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

2016-02-08余华荣周灿芳雷百战

广东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融合旅游农业

余华荣,曹 阳,周灿芳,刘 序,雷百战

(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

余华荣,曹 阳,周灿芳,刘 序,雷百战

(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作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在产业融合理论指导下的有益实践。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在产业融合和优化升级的背景下,农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分析休闲农业旅游融合的动力、过程、效果,分析广东农旅产业融合的现状及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现代农业和旅游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现代农业转型

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信息技术产业领域[1]。一些西方国家在技术革命驱使下出现了产业融合,进而开始对产业融合理论展开研究。目前产业融合远不限于高新技术产业,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向传统化、自然化和生态化转变,休闲旅游与现代农业有机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延伸融合形成了休闲农业旅游这一新型业态。

休闲农业旅游是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已经成为休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作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2],也是在产业融合理论指导下的有益实践。我国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2001年,农业旅游首次被正式提出,与工业旅游一并被国家旅游局列为 2001年的旅游工作要点。2009 年,国家明确提出要通过加强旅游业与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互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2014 年,国家为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指出要推动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通过产业融合进一步拓展旅游发展空间。2015 年,国务院明确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农业与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互联网+农业”新业态[3],以产业融合形式推动农业与旅游业转型升级。

目前,休闲农业旅游作为拓展农业功能和拉动内需的新引擎,在全国范围内生命力强劲,发展势头良好。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 400亿元,从业人员790万,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4]。“十二五”时期休闲农业旅游的游客接待数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均超10%,休闲农业品牌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仅农业部就创建了149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86个示范点,推介了140个中国最美休闲乡村,247个中国美丽田园和1万余件创意精品。

广东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也方兴未艾。自2014年农业部开展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以来,广东信宜市八坊村、汕头市潮南区东华村等10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韶关市翁源县和梅州市平远县获评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广东休闲农业旅游仍将是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伴随着广东休闲农业旅游快速发展,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产业链过短过窄,与地方特色、文化、工艺等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问题[6]。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准确把握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即农旅融合互动没有到位,没有形成一个新型的产业系统,没有真正形成产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

因此,本研究从产业融合的角度,选取广东有代表性案例广州市从化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从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突出问题、融合条件及融合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广东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做出理性判断,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东休闲农业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广东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

1 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的现状及过程分析

1.1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动力

改革开发以来,广东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大量城市居民对乡村田园生活产生向往。伴随着农业功能的拓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农业与旅游业互相渗透、互相关联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因素主要体现在需求拉动、投资推动、政策驱动3个方面。

1.1.1需求拉动 市场需求是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动力因素。2015年,中国休闲农业旅游的游客数量达13亿人次,旅游收入3 200亿元[7]。据国家旅游局预测,未来5~10年,我国休闲农业旅游接待可达20亿人次,其中农民直接接待可达10亿人次,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很大,正成为中国旅游发展的核心力量。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州市从化区旅游人数达1 976.08万人次,年均增长14.1%;全年共接待游客1 500万人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约占50%;旅游总收入近50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约占30%。从化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1.1.2投资推动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广东休闲农业旅游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放休闲农业市场。一方面政府资金加大投入,园区道路、排灌、电力、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相继实施了花卉大道、花卉大桥等大型基建项目,完善了园区主要观光道路、核心区域的农田水利排灌设施建设以及村容村貌建设等,大大提高了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从化在农家乐、休闲度假、特色小镇等领域,吸引了天适樱花、宝趣玫瑰园、大丘园农庄、田心社等企业及社会资本进驻,打造了一大批优秀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2015年,西和村全村正在进行村庄整理,财政资金投资300万元整饰建筑外立面,已完成全村的70%;投资130万元的玫瑰广场、1 000多万元的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工程正在施工中;樱花广场、竹林公园、2 000 m2的停车场、绿化景观、休闲步道、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工程正在设计建设中。大量资金的投入,为休闲农业旅游的产业融合提供了资金保障,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1.1.3政策驱动 在政策方面,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广东省加大对休闲农业旅游扶持力度,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出台一系列引导规范。例如为入驻休闲农业项目,从化区为企业提供优惠的财政与金融政策支持;在规划方面,政府编制休闲农业旅游总体规划;在技术方面有针对性的为相关产业提供指导。从化各级政府通过举办“生态文化旅游节”、“荔枝节”、“玫瑰节”、“樱花节”等以花、园艺为主题的博览会,以花为媒,加强宣传,扩大休闲农业旅游影响力。此外,还成立了美丽乡村群片区协会,指导农民积极有序参与开发农家乐、农家旅馆,推动片区旅游开发,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

1.2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过程

1.2.1产业关联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就是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这两大产业对接的过程[8]。从农业产业来看,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农林牧副渔等传统农业丰富,农业生产类型多样,农耕文化地域特色明显。从图1可以看出,从资源的角度,广东现代农业乡村景观、特色产品、农村村落通过资源整合,为旅游业提供田园风光、特色美食、创业基地;从文化的角度,农业的特色产品、生产经营为旅游提供农耕体验、乡土文化、农业科技、水乡文化。广东的现代农业为旅游业提供资源和载体,旅游为农业提供服务和产品,完美地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满足游客对休闲农业旅游的需求,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图1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关联图

