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2016-02-08莫敏妮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异常情况危重输液

莫敏妮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梧州 543000)

改良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莫敏妮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梧州 543000)

目的 分析改良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危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常规组选择四肢浅表静脉穿刺置管方案,实验组选择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方案,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静脉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67%,常规组为80.00%(P<0.05);实验组一次穿刺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较短(P<0.05);另外,实验组静脉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病情危重的患者采取改良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实践推广。

危重;抢救;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

对于病情较为危重的患者来说,静脉输液技术是抢救该类疾病患者的重点与难点内容,静脉输液治疗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生命是否能够延续[1-2]。因反复穿刺、水肿、血管不明显、血管硬化、低蛋白血症等导致外周血管条件差,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静脉通道有利于保证药液快速输注至患者体内,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课题[3]。患者由于经济压力、恐惧等多方面顾虑拒绝行PICC、锁骨下静脉穿刺等,为此,本次研究对危重患者分别采取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与四肢浅表静脉穿刺置管方案进行临床治疗,探究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危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医护人员同所有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了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意义等,获得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纳入本次实验。

常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4.23±3.25)岁;疾病类型:上消化道出血12例,急性胰腺炎5例,肝癌7例,肝性脑病4例,肝肾综合征2例;实验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54.65±3.88)岁;疾病类型:上消化道出血13例,急性胰腺炎4例,肝癌8例,肝性脑病2例,肝肾综合征3例。分析两组危重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能建立静脉通路,采取静脉留置针22G静脉穿刺置管,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超过4天。实验组选择改良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案进行治疗。对患者颈外静脉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协助患者去枕平卧,肩部垫以薄枕,头后仰15°~30°并偏向置管对侧,用蘸有山莨菪碱注射液的棉球,擦拭颈外静脉局部皮肤4下,常规消毒皮肤待干,用左手食指中指压迫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以下,拇指拉紧穿刺点下方的皮肤,采取静脉留置针22G,开封后不要用任何一种药液进行排气,将一次性真空采血针插入留置针尾部肝素帽内,留置针尖斜面完全进入皮肤后,将一次性真空采血针的另一端插入一次性真空采血管内,同时嘱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憋气。留置针内形成一定负压,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前进1~2 mm调整穿刺针到回血最佳,退出少许针芯,右手持针翼将导管与针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中,左手缓慢退出针芯,保留套管针于颈外静脉内,采血量足够时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液,记录患者的穿刺时间,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并嘱咐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

对常规组采取四肢浅表静脉穿刺置管方案,进行穿刺置管后妥善固定,两组患者均采取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作为封管药物,并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所需时间(从消毒到穿刺成功算)、一次穿刺成功率、与静脉置管异常情况(包括静脉炎、渗出、堵管等)发生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次穿刺所需时间与穿刺成功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所需时间与穿刺成功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次穿刺所需时间与穿刺成功率比较

2.2 两组异常情况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异常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异常情况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对于危重患者来说,临床上进行抢救时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血容量不足时引起血管塌陷、浅表静脉进行反复穿刺具有较低的可选择性、肢体活动较多时不建议留置等[4-5],导致延误了患者最佳的抢救时间。其中颈外静脉是人体颈部最大的一类浅静脉,主要位于下颌角后方垂直下降,对该部位进行穿刺置管的位置恒定、管径较为粗大、弹性较佳等,且在充盈状态时的直径可达到0.8~1.0 cm[6-8];当出现紧急情况时,穿刺成功的概率较高;再者,颈外静脉相距上腔静脉的距离较近,血流速度较快,可有效发挥出药物的治疗效果。另外,对危重患者采取改良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治疗时还需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可将感染几率降至最低。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循手卫生,穿刺前对皮肤严格消毒两次,并在穿刺成功后对穿刺部位与留置针体进行常规消毒,有利于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对患者静脉推注药物或者反复给药的过程中速度不宜过快,以免药物对患者血管内膜造成刺激引发身体疼痛感[9-11]。(3)穿刺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及面部情况,如出现异物阻塞气道或呼吸异常,应立即停止穿刺,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均采用留置针穿刺置管治疗,其中常规组选择四肢浅表静脉穿刺置管方案,实验组选择改良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方案,结果显示,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达到96.67%,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P<0.05),实验组一次穿刺时间相比常规组明显较短(P<0.05);另外,实验组异常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情况可知,对病情危重的患者采取改良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降低静脉置管异常情况发生率,为外周静脉条件差但拒绝行深静脉置管的危重患者提供静脉用药通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实践推广。

[1] 张桂敏.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意义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6):2236-2238.

[2] 韦立梅,王孟云.颈外静脉置管在神经内科危重症及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57-158.

[3] 张月倩,赵书敏,鱼晓清,等.颈外静脉穿刺在肝胆外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4):59.

[4] 李雪玲.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与预防及护理[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2):96-97.

[5] 栗 蓉.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现状[J].天津护理,2014,22(4):371-372.

[6] 胡 艳.老年患者不愿使用静脉留置针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4):117-118.

[7] 田 苏,李晓燕.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131-132.

[8] 张荣梅,陈志飞.26例小儿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5):978-979.

[9] 朱俊霞.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4):55.

[10] 李 艳,叶改花.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3,33(2):152-153.

[11] 许秋嫦.浅静脉留置针2种操作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25.

本文编辑:鲁守琴

R472

B

ISSN.2096-2479.2016.10.085.02

猜你喜欢

异常情况危重输液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基于仿真计算的城市燃气管网异常情况分析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几种常见的线损异常情况及对策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颈枕输液袋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