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武术丝路行”传播机制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的文化学视角

2016-02-09吕笑容骆红斌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文化传播一带一路

吕笑容,骆红斌

(1.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 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53)



“中国武术丝路行”传播机制研究
——基于“一带一路”的文化学视角

吕笑容1,骆红斌2

(1.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浙江中医药大学 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构想与建设是党和国家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经济发展、加快文化“走出去”从而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而制定的重大战略部局。文章在客观分析“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之上,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丝路行”所内涵的文化力量进行探析,认为它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迈出的关键一步;“中国武术丝路行”必将为中国武术的世界传播、国际化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然后对“中国武术丝路行”的传播机制进行了思考,认为中国武术丝路行”的开展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确定其目标追求、文化立场、路径选择以及传播机制,以孔子学院、文化传播实体等为载体,多元综合的方式创扬,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更好地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打下坚实有效的现实基础。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武术;文化传播;策略

0前言

公元前2 世纪,张骞凿空西域,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1405年郑和率船队飘洋远征、筑起跨洋浮帆,曾经的海陆“丝绸之路”均成为了以经济、贸易为主线的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推动了东西方之间的思想交流、文化交融与发展。海陆丝绸之路的贯穿,使得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也从此走向世界。翻开新世纪的篇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伴随着文化“走出去”与提升“国家形象”战略的实施与开展,古老的“丝绸之路”又进入党和政府的视野,并将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地域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有望覆盖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并与中国此前提出的建立“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等战略构想连为一体,极大地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也有利于促进中国自身进一步深化改革进程,加大对外开放,从而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顺利实施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是党和国家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加快文化“走出去”从而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而制定的重大战略布局。纵观世界与历史,国家与民族间的任何一种文明交集,必定伴随着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同样,无论是两千年前的“丝绸之路”、近代的西方“鸦片”贸易还是当下和谐共赢的经贸合作,文化碰撞与交融是必须的铺垫,所以“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坚持文化先行,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1]。”一个国家对世界的影响,最深层次的是文化影响。二战以来,美国以人权、民主、自由等为核心,在世界范围的文化发展与传播上发挥强大的能量和影响。近年来,世界上掀起一股“中文热”,经过五千年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全世界广受欢迎。哈佛教授约瑟夫·奈曾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世界上一直具有相当的影响。”他还说:“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吸引力。中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例如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中国的书法、绘画、中国功夫,甚至中国的饮食和传统服饰等……[2]。” 让世界全面认识并熟知中国,我们必须借以能够包含优秀传统文化因子、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来展示中国态度和大国风范,并以此来输送我们的优秀文化因子。而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于一体的中国武术不仅蕴涵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而且代表着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可谓是理想之选。对“中国武术丝路行”的传播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中国武术文化的走向世界,可以直接推动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文化的交融与发展,从而有效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民族复兴,这就成为本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出发点所在。

1“中国武术丝路行”内涵的文化力量解读

中国之所以能够首倡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既是党和国家长期追求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的实践探索的结果,又基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悠久历史与文化传统。“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3]”。其所孕育出的中华文化更是底蕴深厚,融各民族多员一体,呈诸文化多元和谐,与当今地球村理想极为一致。毫无疑问,基于此理念上的“一带一路”、成立亚投行等政府举措已获得众多国家正向响应。如果我们通过努力,能够如期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土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整合起来、传播出去,那更是世界之福。而这种文化力量必将是巨大的、无可估量的。

中国武术是最具典型代表的、有着几千年中华文化烙印的“中国创造”,而其内化的精神更是对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最好诠释,也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高度提炼。因此说,它既奠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着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一旦让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将会与“文化先行”实现无缝对接。再者,中国武术所折射出的“扶弱济贫”、“公平正义”、“强而不霸”、“和而不同”等思想,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方针所倡导的理念以及显示出的天下主义视野与情怀等更合天下之民众之心意。中国武术文化历来强调“内圣外王”,反对霸道,崇尚天道,正如孟子所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力服人者,非心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4]”中国武术深刻体现着以“和、合”为核心境界和目标追求的中庸思想,倡导相互尊爱,崇尚公平正义,注重德治,强调慎战、止战、义战。其在军事战争方面所表现的慎战性、防御性、尚谋性三大稳定思维特质,对中国武术在军队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止戈为武”的军事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兵学思想的核心精神,同时也是对当代中国和平崛起的文化力量的有效解读。因此,通过“中国武术丝路行”的战略指向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实现武术文化传播的同时,带动中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以达到缓冲、化解科技、经济、贸易等合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摩擦的文化目的。通过武术所内化出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向世界彰显中国价值、弘扬中国文化,从而在世界范围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和谐理念,发扬“相互尊爱”、“平等互利”、“共存共赢”的公平思想,进而推进实施“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同各国人民一道,携手共圆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之梦[5]” 的战略目标。由此,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就融合为中国整体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可以为中国发展迸发出更大的文化力量。

