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师用思想激发学生多思考
2016-02-09王云中
王云中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信达外国语学校)
思想品德教师用思想激发学生多思考
王云中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信达外国语学校)
多年课程改革让思想品德课向生动活泼、学生喜爱、以学为中心等方向转变,教师也更多关注思想品德课的核心价值理念——理性地思考,道德地生活。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能否多一些理性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有思想的同时,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人性养育、价值观培养、社会成长和思维品质培养。对此,结合教学课例,从如何关注学生思想和完善教师思想的基础上,去激发学生从思考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学生主体;学生思考;思想
“思想是政治课堂的灵魂。让学生在思维涌动中感受到生命的高度、厚度和精彩。”杭州市特级教师赵婷婷的话语让我共鸣。多年新课程改革,确实让思想品德课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喜爱、以学生为中心等方向转变,但静观近几年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的核心点之一“如何让学生充满思想,让学生学会思考”,却越来越受到教师的讨论与关注。
让学生学会思考,学得有思想,必然要求思想品德教师是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人,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会放在突出位置。北京市特级教师胡云琬曾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力求做到书本知识、现实生活与学生成长的内在结合和有机统一,务使思想品德课堂不仅成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课堂,而且成为人性养育的课堂。因此,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价值观培养、社会成长和思维品质培养等方面,应该是思想品德教师努力的方向。
下面结合本区思想品德优质课评比——七年级第七课第二框内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本文从如何关注学生思想和完善教师思想基础上,去激发学生从思考的角度提出一些建议。
一、立足学生主体,启发学生思考
1.关注学生的思想起点——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只有让思想品德课源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用于学生生活,才能让学生的思想更有触动,成为学生课堂的思想起点。
针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学生的思想起点在哪里?首先应该明白什么是生活情趣,从何而来,哪些是高雅生活情趣。这些思想在第一框《多彩的生活情趣》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安排,但让我惊讶的是7位上课老师在与学生前期互动准备中,专门去彩排课堂小品,去所在学校网站下载任教班级活动图片,去关注《魅力塘栖》视频等方面,可竟然没有一个老师去对前一框内容做教学铺垫。
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生活内容,却忽视了更重要的学生思想认知起点。生活化课堂如果只关注学生实际生活,缺乏对学生思想生活铺垫,打造稳固思想基础,容易造成学生思想缺乏底部支撑平台,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生活化空置,犹如空中花园。从现场效果看,学生对于什么是高雅生活情趣不明白,为什么要追寻高雅生活情趣不理解,有何意义不认同,造成学生主体思想意识缺失归属感。
用生活化课堂理念,结合生活化的思想铺垫,从学生的思想起点出发,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领域和认知水平,为他们找到一个思想原点,并结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去引导学生找寻思想的方法,才能有效触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2.关注学生的思想异常点——启迪学生思考的抓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我们的教学存在“意外”,而且可能因为“意外”成为一门艺术。出现意外,我们应以坦然的心态去对待,积极思考对策,合理利用与解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思考才能成为课堂的常态,课堂变活,教学变美,教学活动变得有价值。
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出现意外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因为意外是课程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意外能让人的眼睛一亮,让人怦然心动。它的出现证明了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舞台是宽广的,学生有了思想的苗头,学生个性得到成长。并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遇,使教师有了自由挥洒的天空。如果教师能紧紧抓住并有效利用这些不期而遇的意外资源,有意识地进行灵活调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善待意外,将会成就课堂精彩。
