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 融入地方聚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

2016-02-09

中国军转民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军民航空校企

■ 徐 勇

不忘初心 融入地方聚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

■ 徐勇

1952年,鸭绿江对岸战火纷飞之际,南昌航空大学(以下简称昌航)的前身——汉口航空工业学校——雏鹰破壳!1954年,学校整体搬迁至英雄城南昌;2007年,学校更名为南昌航空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高等学校。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国防、服务地方”的服务理念,以国防航空需求为牵引,积极服务国家国防、航空工业和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几年,学校党委围绕“内涵发展”、“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等主题实践活动,以优势特色学科为抓手,科技创新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服务国防与服务地方的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一、打造国防航空科技品牌,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昌航建校初期,根据国家航空工业布局,学校主要专业为航空热加工工艺、检测等专业。昌航人始终不忘“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初心,瞄准国家战略和国防科技工业需求,着力加强环境工程、精确成形、先进连接技术、构件质量检测与评价、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电工程、激光技术等特色优势学科的布局与建设。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教艺多学科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十二五”期间,江西省《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提出了航空制造、新材料、环保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此,学校重点关注:

(一)大力发展军民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在我校各专业学科中,国防相关学科优势明显,发挥好这些学科的优势,突破军民融合领域的关键技术,大力培育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是我校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我校两个服务面向的需要。一是环境保护产业。重点推进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加强持久性污染物降解、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染物处理协同资源化、污水处理、绿色清洁生产等研究与产业化推广。二是航空制造业。重点发展精确成形、先进连接、特种加工和精密加工等技术与装备,确立我校航空制造技术在省内一流、全国先进的地位。三是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金属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高温高强先进结构材料组织结构与性能调控、复合材料表面与界面、航空特种涂料与涂装等技术,加强先进材料与制备技术向军企、民企的应用与推广。四是无损检测仪器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工业故障诊断与动态检测技术、军事目标模拟与测试技术、构件制造过程几何量与物理量测试、构件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等,加强发展新材料无损检测技术,加强检测仪器设备的开发与制造,进一步巩固我校无损检测技术在行业与全国一流地位。五是无人机整机的设计与应用开发。重点开发垂直(短距)起降低成本高速靶机、开发符合省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业植保、森林(湖泊)巡防监控、公共场所与敏感区域监控的固定翼与多旋翼无人机等。

(二)培育壮大特色学科集群

目前,学校承担军口科研项目主要集中在材料、制造、检测、环境、无人机等领域,专业领域相对集中,国防科技体系初步形成,但在全国同行业竞争力有待提高。为此,应加强学校与航空、航天、航发等军工集团及下属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合作,汇聚资源聚力推进和实施污染物控制与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推广、先进制造技术提升、军民两用新材料升级、无损检测仪器装备制造、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等重点工程,培养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军民结合特色学科群。选择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大、发展潜力好的学科和学科方向,培育一批能够成为行业属一流、全国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与先进技术。重点加强环境工程特色基础学科和精确成形、先进连接、构件质量检测与控制、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光电工程等特色优势学科的建设,进一步加强航空先进材料和无人机整机设计与应用开发等学科的建设与特色凝练。形成以航空材料、精确成形、先进连接、测试技术、光电工程、激光技术、环境工程、无人机等为重点的发展格局。根据江西省战略新兴产业布局给予重点扶持,形成更丰富的战略性军民两用技术体系,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国防航空科技品牌。

二、探索校企协同创新模式,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发展

航空制造和环境保护是事关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高技术、战略性产业,也是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和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重点支持产业。航空制造与环境工程作为学校的老牌专业,科研实力较强。为更好地为航空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南昌航空大学联合直升机研究所、昌飞集团、洪都集团、北京航材院、航空动力所、航发南方公司等企业和科研院所,成立了江西省航空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金达莱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株洲南方宇航环保工业有限公司等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成立了江西省环鄱阳湖流域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协同创新中心。中心围绕特色研究领域,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与地方发展的重大需求,进行广泛深入合作和协同创新,突破制约我国及江西省航空制造业和环保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瓶颈,形成航空制造业和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科学研究、拔尖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及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重要基地,实现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各协同单位在组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科研攻关、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以与航发南方公司的校企战略合作为典型,探索出了校企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新模式,并向其他协同单位推广。

一是建立了校企定期交流机制。校企双方联合成立了全面合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和全面合作联络办公室,建立了各级常态交流联络机制。确立每年召开一次全面合作委员会会议,召开两次专家交流会,不定期开展日常工作联络会议。二是建立了多方位的人才培养机制。南方公司为昌航的专家、博士及硕士生设立专家工作站和硕士工作站,昌航选派专家、博士或硕士生常驻公司一线,在生产一线工作学习。校企双方共同申报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昌航空大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教育部立项,选派本科生赴企业实习。三是开展紧密的科研合作与技术攻关。南方公司根据生产、科研需要,每年定期向学校发布需求指南;学校组织专家做新技术讲座;校企合作申报科研项目、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根据企业生产中的难题,学校开发了反重力真空差压铸造技术并设计了2套装备,成功解决了企业生产难题,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三、支持政策与保障措施

学校高度重视军民两用技术融合发展,引导资源要素合理布局,加大激励政策引导科研人员服务国防与地方。加强与国防航空企业、省内企业的协同创新与战略合作力度,完善军民两用技术服务、科技成果信息、技术需求信息发布等服务体系。加强科技项目过程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高标准完成研发任务,转化成果,推动军民两用技术融合式发展。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处)

猜你喜欢

军民航空校企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校企合作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