2“中国武术丝路行”的现实意义阐释

余秋雨先生认为,“2020年左右,中华文化有一次世界范围的、比较大的复兴,这次复兴会给我们的祖先和我们全体中国人带来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尊严。经济不能带来尊严,尊严属于文化[6]。”这一论断道破了中华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阐明了文化软实力在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说当下的“一带一路”建设便是其预见性思想的现实写照。这也与“中国也只能靠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只此一道,别无他选[6]” 的观点如出一辙。然而,中国武术是承载中国几千年历史的厚重文化,是背负中华民族奋斗不惜精神的华夏文明产物,是东方人行为智慧的实践代表,是民族传统文化生命力维系的根本命脉。且看当下中国武术自身的完善与发展:文化武术、体育武术等等,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由表及里、理论与现实的典型代表。因此,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可以看成是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的践行与传播,更是中国形象的对外展示。

“中国文化视天下万物为一体,追求不同事物和谐共存,这是中国文化天下主义情怀的内核和精髓。西方文化则视不同事物为冲突的、对抗的,以征服异己为己任,至于手段方法,在不同的时代随着文明程度的不同,则有所不同[5]。”这也正是中国武术精神与西方体育理念的差异所在。诚然,在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中,通过理想载体的文化传播,更能够提升与彰显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其实,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途径与载体很多,也各自发挥着作用,但是,人们应该明白较为单一的思想、观念、科技、经济或艺术等文化交流是不够的,在崇尚“肉食强势”、“胡萝卜加大棒”的当今世界,有必要展示自己的文武意志、刚柔两面,内外结合的、立体综合的完整文化。过去3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断接纳世界、参与世界游戏规则的30年。而今,中国不但需要接纳国际规则,同时也更需要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的声音。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铺开,中国将以更加开拓进取的方式向四周辐射几十年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因此从更为现实的角度上讲,在“一带一路”的伟大进程中,“中国武术丝路行”要发挥“武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做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借以武术的文化独特性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态度,同时向世界表明自己的立场。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的前景对接起来,既能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的建设与完善,又能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出关键一步。我们认为这既是中国证明自身文化实力的历史节点,也是基于建设“一带一路”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需求。同时我们更加坚信,借助于“一带一路”战略东风的“中国武术丝路行”的发展,也会在新常态背景下实现历史性突破,为中国武术的世界传播、国际化发展添能加量。

3“中国武术丝路行”传播机制的构建

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虽已走过几十年的风雨,但是一直没有按照我们的愿望和意志,走进我们所希冀的理想王国。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好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与发展的目标和道路,也未能对其进行过有的放矢的选择。宏观层面来看,文化全球化的浪潮未能使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相反,异域文化的突起则在中国敞开大门的同时,进一步侵蚀了国人的头脑,于是“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思想在东方大陆上照进了现实。“其实,就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事项来看,它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也同样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逐步展开的[7]。”经过几十年的主动模仿和被动“改造”,中国武术也被冠以了“体育”的帽子,并长期游离于奥林匹克殿堂之外,其国际化传播与发展也同样一直以“体育”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视野之中,反而忽略了“中国武术”与“体育”以及“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文化差异。正是这种不可兼容的文化差异性的存在,导致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与发展产生了跌跌撞撞、举步维艰的局面。因此,从中国武术的现实发展出发,“中国武术丝路行”的开展要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常态背景下确定其目标追求、文化立场、路径选择以及传播机制,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与发展,更好地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打下坚实有效的现实基础。