1.2.2创新整合 推进资源与产业协同发展,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将资源与产业进行有效整合,将农业景观、农业民俗、古村落、养生文化等方面将作为休闲农业旅游融合的支撑基础。从图2可以看出,“十二五”期间,从化区围绕花卉、果树、蔬菜等主题,构建不仅涵盖花卉苗木新品种研发、工厂化育苗、展销、保鲜物流等,而且可以从农业领域延伸到食品、化妆品、养生产品的精深加工领域。通过在果菜花等产业内部和外部进行联动,建立花卉展示交易、现代仓储物流、科普教育和乡村休闲度假、生态养老疗养区、大学生产业孵化区,打造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图2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创新融合路径

1.3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效果

1.3.1主导产业突出 从化区花卉产业经过十几年的经营,承接了芳村、顺德、南海等花卉生产企业,成为广州较大规模的新兴花卉产区,多肉植物和小盆栽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通过不断拓展花卉产业,延伸产业链,小盆栽起初在企业规模种植,在行业内起到引领作用,价格是全国市场的标杆。落户花卉企业签订合同面积约867 hm2,已投入生产面积超过867 hm2。通过从化万花园农旅产业融合前后情况(表1)的对比可以看出,2015年整个园区的产值已经超过6亿元,目前产量占全国60%~70%,一年可不间断提供2 000多万盆,数量居全国前3。2016年巢蕨全国市场容量300万~400万盆,其中60多万盆来自从化。由此可见,从化区已经形成了以生产鲜切花、兰花、盆花、种苗、特色苗木为主体的格局。

表1 从化万花园农旅产业融合前后对比

1.3.2促农增收明显 自2005年,从化区实施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战略以来,构建了农旅融合的生态产业链,形成了多元化的农民增收格局。2005年以前,万花园范围内的土地以种植荔枝、水稻为主,荔枝大小年明显且市场价格不稳定、果农的效益比较低(如丰年价低,小年价虽高但荔枝产量低)。园区推动退果还田工作后,实施花卉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随着企业相继进驻园区,吸收了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带动了旅游业和周边餐饮业、农副产品销售的发展。目前,万花园核心区花卉企业共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约5 000人次(含临时劳动力),其中,固定劳动力约2 000人。为村民带来地租收入的同时,还增加了村民务工性工资收入和第三产业收入。据统计,2015年,园区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达18万元,高于从化市人均纯收入水平,有效促进了区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3.3经济效益显著 农业与旅游业产业融合,经济效益因产业升级实现了效益叠加。一方面,由农产品到加工产品实现了第一次升值,经过包装创意实现第二次升值,附加上旅游服务、通过游客购买之后,既节约了物流成本,也实现了第三次升值[9]。同时,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延伸到农田、作坊等乡村资源和环境中,实现了效益的多元化。依托园区良好的产业优势和明显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园区紧抓美丽乡村建设机遇,加快发展以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亮点的旅游业,逐步在发展乡村旅游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提高片区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形成了以兰花、樱花、玫瑰花和火龙果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据统计,2015年西和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0万元,村内景区共接待各地游客80多万人次,仅2015年春节假日期间,天适樱花园1家景区接待游客就达10万人次以上,带旺了当地旅游服务餐饮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3.4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 广东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已有10来年,有效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面貌的改善和农村生活的提高。截至2015年,从化已建立30多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从事餐饮、住宿的乡村农庄300多个。2016年,从化进一步拓展产业功能,挖掘园区花卉文化,促使园区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发展,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启动特色小镇和省级农业主题公园建设。从化区通过休闲农业旅游融合,经过多年的建设,以村容村貌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探索出了一条涵盖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农业公园、绿道、休闲企业串联的现代休闲农业旅游新模式,为广州乃至全国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美丽乡村群建设提供了借鉴经验。

2 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主要问题

2.1 农村生态环境破坏

经过多年发展,随着农业企业集聚和旅游客源的增多,不论是小型农家乐还是大型休闲景区,都存在对乡村、对农业原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休闲农业旅游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就是优美的环境、田园的景观和淳朴的感觉,因此,开发中一定要注意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田园景观的破坏和乡村环境的城市化[10]。

2.2 多部门协调管理统筹难

休闲农业旅游的建设,涵盖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个产业领域,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因涉及农业、林业、旅游、文化、规划、国土、建设等多个不同职能部门的管辖,工作重心、出发点和利益不完全相同,会出现许多难以协调、分割管理的情况,资金分配、项目建设统筹难度大。

2.3 经营模式产品单一

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盈利点以农业观光、农事活动等为主,农家乐经营模式单一,消费特征以“一顿饭、一日游”和“节假日、花果期”方式为主,“过夜经济”尚未形成规模[11]。休闲度假、食疗养生、园艺科普方向的多元化产品仍有待进一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农旅深度融合、质量安全可追溯,集艺术性、纪念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农特旅游商品的生产、营销体系尚不完善,产品设计上融合不够,民宿、婚庆各业态需要进行合理协作和衔接。

