄞州共青团“一心一网,三轴三微”网上大本营,打造便捷有用的信息互动、公益互助青年社会组织网上服务平台。
诊断(CHECK)阶段:组建青年社会组织“专家门诊”
“双向评估”——注重“伙伴式”互动体验。根据“网格排摸、媒体发布—入孵申请—考察辅导—入壳评估—确定方向—签订协议—成功入孵”流程,通过1-2年的集中孵化后,孵化中心会对青年社会组织运转的“实体化、项目化、社会化、专业化”等方面进行评估,青年社会组织则会对孵化中心提供的各方面服务进行评估,通过“伙伴式”互动体验,及时发现双方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方向修正”——实现“陪伴式”成长导航。针对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青年社会组织个体的孵化方案,在青年社会组织的“组织性、社会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创新性、可持续性、体验性”下功夫,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新闻宣传、经验交流、人才培养、管理咨询、社会动员、网络引导、权益维护、实践锻炼等方面的不足,通过“陪伴式”成长导航,实现“打破现状、修正方向、创造变化、提高实力”的目的。
“分类实施”——探索“个体化”服务路径。孵化中心根据调整方案,针对不同青年社会组织的各自特点,探索纳入式(即直接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团组织)、挂靠式(即团组织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平台式(即通过鄞尚空间等青年综合服务平台枢纽实现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身份式(即团组织、团属社会组织、青年社会组织的骨干互相担任理事、会员等)、项目式(即团组织通过项目合作实现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引导、激励和评价)、松散式(即团组织与青年社会组织仅存在松散联系的关系)等六大青年社会组织“个体化”服务路径。
生效(ACTION)阶段:激发青年社会组织“作为空间”
“团生态”——实现青年社会组织与共青团组织之间由“潜在竞争”向“功能互补”“资源反哺”转变。注重价值理念的传承,在青年社会组织的种子期就植入感恩、诚信、责任的基因,主张其在成长的同时,肩负社会责任,提供志愿服务,帮助所在城市、社区和网格的发展。发展成熟的青年社会组织将投放回网格,充分发挥其在阵地建设、组织动员、资源整合、项目设计等方面优势,反哺网格,带动网格整体活跃。
“乐活圈”——实现青年社会组织从“自益性”向“他益性”“公益性”转变。注重孵化的有效覆盖面和影响力,树立优秀的青年社会组织典型并帮助其做大做强,注重青年社会组织项目的培育、复制和衍生。通过参与项目研发、优化、实施及推广的全过程,助力青年社会组织走向社会化运作,让政府、企业、基金会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全面参与其中,实现青年社会组织由“他人输血”向“自我造血”的蜕变。
“能量库”——实现青年社会组织从“能量输入方”向“能量输出方”“第三力量”转变。通过培育孵化,鼓励和引导成功毕业的青年社会组织注册成立民办非企业或社会团体,由简单的“自娱自乐”转向承担起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从单纯的“民主表达”转向真正参与社会事务建设和管理,成为能够承接政府事务的“能量输出方”,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空白地带”,积累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公众参与,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第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