3.1目标诉求:传播中华文化,彰显中国魅力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们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承载着中华文化渊源的基因。于是在民族的总体文化氛围中孕育、生长、发展、演化的中国武术而言,它既有自己的本体特征和技术体系,也与哲学、兵学、宗法、养生以及民族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与这些文化形态交融、渗透的过程中,中国武术形成了特有的、富有“中华性”的民族文化特征。正因如此,在中华文化传播与弘扬的过程中形成了“哪里有中华文化,哪里就一定有中国武术,中国武术与中华文化同在的文化现象[8]”。可以说,中国武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观念、情感认同、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接受和广泛认同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深化对中国武术的全面认知,能够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统,中国武术所体现的文化性在某种程度上是近乎完全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内涵在身体语言中的符号文化。从更为基础的现实意义来看,“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需要中国武术这个文化载体的责任担当。因为,相较于文字、语言、艺术、音像、图书而言,中国武术所具有的身体语言传播特性、人体运动传播特性,更具有消解语言障碍、意识形态差异等制约传播效果的优势[8]。”

文化的辐射可以跨越国界,超越时空。它能够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力同化“他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同时以客观的态度较为全面、深刻地认识一个国家的品格和智慧。所以,“我们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强各国、各领域、各阶层、各宗教信仰的交流交往,努力实现沿线各国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1]。”由此,“中国武术丝路行”要承担起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中华文化,彰显中国魅力的责任和使命,把中国武术所内化的“文化性”、“中华性”传播出去,明确“传播中华文化,彰显中国魅力”的目标追求,借以中国武术自身的独特优势以及国际社会对它的认知,加快对中国文化的世界传播。

3.2文化立场:坚守主体意识,践行中国道路

“相较于西方文明的海外开拓与资本扩张,中华文明主要是内陆文明与文化传播,既不具有侵略性与扩张性,也没有西方文明那样强势霸占其他国家文明、灭亡当地文明的侵略性[9]。”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以“和”文化的“和合”价值观,倡导和平发展、和谐相处、合作共赢的国际观。他指出:“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10]。”这是对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全息影像的最好诠释,也是对中华民族何以在当下实现伟大复兴的完美解读,更是对中国首倡构建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理论阐释。

然而,中国武术所倡导的和谐理念表现于人与人之间,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和谐观;表现于人与社会生存法则层面,是“和而不同”、“共存共赢”的和谐观;表现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谐观,这显然与“和”文化的“和合”价值观一体两面,首尾呼应。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武术丝路行”作为文化先行的“急先锋”,要有自己的文化立场,坚守自己的主体意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应再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武术套路、武术散打;不应再是为成为奥林匹克运动项目而削足适履的东方武技;不应再是为回应中国武术能不能“打”而做出证明的格斗之术;不应再是为一度倡导“锦标主义”而格外强调“高难美新”的运动项目。应该通过经济的互通有无,明确自己“文化使者”的身份,以武术的文化传播为核心,突出文化价值层面的武术传播,在促进亚欧多维文明交融的同时,向沿线各国传播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合主义,从而掀起中华文明在亚欧大陆的二次传播,为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贡献独特的中国文化力量。

3.3路径选择:规避单向宣传,加强双向立体多维互动

只有文化自觉,才能文化自信,才能更从容地向世界说明中国。但保持文化自信需要正确把握中外文化之间的关系,积极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切勿出现“唯我独尊”、“夜郎自大”的文化心态。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应始终坚持与不同文化互为伙伴,反对“文化冲突论”以及“文明优劣论”。因此“中国武术丝路行”应具备跨文化视野、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能力,秉承开放包容的心态,规避单向度的“灌输式”宣传,加强与当地文化的双向互动,根据当地的宗教和风俗的不同情况,全方位、立体化、入乡随俗地与沿线国家进行深入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沟通双方互为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角色,既可传递信息,也可接受信息,并且在相互的理解上有所交流[11]。” 同时借鉴其他文化形态的发展经验,博采其他文化形态的成功之道(如跆拳道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的传播),实现中国武术海外传播的创新性发展。

进而言之,“一个国家、民族只有积极与其他国家展开文化交流,吸取世界文化的成果,才能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获得更快的发展[12]。”为了让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能更好地认识、了解、接受、习练并传播中国武术,我们应该做出一定的前期考察工作,对当地的民俗、民风、民情以及当地对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的认知度进行深入研究;既要关照历史经验,也要了解当下情况,细化中国武术与沿线不同国家的武技、格斗类项目和运动形式的交流、互动以及合作关系,采取差异性策略予以应对,做到区别对待;区分沿线不同国家的内部文化交流制度和规范,及时做好调研过程中的反馈与交流工作,形成与当地文化的良性互动,确保中国武术的宣传、传播与交流活动能够因时、因地、因人去开展。同时,势必要坚守中国武术的文化立场和主体意识,在适度吸收、融汇当地文化的同时,有效促进不同文化成果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3.4制度建设:完善顶层设计,引导基层探索

