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例治疗失败梅毒患者血、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结果分析
2016-02-09吴春丽裘新民梁丽贞严永兴
张 艳 吴春丽 瞿 镔 裘新民 梁丽贞 严永兴
260例治疗失败梅毒患者血、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结果分析
张 艳 吴春丽 瞿 镔 裘新民 梁丽贞 严永兴
梅毒;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感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性疾病。目前研究[1]发现梅毒感染后机体对梅毒螺旋体的免疫学效应在疾病的发展、痊愈中起作用,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特定的免疫调节和杀伤功能,在机体抗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梅毒发病率的升高,经正规驱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治疗失败的报道增多[2-4]。本研究通过检测260例治疗失败梅毒患者血清、脑脊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10(IL-6、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其病程中免疫应答的变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4年12月于本院皮肤科性病门诊就诊的梅毒患者312例,其中治疗失败梅毒患者260例,男93例,女167例,年龄19~72岁,平均(35.8±13.6)岁,病程0.7~2.4年,平均(1.33±0.82)年;梅毒治疗后血清转阴患者52例,男31例,女21例,年龄18~70岁,平均(32.2±14.7)岁,病程0.6~1.5年,平均(1.02±0.75)年。健康对照组为本院同期健康人群30名,男16名,女14名,年龄18~46岁,平均(28.6±9.5)岁,经梅毒初筛的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均为阴性。260例治疗失败梅毒患者确诊神经梅毒41例,男25例,女18例;非神经梅毒219例,男67例,女152例。其中有症状神经梅毒22例(麻痹性痴呆6例,脑膜血管梅毒10例,视神经梅毒2例,脊髓痨3例,胃肠危象1例),无症状神经梅毒19例。所有梅毒患者、健康人群均排除艾滋病等其他感染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性。三组人群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梅毒诊断标准[5]:均曾有冶游史;具备梅毒临床症状及体征;经RPR、TPPA检测均为阳性。梅毒治疗失败标准:按治疗指南应用长效青霉素或普鲁卡因青霉素驱梅治疗至少1个疗程,治疗后6个月复查RPR滴度不能下降4倍或升高,排除再感染者考虑治疗失败。梅毒治疗后血清阴转:符合梅毒诊断标准经正规治疗后第6个月随访复查血清RPR试验阴转且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的患者。神经梅毒诊断标准[6]:无其他已知原因所致的符合神经梅毒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10×106/L,蛋白量>500mg/L,且无其他引起这些异常的原因;脑脊液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或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阳性。
1.2 方 法
1.2.1 血清检测 IL-6、IL-10、TNF-α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购于上海明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集患者静脉血2mL于无菌负压干燥管中,静置待血液凝固后,以30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清,转入Eppendorf管中,置于-20℃保存备测。所有细胞因子检测操作按说明书进行,450nm测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浓度。
1.2.2 脑脊液检测 260例治疗失败梅毒患者均在签署同意书后采集脑脊液标本。常规腰穿,用无菌试管接取7mL脑脊液,分别作脑脊液IL-6、IL-10、TNF-α、RPR、TPPA、VDRL、FTA-ABS检查。脑脊液IL-6、IL-10、TNF-α检测方法同血清。RPR试剂盒由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TPPA试剂盒由日本富士株式会社提供;VDRL试剂盒由美国BD公司生产;FTA-ABS试剂盒由爱尔兰 Trinity Biotech PLC生产。检测参照试剂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均以(±s) 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失败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阴转组(P<0.01)及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阴转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水平比较(pg/mL)
2.2 治疗失败梅毒患者血清、脑脊液IL-6、IL-10、TNF-α水平比较 神经梅毒组患者血清、脑脊液IL-6、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神经梅毒组(P<0.01)。见表2。
3 讨论
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累及多个组织和器官,也可长期处于隐性状态。近年来有较多报道梅毒患者经正规驱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治疗失败者。梅毒治疗失败的原因众多,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未及时治疗等有关[6],早期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15%~40%最终可发展为神经梅毒,神经梅毒的早期误诊和漏诊率较高,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特异性症状少,以至被称为“伟大的模仿者”[7]。我们前期研究[8]也发现经正规驱梅治疗失败梅毒患者神经梅毒发生率达15.8%,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治疗失败的梅毒患者,早期发现,早期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提高治愈率。
