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知网的《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分析
2016-02-09田峰
田 峰
基于中国知网的《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分析
田 峰
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对《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14年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其网络传播的总体情况、网络读者来源及分布情况、文献被访的学科分布以及单篇文献的网络传播情况等,为期刊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知网;网络传播
[作 者]田峰,编审,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主任。
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出版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普及,科技信息的传播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已经成为科技文献传播的重要载体。[1]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便捷性、交互性和网络数据库的集群性、资源共享性、操作简便性[2],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读“库”(电子版)的人越来越多,读“刊”(纸质版)的人越来越少。[3]电子版期刊的作用已远远超过纸质期刊。因此,分析研究期刊的网络传播情况,对于提升期刊的竞争力、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整体出版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2007—2014年的统计数据(以2016年10月30日查询结果为准),对《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的网络传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对《学报》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2007—2014年《学报》网络传播总体情况
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2007—2014年《学报》网络总体传播情况如图1所示。
图1:2007—2014年《学报》网络传播趋势
2007—2014年,《学报》累计下载量、浏览量和访问量分别为327016次、384130次和711146次。由图1可见,2007—2008年下载量和浏览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2009年开始下载量持续下降,浏览量则从2009年开始下降,到2011年有一个较大的反弹然后再次下降。到2014年下载量和浏览量分别下降到35859次和28767次,这一情况与许多学术期刊相似[4-10],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学报》与绝大多数高校科技期刊一样,纸质期刊发行量很小,但2007—2014年仅通过中国知网的访问量就达711146次,这是纸质期刊所无法比拟的,这也说明网络的传播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纸质期刊。尽管下载量和浏览量并不能完全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但是在目前绝大多数读者都是通过网络数据库来阅读科技文献的情况下,下载量和浏览量与将来文献的被引用量具有很大的关联性。“下载量在某种意义上是论文被引的提前反映。”[11]因此,网络传播情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
二、网络读者分布情况
(一)网络读者单位分布
2007—2014年,《学报》网络读者累计来自1667个单位(不考虑未分配单位的读者,如果考虑未分配单位的读者,要远大于这一数值),分布非常广泛。《学报》网络读者的分布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网络读者的单位比较分散,但网络读者所属单位的类型非常集中,主要为高等学校,即网络读者绝大多数为高等学校师生;二是网络读者虽然分布非常广泛,但分布很不均衡,绝大多数网络读者主要集中在少数单位。表1为下载量占比超过1%的单位统计。
由表1可见,下载量占比超过1%的16个单位累计下载量超过总下载量的20%;下载量占比大于1%的单位全部为高等学校,且除武汉大学和吉林大学以外都是理工科为主的学校;访问量排在首位的是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访问量为12126次,但是其下载量排在第二位,为4986次,占比为2.00%,下载量排第一位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这说明《学报》为校内读者和作者服务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学报》的网络读者相对比较集中,且主要集中在国内著名的理工科高校。这说明《学报》定位准确,办刊宗旨和办刊理念完全符合高等学校学报的基本要求。
表1:2007—2014年《学报》下载量浏览量占比均超过1%的单位统计
(二)网络读者地域分布
据中国知网统计,2007—2014年,《学报》的网络读者来自五大洲42个国家或地区(不考虑未划分区域的读者,未划分地域的网络读者下载量和浏览量分别为40296次和44716次,占比分别为12.32%和11.65%),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亚洲,亚洲读者的下载量和浏览量占比分别达到87.32%和87.78%;亚洲读者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大陆读者的下载量和浏览量占比分别为87.07%和87.54%,如果考虑到未划分区域的读者,中国大陆读者的比例还要高。网络虽然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报》的传播范围,[12]但来自中国大陆以外的网络读者还很少,这说明《学报》的国际影响力还很不够,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按下载量排序前5位的国家或地区(不考虑未划分区域的读者)见表2。由表2可见,排在下载量前5位的国家或地区除了中国大陆及台湾和香港以外,都是使用英文的国家,这与《学报》为中文刊物,仅题名、摘要和关键词为英文有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学报》应该努力提高文献题名、摘要和关键词等的英文质量,使其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轨。
表2:2007—2014年《学报》主要网络读者全球地域分布
《学报》在中国大陆的网络读者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但各省(市、自治区)的下载量和浏览量差别很大,下载量和浏览量占比均超过5%的省(市)有7个,见表3。
由表3可见,上述7个省(市)累计下载量和浏览量均接近中国大陆总下载量和浏览量的60%,因此,《学报》网络读者在各个省市的分布很不均衡,下载量和浏览量最多的是北京市,其次是江苏省,山东仅排第3位。其原因是这些省(市)的高等学校相对较多,所以网络读者较多,这与前面的结论——《学报》的网络读者绝大多数为高校师生是相吻合的。