“中国武术丝路行”发展的主动力在于政府的推助。“中国武术丝路行”的顶层设计,要以与沿线国家的文化发展战略对接,推动构建区域合作机制一体化框架为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国武术丝路行”的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制定以武术为载体的文化交流活动的中长期战略规划,落实好与沿线各国政府部门的文化合作协定,并在协定中纳入“中国武术丝路行”的内容,以文化合作交流的形式,加快“中国武术丝路行”的脚步。另外,我们要借以孔子学院在海外的独特优势加大对“中国武术丝路行”的宣扬。鉴于有些沿线国家的孔子学院已经开设了武术课程,因此“中国武术丝路行”并非从零开始,而是在现有合作基础上的延续与升级。孔子学院不仅是语言机构,更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平台和窗口,我们要以孔子学院为媒介,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消除对彼此间文化的偏见和分歧,增进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行为之间中国武术的交流与传播。

除了政府部门要不遗余力地推行“中国武术丝路行”之外,同时要注意发挥中国武术国际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等各种民间武术组织和个体的作用与力量。将沿线国家的民间武术组织和传播中国武术的个体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资源库,并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针对管理、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派业务素质过关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正确引导这些基层组织和个体进行一线探索,对“中国武术丝路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政府部门,通过国家、民间组织和个体等多股力量形成“多位一体”的立体化传播模式,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从而加深沿线国家对中国武术的认识、认知与认同,为“中国武术丝路行”的开展保驾护航。

4结语

当下,中国正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高歌猛进。在这一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人群命运发生根本改变的、人类历史亘古未有的社会大变革中,中国文化完全能够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固有的文化资源,不断进行自我生长、自我代谢并实现当代的文化自我创新。在建设“一带一路”,推动中华文明在亚欧大陆二次传播,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丝路行”的提出与践行既是这个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也是民族文化复兴在新的历史拐点做出的必然的路径选择。“中国武术丝路行”将会促进亚欧多维文化的交流、互融与共生,其所折射、蕴含、内化出的武术精神、价值取向、和合思想以及文化力量既是实现中华文化世界传播的理论基石,也是构建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文化源动力。通过发展,中华武术也必将实现新时期的自我重构,从而推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复兴,这将是以中国武术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蔡武.坚持文化先行建设一带一路[J].求是,2014(9):44-46.

[2]中新网.约瑟夫-奈.推广中国软实力应以儒家文化为先.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6/03/content_4640427.htm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8.

[4]刘俊田,等注译.四书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405.

[5]李秋发.中国梦的世界图式:建设和谐世界新解[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4:11,47.

[6]段亚兵.文明纵横谈[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37.

[7]韩政,王岗.近代以来中国武术从“草根文化”到“符号文化”的历史变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6):50-55.

[8] 王岗.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2-20(5).

[9]崔莉萍.基于“一带一路”推动中华文明在欧亚大陆的再传播[J].新闻大学,2014(5):96-101.

[10]光明网.习近平用“和”文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http://difang.gmw.cn/cq/2015-08/08/content_16594528.htm.

[11]周凯.全球化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的对外传播[J].对外传播,2015(3):18-20.

[12]陈惠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特质及其当代意义[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2):68-72.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院项目(WSH2014C002)

收稿日期:2016-04-15

作者简介:吕笑蓉(1976-),女,浙江永康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文章编号:1004-3624(2016)04-0005-05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Communications Mechanisms of the Silk Road of Chinese Martial Arts——based on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tudies on the Belt and Road

LV Xiao-rong,LUO Hong-bin

(1.Zhejiang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310053, China;2.PE Department,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Belt and Road strategy are designed and comstracted by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based on view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dream,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speed up the culture of "going out," so as to improve our level of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jor strategic.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external analysis of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foundation, used the methods of utilization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tic , discussed the connotation cultural strength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silk road l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nese martial arts silk road line was a critical step toward to achiev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It would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glob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Wushu. Finally, thinking of the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silk road line, Chinese martial arts should b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lt and Road. The goal, cultural position, path sel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builded Kong Zi college, culture communication entities such as the carrier, spread multiple integrated, should beuse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disse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better for Chinese culture going out playing under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solid and effective.

Key words:Belt and Road;Chinese martial a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文化传播一带一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