针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位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回答:踢足球、打台球、听音乐、游泳、打乒乓球、打羽毛球、下国际象棋等。有一位学生回答说喜欢上网。同学们一阵笑声(显然对于这一兴趣爱好学生认识上有异议)。老师发现追问:“为什么笑?”学生答:“上网不利于学习。”教师说:“注意上网与学习的关系,适当的上网对学习还是有利的。”
这一异常点看似被教师合理疏导,但是学生的笑声真就被一问一答解决了?学生思想深处的问题是:上网是不是一种兴趣爱好,这种爱好有何利弊,我们能否把上网当做一种情趣培养,甚至可以培养成为一种高雅的情趣?针对思想深处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展开讨论,千万不要让学生对网络产生误解。
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场互动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流程。生成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属性,教师在互动开始后,应集中精力聆听学生的见解,敏锐捕捉、及时吸纳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错,是另一种美丽,意外,蕴含着另一种收获。教师本身应该完善思想,学会从多角度去启迪学生思考。
3.关注学生的思想深度——化深奥的知识为浅显的道理
七年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主要特点:(1)单纯幼稚,易受同龄人或周围环境影响;(2)交往能力与兴趣迅速增强,喜欢与同龄人交友;(3)在新环境中,具有渴求上进的思想;(4)社会意识逐步增强,渴望参加各种活动,但思想方法单纯、片面、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因此,要求我们用直接、简单、正面和贴近学生认知深度的思想来说明和引导非常重要。
针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有一教师处理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环节呈现“死飞”,课堂上,部分学生很惊奇,不了解,但一学生举手回答说:“这是死飞”。然后老师马上让这个学生介绍。
师:小李觉得骑“死飞”很帅气,还能够紧跟潮流,也想去买一辆,不然就会显得out了。同学们认为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1:他是学生,不能跟随社会的潮流。
生2:这辆车很危险,万一骨折会影响学习。
师:真的不好吗?(老师追问)
生3:我看到过社会上有人在骑,自己还真不敢尝试去玩这个。对我们学生来说,现在不合适。
师:这位同学在长大哦。真正长大的孩子能鉴别不同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情趣要适合自己的特点,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不能盲目从众。
得出:正当的兴趣爱好是培养生活情趣的基础。
这个案例片段告诉我们,用简单的思想能解决的问题就一定要简洁明快。
另一老师在讲述情趣上升为情操这部分知识时,有以下安排。
上课教师呈现“国旗班沈××的故事”——自从选进学校国旗班,这1年以来的每一天,沈××和他的队友们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瑟瑟寒冬,他们挺拔的身姿,站在主席台下,放飞着国旗,凝视着国旗,守护着国旗……成为我们校园里一道美丽风景。沈××说:“每当我迎着金色朝阳,亲手将国旗放飞,看着它冉冉升起……有时候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在国旗班交接仪式上,沈××情不自禁地说:“告别国旗班,我真想再亲吻一下国旗……”
思考:
(1)在国旗班交接仪式上,沈××为什么说他“真想再亲吻一下国旗”?
(2)体现了他一种怎样的情感?
上课教师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明白高雅情趣融入个人情感之后,就能陶冶情操。这里究竟体现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和老师都一个劲儿想升华到爱国主义情感里面。这种情感在一个国旗手身上有没有?肯定有,但这样引导,又离学生生活与思想实际偏远。对于高雅情趣上升为情操的话题,又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高不可攀的心理定位。老师如果更加明确从一个国旗手守护国旗,热爱国旗,亲吻国旗的行为中去引导发现他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生就更容易对比自己的行为方式,更能从思想上认同如何把高雅情趣融入学生能够感知的情感,陶冶情操。
惯性的教学思想会引导思想品德教师有足够的能力去对学生进行一番理论的说教,这种说教更多停留在知识层面,高高在上,学生明白怎么回事,但无法进入学生心灵深处。这种说教式的理论灌输也让学生学会了应付,而且高深的思想理论也不适应初中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因此,尽我们能力,把习惯的高深思想放下几个深度,贴近学生思想认知,让学生更愿意接受,愿意随同教师一起思考。
4.关注学生的思想落点——播种思想的种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在思想品德课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摆在首位。胡云琬老师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深入心灵的教育,不可硬性灌输,也不可独立传授。情感的形成,需要经历感知—内化—升华—实践复杂的过程,必须采用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予以渗透和熏陶。”
针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单从知识落实层面,所有教师在课堂教学展示中都完成这一目标要求。但听课中感觉更多是教师对教材四目内容简单堆砌,既是条目堆砌,又是材料堆砌。为什么?很多教师显然把知识与技能目标放在了第一位,教学设计就是这样呈现。教师思想意识不到位,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去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领?