表3:2007—2014《学报》下载量和浏览量占比均超过5%的省(市)统计
三、被访文献学科分布
分析被访文献的学科分布能够了解《学报》在网络传播方面的优势学科,从而依托这些学科,进一步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中国知网将全部学科领域划分为10个专辑(相当于一级学科)168个专题(相当于二级学科),《学报》刊载的文献涉及全部10个专辑(一级学科),但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专辑(一级学科),表4是《学报》下载量和浏览量占比均超过15%的专辑(一级学科)统计。
表4:2007—2014《学报》下载量和浏览量占比分别超过15%的专辑统计
由表4可见,4个专辑(一级学科)的累计下载量和浏览量都超过全部下载量和浏览量的90%,下载量和浏览量最大的是“信息科技”专辑(一级学科),占全部下载量和浏览量的30%以上,因此,《学报》刊载文献的学科集中度很高,以信息科技和工程科技为主,兼顾基础科学,其他专辑(一级学科)的内容相对较少,这也与学校的专业特色相吻合。进一步对上述4个专辑(一级学科)所包含的专题(二级学科)下载和浏览情况进行分析,并将4个专辑(一级学科)中下载和浏览量均居前3位的专题(二级学科)整理如表5所示。
表5:各专辑(一级学科)中下载量和浏览量前3位的专题(二级学科)统计
由表5可见,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自动化技术和数学等3个专题(二级学科)的下载量和浏览量均在3万次以上,远远高于其他专题(二级学科),这说明这3个专题(二级学科)文献的网络传播优势非常明显。尤其是数学和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2个专题(二级学科),下载量占各自专辑(一级学科)的53.66%和42.96%,浏览量占各自专辑(一级学科)的54.49%和42.95%。这与上述3个专题的文献学术水平较高有关,也与《学报》刊载这3个专题(二级学科)的文献较多有很大关系。
四、单篇文献网络传播情况统计
对单篇文献访问量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学报》所刊载的文献受读者关注的程度,表6是单篇文献访问量分区段分布情况统计。
表6:2007—2014年《学报》单篇文献访问量分区段分布统计
由表6可见,2007—2014年《学报》下载量和浏览量为0的文献分别为4篇和3篇,分别只占发文总量的0.15%和0.11%;下载量和浏览量超过50次的文献分别为1673篇和1940篇,分别占发文量的62.99%和73.05%;下载量和浏览量超过100次的文献分别为1072篇和1236篇,分别占发文量的40.36%和46.54%。60%以上的文献下载量和浏览量分别超过50次,这说明《学报》刊载的文献受网络读者的关注度比较高,网络传播影响力较大。
表7是《学报》2007—2014年下载量大于1000次的文献统计。下载量超过1000次的文献共10篇,单篇文献下载量最高为1540次,浏览量最高为1709次。
表7:2007—2014年《学报》下载量超过1000次的文献统计
由表7可见,10篇高下载文献中有8篇发表于2007年之前,一方面是由于这些文献本身的学术价值较高获得了广大网络读者的认可,另一方面也由于这些文献发表时间较长而被下载的机会较多。因此,应该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的优先数字出版平台,缩短文献出版时滞,为文献提供更多的被下载机会。由于《学报》的作者主要为本校师生,必然导致绝大多数高下载文献的作者为本校师生,10篇文献中有7篇的作者为本校师生。这一方面说明本校作者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说明为数不多的校外稿件也具有较高的水平。因此,《学报》应该在立足本校努力挖掘优质稿源的同时,注重充分吸收校外优质稿源。从高下载文献的内容来看,绝大多数与计算机技术及应用有关,因此,《学报》应重点关注这些方面的研究,优先发表这方面的文章。
五、结语
(1)网络传播已经成为《学报》的主要传播方式,必须高度重视网络传播,努力提高网络传播效率。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知网、维普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和数字出版平台的合作,实现《学报》优先出版,缩短出版时滞,加快网络传播速度,使网络读者得以提前浏览、下载直至引用相关文献。
(2)提高编辑加工能力和水平。网络读者往往是通过题名、摘要和关键词等检索项查找到相关文献后浏览并下载全文。因此编辑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期刊规范化标准,使题名和关键词有较高的辨识度,摘要要高度凝练,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文献的观点、方法和主要内容。为了提高《学报》的国际影响力,编辑过程中还必须重视英文题名、摘要和关键词的撰写,严格执行国际标准规范,尽量与国际标准接轨。
(3)加强对网络传播优势学科的关注度,优先刊发这些优势学科的稿件,力争使这些优势学科能够长期受到广大网络读者的关注,不断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1]罗紫初,严萍,田丽.利用网上文献促进科技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6(4):64-67.
[2]王华生.数字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传播方式的变革及因应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44-151.
[3]朱剑.徘徊于十字路口:社科期刊的十个两难选择[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70-89.
[4]田美娥.基于中国知网的《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统计分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96-99.
[5]陈芳.从网络传播分析《动物医学进展》发展现状及编辑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71-273.
[6]白鲜萍,杨开宇,张颖.《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情况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4):563-564.
[7]高山.《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情况统计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476-480.
[8]王珂,王小丽,陈新平,等.《果树学报》2005年—2011年网络传播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12):57-60.
[9]秦江敏,王荣,林平.2015—2012年我院学报网络传播统计分析[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4(4):305-308.
[10]郭晓亮,刘小燕,颜帅,等.基于中国知网的《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传播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5(11):43-50.
[11]袁则轶,杨瑞,张潇娴,等.基于中国知网《海洋通报》期刊学术影响力统计分析[J].天津科技,2010(6):131-133.
[12]何莉,吴晓红,吴月红.《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09年网络传播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