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色列青少年道德教育及其启示

2016-02-10谭德礼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犹太犹太人以色列

■ 谭德礼

(广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以色列青少年道德教育及其启示

■ 谭德礼

(广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摘要】以色列已完成现代化,被世人誉为“中东的小龙”“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大国”。以色列现代化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以色列从尊重历史、传承犹太宗教文化出发,重视青少年教育,尤其重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把德育和价值观教育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推崇犹太文化价值观,强化民族忧患意识,突出公民意识的培养,重视德育实践行动模式等。这些对于当下中国开展青少年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以色列青少年道德教育文化价值观

以色列资源匮乏,生存环境恶劣,却成为世界上经济、科技和军事强国,被称为“中东的超级大国”。以色列重视科学研究,科研经费比例世界领先,有近四千家高科技公司,仅名列美国之后。以色列重视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重视青少年的教育就是重视国家的未来。重视青少年教育,必须在思想道德上下功夫,培养出对国家、民族认同、热爱祖国和人民、对社会有担当的人。

一、以色列青少年德育的主要内容

以色列从一般国民到各级官员、总理都十分重视教育。开国总理本·古里安明确指出,犹太历史的基本内容只有一条,即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第五任总统伊扎克·纳翁也指出,教育投资就是经济投资[1]。事实上,从犹太民族长期流散、充满苦难的历史来看,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复国,应该归功于他们重视教育;而今成为中东强国,原因也是把教育作为以色列社会的基本财富和开创未来的关键。

(一)美德之首为学习

以色列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围,把学习知识看作是一种美德,每个犹太人不管年龄大小、家庭贫富、身体强弱,都视学习为第一要义。拉比格言:“拥有知识就拥有一切”,“学习,学习,再学习,是犹太人存活的秘诀”。犹太人非常重视学习,他们视学习为生命之源泉、生存之根本。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教养孩童,让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都不偏离。”在以色列家庭,教育子女学习是父母的天职,犹太人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引导子女爱学习。在国家层面,根据1949年及其后来修改的《义务教育法》,凡年满5周岁的儿童和18周岁尚未完成11年级学习的青年,国家免费提供教育,没有特殊理由,不得逃避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

(二)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感情,是每个人的个人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政治观的交汇点。犹太价值观注重历史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使以色列国民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原以色列教育部长丽芙纳特(Limor Livnat)在2001年一次集会上指出,了解犹太价值观如同安全一样重要,要在教育体系中注入犹太复国主义价值观,这是犹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安全存在的基础[2]。以色列人口中有四分之三以上是犹太人,在犹太文化的架构中,两千年来始终保持着对“一个神、一本书、一种信仰”的忠诚,最终孕育成全球化“四海一家”的“犹太一体观”。他们始终认为全世界的犹太人都是一家人,不管身在何处,精神永远都在耶路撒冷。犹太人为了表示他们对历史遗产的记忆和继承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并且将这些历史告诉自己的后代子孙,让他们正视历史的正反两面,从中反省和吸取教训,让辉煌和灾难激励着犹太人不断前进并走向强大。为此,教育部门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科建设等方面特别注重犹太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例如,规定希伯来语、犹太教、犹太历史、犹太律法、圣经等是学生从小到大的必修课。以色列教育文化部在1959年实施“犹太教育计划”,将宗教教育融入世俗教育,使不同来源的犹太学生增强宗教和民族认同意识;教育国民不要忘记以色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犹太国家,而每一个犹太人都是以色列社会中负有责任与使命的一员。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大屠杀纪念馆及其他历史遗迹,使不同文化背景的犹太人增强了民族情结和忧患意识[3]。

(三)重视劳动教育,培养财商

劳动教育是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是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犹太人在建国之前建立的基布兹组织就很重视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犹太人认为,劳动是锻炼孩子意志品质的良好方式。在犹太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要完成一定的家务,在做家务的过程中,由孩子独立完成或者与父母、兄弟姐妹合作完成,但父母绝对不能代劳;如果父母代劳则会助长孩子的惰性,孩子如果完成了任务还会有小奖励,反之则有惩罚。犹太人家庭通过有偿劳动培养孩子的财商,让孩子从小懂得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才能获得财富,这也许是犹太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乞丐的民族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文学作品把犹太人描写得精于算计,但真正的犹太人对于钱财的认识优于他人,他们很早就认识到金钱是一把双刃利剑[4]。