表2 治疗失败梅毒患者血清、脑脊液IL-6、IL-10、TNF-α水平比较(pg/mL)
有关梅毒的各类研究中,临床免疫学是研究热点之一,但在梅毒病程中,细胞免疫效应发生着极其复杂的变化。研究[9]表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对梅毒螺旋体十分重要,而细胞因子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信使,在梅毒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细胞因子IL-2、IL-12、干扰素-r(IFN-r)、IL-6、IL-10、TNF-α等作为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炎症介质参与了机体的病理生理反应。如IL-2有助于增强梅毒患者的免疫性T淋巴细胞,NK细胞等分化增殖,在清除梅毒螺旋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0],梅毒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这些细胞因子是机体感染梅毒后的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炎症介质,参与了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的病理、生理反应[11];IL-10可促进Th 2型细胞因子模式的发展,参与免疫应答,IL-12水平变化与梅毒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及病程密切相关[12]。其中辅助T细胞1(Th 1)型细胞因子,如IL-2、IL-12、IFN-r等,可促进机体的细胞免疫;而辅助T细胞2(Th 2)型细胞因子IL-6、IL-10、TNF-α等,可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9]。Th2型免疫应答与TP感染的病程进展持续性和慢性有关,同时梅毒患者的免疫,早期以Th 1型免疫应答为主,随着病情进展,Th 1型免疫应答逐渐减弱,Th 2型免疫应答占据优势,最终发生Th 1/Th 2免疫应答失衡,即由Th 1 向Th 2方向漂移,Th 2型抑制性免疫应答增强的同时抑制了Th 1型免疫反应,这种免疫抑制现象的出现在降低机体清除TP能力的同时也影响梅毒的疗效与预后[13]。因此临床细胞因子的测定对于梅毒患者免疫状态、病情判断有一定的价值。本研究发现260例治疗失败组患者血清辅助T细胞2(Th2)型细胞因子IL-6、IL-10、TNF-α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阴转组(P<0.01)及健康对照组(P<0.01);其中神经梅毒患者血清、脑脊液辅助T细胞2(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非神经梅毒患者组(P<0.01)。表明治疗失败患者细胞因子IL-6、IL-10、TNF-α参与了梅毒的发病、发展过程,随着病程进展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一定抑制。早期检测、早期发现,一方面能够使临床对梅毒患者全身或局部的机体免疫状况有正确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指导临床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1]Bernardeschi C,Grange PA,Janier M,et al.Treponema pallidum induces systemic TH17 and TH1 cytokine responses [J].Eur J Dermatol,2012,22(6):797-798.
[2]Zhou P,Li K,Lu H,et a1.Azithromycin treatment failure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philis patients in Shanghai [J].Sex Transm Dis,2010,37(11):726-729.
[3]刘淮,刘景桢.再谈梅毒的治疗[J].皮肤病与性病,2013,35(4):200-204.
[4]叶兴东,戴向农.梅毒治疗后血清学转归及其影响因素[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41(2):133-136.
[5]樊尚荣,李健玲.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梅毒治疗指南[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461-463.
[6]瞿镔,王向东,刘继峰,等.229例梅毒患者临床和脑脊液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2):72-74.
[7]Fonollosa A,Ciralt J,Pelegrin L,et al.Ocular syphilis-back again:understanding recent increases in the incidence of ocularsyphilitic disease[J].Ocul Immunol Inflamm,2009,17 (3):207-212.
[8]严永兴,袁艳蓉,梁丽贞,等.260例治疗失败梅毒患者脑脊液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56-58.
[9]王琪,于瑞星,尹跃平.细胞因子在抗梅毒免疫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41(1):61-63.
[10]Zhao F,Wu Y,Zhang X,et al.Enhanced immune response and protective efficacy of a Treponema pallidum Tp92 DNA vaccine vectored by chitosan nanoparticles and adjuvanted with IL-2[J].Hum Vaccin,2011,7(10):1083-1089.
[11]曹双林,傅玲玲,符梅,等.二期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34(6):423-424.
[12]强娣,季必华,慈超,等.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和IL-12水平及相关性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34 (1):21-25.
[13]程玉燕,杨森.细胞因子与梅毒免疫学研究进展[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40(6):396-398.
(收稿:2015-11-01 修回:2015-12-10)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张艳、吴春丽、梁丽贞、严永兴)、皮肤科(瞿镔、裘新民)(杭州 310009)
严永兴,Tel:1377747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