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6-02-08马丽红
马丽红
(张家港澳洋医院有限公司杨舍分院,江苏 苏州 215600)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马丽红
(张家港澳洋医院有限公司杨舍分院,江苏 苏州 215600)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展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明显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可提升护理满意度。
风险管理;手术室护理;效果
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进步,患者及患者家属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做好手术室风险管理,能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水平[1]。基于此,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手术室的60例患者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30±3.5)岁;其中妇产科15例(包括剖宫产手术、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手术、子宫附件手术),普外科7例(包括阑尾切除术、乳腺根治术、甲状腺囊手术等),骨外科8例(包括骨折内固定术、小截趾术、髋关节置换术等),疼痛科8例(神经射频消融术)。研究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30±3.5)岁;其中妇产科14例,普外科6例,骨外科10例,疼痛科7例,手术类型与对照组无差异。排除严重原发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精神障碍、交流障碍患者。参与此次手术室护理护士4名,均为女性;主管3名,护师1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中之前,为其开展相关的手术指导,带领患者进入手术室,指导患者术中配合。对患者家属进行术后注意事项讲解,防止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研究组患者采用手术室风险管理。具体如下:(1)风险鉴定。进入手术室前,针对患者手术类型进行风险鉴定,按照相关制度,核对患者个人基本信息,确保与手术通知单一致。信息核对后,查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状况,观察是否存在异常或者药物过敏。征询患者或者家属患者既往手术史和药物过敏史。(2)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的严重性和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对患者手术期间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评分,并针对患者手术存在风险概率采取应对措施。(3)控制风险。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提前做好术前准备,核对手术所用的各项医疗器材及设备,准备好抢救药品,确保各项准备物品齐全。为减轻患者术中不适,帮助患者手术体位固定时,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在手术时,协助医生,充分暴露手术视野,积极配合手术医生各项手术操作。手术结束后,查看患者伤口缝合情况,核对器械数量,防止残留患者体内。对需要输血患者,仔细核对输血袋号信息,无误后使用。手术中发掘异样需及时通知手术医生,安排急救措施。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期间风险意外的发生情况,待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发放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85~100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满意,不满意为60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取得的护理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比较 [n(%)]
2.2 两组患者风险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护理期间风险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0.0%,且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与对照组的7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2-3],能明显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也可明显改善医患关系,对患者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李亚玲.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5,27:184-186.
[2]孙丽娟,金 花.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12:193-194.
[3]于介然.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24:184+187.
本文编辑:孙春宇
R472.3
B
ISSN.2096-2479.2016.09.1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