(四)突出公民民主意识培养

以色列从建国到现在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10倍,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那些从世界各地移民而归的犹太人,既有犹太人自身的民族性,更带有原住国各式文化特色,这样的构成,使以色列文化需要对现代以色列国家的认同。在以色列内部充满了宗教与世俗、东方犹太人与西方犹太人、阿拉伯人与犹太人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民主国家,移民适应新环境的社会化非常重要。在以色列,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国际国内大事和新闻,让学生了解当下世界发展状况,在不少学校每天都要进行15分钟的新闻陈述和讨论。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多宗教的国家,让不同信仰的学生彼此和睦相处,首先就要他们亲自去接触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了解对方、尊重对方,树立民族观念和民主意识。政府积极引导建立招收犹太学生和阿拉伯学生的双语学校,让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增强学生跨语言与跨文化学习的信心。学校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举办文化活动来强调合作精神,重视培养学生批评与思考的能力,维护人权。总之,学校、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推进民主教育,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参政意识,尤其是大学生在每4年一次的选举中,都能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成为现代化重要的推动力量。

(五)加强心理辅导

以色列国家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国家的问题,也是每一个公民的问题,每一个青少年都和他们的父母一样随时面对恐怖事件、暴力事件,从而造成潜意识的恐惧与紧张心理。因此,在以色列教育中,心理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1980年以色列政府倡导成立了以色列学校辅导员协会,专门负责处理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从2000年以色列教育部与卫生部共同制定的计划中可以看到,在基础教育系统中,心理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达到了1∶1000[5]。以色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为了适应从学生到军人的角色转变,以色列教育部在国防部的配合下,组织大批专家对高中生的心理变化进行细致的调查并制定出教育计划。由心理教师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接受现实。值得一提的是,申请以色列高等院校不仅仅要有通过全国统考获得的入学考试合格证书、希伯来文水平证书,更需要有一个心理素质考试合格证书。可见,以色列非常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二、以色列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特点

以色列学校青少年德育既重视道德教育,更提倡全面主义的德育,在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校内工作中都要贯彻德育的目标,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不仅仅重视宗教德育,而且重视世俗的价值观教育,突出德育的文化传递,在历史与现实中发掘学习的榜样,使德育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

(一)牢记历史重视传统,以犹太宗教教育为德育的第一特色

以犹太人为多数的以色列在历经两千年的发展之后才在巴勒斯坦复国,建立了当代以色列国。犹太人不忘历史,时刻牢记自己的精神支柱——犹太教,犹太宗教的发展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犹太民族的历史,犹太人的教育主要是以宗教教育的形式展开的。公元前586年,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囚虏”事件发生后,犹太先知们重新燃起了犹太民众对上帝的信念之火,使犹太民族重新聚集在上帝的旗帜下。以色列加强回归故土思想的教育,当波斯帝国征服巴比伦并允许犹太人返回时,犹太先知们率领族人回到巴勒斯坦,在一片废墟的耶路撒冷重建圣殿。圣殿是犹太人传播宗教、牢记历史、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当圣殿被毁后,犹太知识分子在巴比伦囚虏时期就创建了犹太会堂,使其发挥圣殿的作用。犹太会堂自始至终成为散居条件下犹太民族的聚集地,使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始终信仰同一个上帝、学同一本《圣经》、唱同一首诗歌、过同样的节日。犹太民族在近代史上的正规教育主要是宗教教育,犹太人不仅规定了宗教教育的内容,还详细规定了步骤。现在美国的犹太社区仍然有规定,犹太儿童要在公共学校放学以后或在星期日去犹太会堂学习宗教课程;而在以色列,宗教课程是每个犹太学生的必修课。通过犹太教实现民族认同,传承文化,比如将已经快要绝迹的希伯来语恢复成为犹太人的母语,将历史上犹太民族中反抗异族统治的起义英雄作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二)突出人的全面发展的世俗德育为德育的第二特色

如果说以色列青少年道德教育第一个特点是强化宗教教育,第二个特点则是重视世俗德育。从个人的生存发展教育到国家社会价值观的认同都是以色列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犹太人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劳动观念教育,以家庭的有偿劳动培养孩子的财商,学校教育重视职业教育。近两千年流落他乡的苦难历史造就了犹太人重视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秉承一技在身、生存容易的观念。作为异乡人挤不进权力阶层,他们就踏踏实实地掌握一门技术养家糊口,以前,犹太人的主要职业有经商、放贷、从医、传统手工艺;在近代直到“二战”前,除了上述职业,有许多犹太人从事远离政治的科学研究;发展到今天以色列的职业教育全球有名。