针对《追寻高雅的生活情趣》,本人认为可以分成两条线索思考,重点都是落实让学生如何去追寻高雅生活情趣的方法,并积极认同和实践培养。
这样的线索设计包含教学知识梳理和教学思想引导,帮助学生找寻思考的方法和培养情感的途径。老师重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更全面地培养学生健康情感意识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思想。
二、提升教师素质,完善教学思想
1.教师的思想开放度与自身的知识结构相结合
新课标首次提出“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新要求。教师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将影响学生的思想方式和思维方式。努力大胆开放教师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用真实思想和情感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开放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这个过程,我们不要怕学生说错,我们怕的是学生什么都不说或者说得又多是假大空的话。
教师的思想开放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于教学有一个总体预设,从学情出发,能够结合学生的所思所答去积极有效有趣地引导,而不是生硬地按照教师预先的唯一设定去进行教学,要有变化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本身的思想意识是开放的,这个开放建立在教师全面了解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深入解读课标要求,认真理解教材设计,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积累新知识,融合时尚元素,把握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
针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课标重点要求“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在处理“学生上网”这一生活情趣话题时,一位教师只是“哦”了一下,不做任何评价,另一教师也只是通过一般的说教告诉学生“注意上网与学习的关系,适当上网对学习有利”。教师显然不敢开放讨论这个话题,为什么?教师缺乏自我的开放思想,更缺乏对于这个话题的掌控力预期。相对这类话题,教师一方面要坚持主流价值导向,多看社会新闻,多思考生活问题,多角度聆听或阅读各家观点,完善自身的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认识,让他们畅所欲言,顺着他们的思想去正确引导。不用强硬的思想压迫,只需在他们心理播撒正确有价值的思想种子,即使现在争论很大,学生迷茫,但是道理总是越辩越明,思考总会帮助学生成长。
2.教师思想与课程思想相融合
优秀思想品德教师会将一堂课的思想融入自己心灵深处,并激发学生思考,引领学生走向思想境地。
(1)解读课程思想的前提是研读课标和熟读教材
①从课标中去找寻思想
课标要求是一节课的根本思想。本框课标要求是:“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课标内容主要放在“成长中的我”和“我与国家和社会”课程内容要求下。课标要求说明一方面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在追寻高雅生活情趣中,学会融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细读课标,分析课标,有助于教师完善教学思想。
②从教材教参资源中去理解思想
教材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呈现。教材四目内容非常清晰呈现了教学思想。教学参考对此描述:本框旨在引导学生追寻高雅生活情趣,可以从不同途径入手,比如,培养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等,这是设计本框的逻辑思路。第四目是本课教学难点,教材展示了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几个事例,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加深对情趣的认识,特别是对提升情趣、陶冶情操的意义理解。
教参是对课标和教材思想的深度解读。从理解教参角度看,这四目内容教学顺序如何安排,是否有必要调整?教学重点如何确定,你的理解和课标要求、教参要求是否一致?教学思想落在何处,情感是否要提升,提升到什么程度?经过这个过程的思考,整个课堂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思想初步明确。
(2)深化课程思想的途径是合理运用教学资源
开放的网络世界为教师获取教学资源创造条件,他人的优质课件、翔实的教学设计、聆听全方位的教学展示过程或者视频教学资源。这一切可模仿,可学习,切不可拿来就用。因为教师设计的优质课资源融入个人情感和思想,即使可以照搬照抄整个流程,教师如不能深入了解相关课目内容,不能产生对于相应教学内容的课标研读、教材熟读和所获教学资源的心理认同,得到的也只是他人一张皮。
针对《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上课教师很多环节的图片和设计都有雷同。如三位教师运用砸金蛋的环节,主导丰富的文化生活;三位教师采用“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的视频,或用于引入高雅生活情趣,或用于结束时感受高雅生活情趣的积极意义;三位教师在课前或课后插入“印象中的塘栖”视频,通过一个塘栖文化人的回顾让学生来感受高雅生活情趣。
一位上课老师说:“这些环节在网上很多课件中都可以看到。”既然是网上他人佳作中借来使用,这也可以,被多数人采用更说明这个资源合理生动。但是,同样被大家认可的资源为什么在运用过程中,没感觉明显出彩呢?本人认为借鉴者的思想没有完全融入原作者的思想境界。
教学资源不是越多越好,选择非常重要,但丰富的资源素材却能完善教师个体的思想。课堂教学思想初定时,教师主要任务是搜索到符合自己教学思想的相关资源,更要学会对资源进行筛选,并从多个资源中去寻找合理搭配的一条主线。如某位教师在资源处理上,个人思想明显:(1)情趣修行第一站:丰富的文化生活(说说学生的文化生活);(2)情趣修行第二站:培养正当的兴趣(教师玩转魔方,自己的兴趣爱好;再呈现“死飞”,学生的兴趣爱好);(3)情趣修行第三站:享受快乐生活(分享“熊顿”同学,引出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4)情趣修行第四站:陶冶高尚的情操(运用少年中国说)———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回归塘栖,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师从哪些是高雅情趣—如何培养兴趣—调整好生活态度—陶冶高尚情操—积极发现生活之美的思想轨迹,引导学生追寻高雅生活情趣,显得简单明快,思路清晰。
(3)整合课程思想的结果是形成教师教学思想
融合课标思想、教材教参和重组各种资源,最后完善的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个人思想的整体表现,即整合自己所有因素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如某教师使用多个自己生活情趣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开发学生如何去追寻高雅情趣。教师个人感召力在本课中体现的很有生命力。某教师从一开场的印象塘栖,到塘栖三中学生丰富文化生活来步步引导情趣与学生的关系,帮助学生如何去找寻到高雅情趣的方法也是独特自然。
教育应该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思想观念,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提升自身“渔”的职业素养是前提,培养学生“渔”的能力是关键。让我们学着去完善自身的思想观念,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能力,学着从师生生命共同成长、人性养育等角度,去引导学生、陪伴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质疑现象,学会判断分析问题,学着提出新观点表现自己新成长,学着变得有思想、有内涵。
谈振宇.我眼中的高效课堂[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4).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