1953年以色列议会颁布《国家教育法》,明确指出,要培养向往自由、平等、宽容、互助及人类友爱的人。根据这项法律,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更重要的是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热爱祖国、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甚至是热爱全人类的人。从教师的日常规定来看,也是提醒老师时刻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在以色列教师的讲义上面就印有这样的话语:“我是集中营的一名幸存者,我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人不应该看到的一切:毒气室被有学问的工程师所建造;孩子们被受过教育的医师毒死;婴儿被受过训练的护士所杀害;妇女和儿童被高校毕业生枪杀和烧毁。所以,我对教育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我的请求是:帮助你们的学生成为一个‘人’,那么你们努力造就的才不会是有学问的怪物,有技术的精神病患者。只有能帮助我们的孩子们更富于人性时,阅读、写作以及算术才是重要的。”[6]

(三)重视文化传递法

所谓文化传递法,就是指直接地灌输道德或者价值观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强化的道德教育,旨在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以色列虽然是一个现代化民主国家,但更是一个保留了浓厚的宗教文化传统的国家,以色列政府上上下下都致力于构建一个融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宗教与世俗为一体的环境。因此,教育必须适合多元文化的趋势。以色列政府在大量吸取现代文化精华的同时,特别注意加强本民族的传统教育,培养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感。国家认同一般来说表现为: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接受和尊重、对国家地域范围内共同经济运作形态和经济活动的接受与服从和对形成一个国家的公共权力与公共权威密切相关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以及民族特性的尊敬与忠诚三个层面。1959年,以色列教育文化部还在全国推行了“强化犹太意识规划”,教育国民不要忘记以色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犹太国家,而每一个人都是犹太社会中负有责任与使命的一员。在教育文化部规定的教学计划中,希伯来语、犹太历史、犹太律法、犹太教义及教规等内容是每个犹太学生从小到大的必修课程。为了保持国家的属性,也迫于宗教势力的强大压力,以色列办起了许多公立与私立学校,这些学校把传统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建国之后的以色列曾长期致力于建设一种能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新型的国民文化——以色列文化,这一主导思想已贯穿于教育方针的确立、教育体制的建设及教育活动的开展等各个环节之中[7]。

(四)从宗教和历史中寻找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用榜样教育学生有积极的效果。以色列是一个历史相对丰富的国家,先后经历过几次运动和国家变革,出现了大量的英雄式人物,教师在德育教育中将这些人物树立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学生学习添加积极的动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荣誉感。

充分运用各种节日、通过各种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是以色列的一个特色。犹太人的德育教育多放在各种活动中去进行,犹太人有很多纪念性的节日,这些节日基本上都与敬神、感恩、忏悔和历史事件有关,重要节日如安息日(每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犹太新年(约公历9月)、赎罪日(约公历10月)、住棚节(约公历10月)、逾越节(约公历3、4月)、大屠杀纪念日(约公历5月)、独立日(约公历5月)。一到节日小孩子就要根据大人的要求从犹太经典中学习相关典故,并且到社区、学校参加各类庆祝活动。

以色列重视道德教育,尤其重视从犹太人的历史传统文化中吸取力量,这一点与中国的德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两个国家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注重道德教育知识的传授,注重传统道德教育和国情教育。然而,两国采取的具体方式却不同,以色列在道德教育方面的一些方式对于中国德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以色列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多样性

(一)加强政府作为,积极介入教育

为了培养爱学习的人、传承犹太文化的人和强大的以色列国家的公民,1949年9月,仅仅诞生8个月的国会就审议通过了《义务教育法》,1953年又通过了国家教育大法即《国家教育法》。政府颁布义务教育法、制定教育目标,从法律制度上强化指导作用,不仅如此,更从经费上加以保证,以色列投入到教育上的经费比重在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的,这为德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政治环境。在以色列政治家和有识之士看来,教育投资并不是一种国家的负担,而是一种有效的国家资源。没有资源,没有金钱并不要紧,只要通过教师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色列就会拥有一切;在犹太人眼里,教师比国王更伟大。犹太人重视知识,十分尊重有知识的学者和传授知识的教师。犹太法律赋予教师的地位甚至高过父母,因为他们认为,父母只是把孩子带入今世的生活,而教师则把他带入来世的生活。以色列政府在各种教育设施上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质资源。面积与我国北京相仿的以色列有大大小小建筑精美的博物馆一百多个,设施齐全的图书馆一千多个,全国出版各类杂志一千二百多种,在以色列,无论是国家图书馆还是大学图书馆以及地方图书馆之间都有计算机联网服务。

(二)弘扬传统文化,吸纳世界文明成果

以色列学校德育工作强调对一个神、一本经典、一个信仰的忠诚。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复兴自己的语言,他们坚信语言是维系一个民族团结、复兴的纽带。希伯来语在古代曾经是犹太人的语言,《旧约圣经》是用希伯来语写成的,由于犹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接受了所在国的语言,导致希伯来语逐渐消失。犹太人提出了“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口号,从19世纪犹太复国运动兴起后,一百多年来以色列通过教育使希伯来语成为一种表现力强、词汇丰富的“活语言”、官方语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不仅如此,他们构建了全球化“四海一家”的“犹太一体观”,他们欢迎流散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家”,而这些从世界各地回到以色列的人,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先进文化。 建国之后的以色列曾长期致力于建设一种能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新型的国民文化——以色列文化,这一主导思想已贯穿于教育方针的确立、教育体制的建设及教育活动的开展等各个环节之中[8]。

弘扬东方文化传统,吸纳世界文明成果,在全球化的今天也成为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德育话题,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德育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是宝贵财富,是中国德育的根源,继承弘扬其精华,同时吸纳世界文明,是建构中国学校德育走向现代的重要主题。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建立开放型的学校德育模式,形成兼具古今中外学校德育经验和发展成果的机制。

(三)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独具特色

自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先后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战争,更有无数次小规模的战争和冲突,但最后都以胜利而告终,这是以色列长期坚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以色列的爱国主义坚决突出犹太价值观,犹太教成为犹太人所共同信奉的宗教。这种共同的宗教信仰往往同该民族的民族意识紧密地结合,带有比较鲜明的民族性,他们认同四海犹太人为一家,以色列国是犹太人唯一的国家,这样的宣传教育融犹太宗教于爱民族爱国家教育,或者说爱国主义教育中,自始至终强化犹太教,以犹太教来引导以色列国民的国家认同,通过各种方式强化犹太文化。长期以来,以色列坚持从民族存亡的角度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从情感上引导教育犹太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例如《圣经·诗篇》第137篇有“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耶路撒冷)就哭了……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的诗句,犹太民族长期的流散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他们,再也不能让历史重演。他们深知复国的不易,知道他们的国家再也经不起一次失败,失败就意味着再次亡国,再次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民族”,每一次开战,都有一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在学校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成为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

尽一切力量来搞好国防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以色列长期执行“全民皆兵”的国防体系,把爱国主义与国防教育融为一体,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让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加深对国防事业和军队的了解和支持。让国民意识到“战败即亡国”,提醒以色列国民每时每刻都不要忘记以色列的安全不同于世界任何国家,它不仅是主权和边界的问题,而且是生存的问题;不仅是以色列人能否生存的问题,而且是全世界犹太人能否生存的问题,增强国民对国家及其政治活动的责任感,强化国民与国土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他们忠诚于国家,为国家安全不惜牺牲自身,自愿为国家安全与利益服兵役、尽义务。

以色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丰富多样,有经常性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社会动员,定期组织青少年参观各种国防教育基地与设施,如纳粹大屠杀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烈士纪念碑。每逢“独立日”“阵亡将士纪念日”,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隆重的纪念仪式;通过军队派驻士兵到各个学校来抓好国防教育,实现爱国主义教育。

总之,在全球化的今天,以色列的青少年德育从培养一个把学习视为信仰、视为美德的有创造能力的人开始,通过弘扬以色列传统文化、强调民族性、加强爱国主义、突出公民意识等内容来进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色列的作法对全球化时代各国德育都有一定的启示,更为中国德育提供了一定借鉴。德育必须强化学校德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生动的社会道德问题、人生观问题引入课堂,改变空谈道德的弊病;强化德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把德育真正放在关心人发展人的首位,推动政府在各级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指导作用和支持力度,让全社会都来重视行为实践在道德品质形成中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2][5]陈腾华:《为了一个民族的中兴——以色列教育概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第11、45、55页。

[3]李芳洲 白金英:《以色列教育发展与人的现代化》,载《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

[4]肖宪 张宝昆:《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 犹太人教育揭秘》,北京: 中国工人出版社2005年版,第96页。

[6]阿勒腾:《以色列教育的几个特点》,载《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9期。

[7][8]张倩红:《论以色列教育的特点》,载《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

(责任编辑:王俊华)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3JDSZK0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谭德礼,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应用伦理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6-02-20

猜你喜欢

犹太犹太人以色列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美国犹太文学“第三代”现象研究——犹太叙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构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自尊
19世纪的法国大歌剧:阿莱雅维的《犹太女》
犹太人的生意经
逃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