2.4 综合性人才匮乏

产业融合和产品创新的现状迫切需要一支高水平的从业队伍和研发队伍。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尤其缺少懂农业经营、旅游策划、文化创意和园区管理的人才。在农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结合的过程中,挖掘广东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农业旅游创意产业化开发,以及特色旅游产品的研发、有力的宣传营销和系列推介活动等[12],都需要实践经验丰富、能力强、素质高的设计、管理人才。

3 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3.1 实施顶层设计,强化政府服务

加快休闲农业旅游顶层设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顺应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需求,尽快制定“农业与旅游、文化、服务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形成有利于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等软硬件条件建设,提升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层次。延伸休闲农业产业链,出台行业标准和引导鼓励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模式的优化与创新的扶持政策,促进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3.2 加强产品创新,营造农旅特色品牌

围绕广东农业特色资源,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实现旅游资源的体系的纵向横向一体化。积极举办农事节庆,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围绕不同的主题,营造农业旅游大氛围。在节庆活动上,加快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培植农业旅游和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如今一些特色农业旅游地已经初具品牌。例如,从化区每年举办杨番薯节、杨梅节、荔枝节、竹笋节、青梅节、三华李节、红叶节等花果节庆活动成为从化特色品牌。在未来需要充分借鉴经验并立足地方特色,打造更多休闲农业旅游地品牌。

3.3 加快主体培育,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围绕休闲农业旅游生态产业链,加大综合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聘任农业旅游首席专家,成立专家团队,加强培训指导,研究编制规划,策划农旅项目,探索发展模式,以提升农业旅游水平。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加强农业旅游项目主体培育,依托协会、村、主管部门等组织企业和村民外出考察学习,提升经营理念,举办农业旅游经营主体培训班,提高经营者经营水平。强化休闲农业园区企业运作,加快引入一些有实力、有理念、有竞争力、有自主创新能力、有战略意义的企业来运作农业园区、旅游景区。整合产业链,丰富产品库,发挥其规模效应、规范效应、品牌效应、带动效应,提升整个农业、旅游产业的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农业、旅游产品的附加值。精心策划,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将实力强的农业企业、旅游企业、乡村经营企业等联合起来,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较为完整的农业旅游文化产业链,增强竞争力。

3.4 创新融合模式,打造产业融合新业态

新业态是未来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民增收的新空间。农业公园、农村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农村养老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初露头角、需求巨大。围绕广东农业“一镇一品”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农业公园、新农村示范点等抓手,创新“农业+旅游+文化+新农村”模式[13],打造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新业态。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开发信息手机APP,在手机上实现园区企业、村庄和农家乐在线查询功能,为使用者提供游客定位和农庄地图导航服务,季节性推荐休闲乡村旅游线路,打造最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度假地。

3.5 促进多元增收,健全利益分享机制

切实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农民成为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主体。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主导、协调、监督等职能,把建立公平的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机制作为重要内容,兼顾农民与投资企业间的利益。支持引进电商,发展星级酒店、特色民宿、创意村居,创新型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新业态。支持通过盘活闲置房屋、农村老宅老院、集体建设用地等资产资源培育农民增收新业态[14]。加大对当地农民的培训辅导,调整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培训、农业技能培训等项目资金安排,支持新业态人才培训、认定和就业工作,帮助他们提高经营和服务水平,成为当地旅游的服务主力,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 周昌芹.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2] 司嵬,陈云川,张哲乐,等.成都市龙泉驿区农旅产业耦合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2014(3):50-59.

[3] 周军,吉银翔.农旅融合视角下传统农业园区的转型与重构—— 以南京滁河大农业园区发展规划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5(12):540-544.

[4] 冯建国,陈奕捷.以休闲农业为核心,带动都市农业产业结合[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4):61-65.

[5] 张英,陈俊合,熊阎.旅游业与农业耦合关系研究及实证—— 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6):109-113.

[6] 戴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融合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 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2016(3):40-43.

[7] 马晓河.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N].农民日报,2015-02-10.

[8] 何勋.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耦合的动力机制及其发展模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41-44.

[9] 叶春东,周维.农旅综合体初探[J].旅游管理研究,2014(11):24-25.

[10] 刘晓明.产业融合视角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4(5):187-192.

[11] 谢婷轶.广州都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2015(9):14-19.

[12] 张蓓.都是农业旅游游客满意度与忠诚度实证分析—— 基于广州农业旅游景点的调查[J].中国农村经济,2012(12):80-93.

[13] 袁中许.乡村旅游业与大农业耦合的动力效应及发展趋势[J].旅游学刊,2013(5):80-86.

[14] 孙喜娇,许东.辽宁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及产品创新研究[J].农学学报,2014(11):114-117.

(责任编辑 崔建勋)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in Guangdong province—A case study of Conghua,Guangzhou

YU Hua-rong,CAO Yang,ZHOU Can-fang,LIU Xu,LEI Bai-z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

The idea of “the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and strong agriculture”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al tourism,is also a useful practi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ory of industrial integration.At present,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has slowed down,and the economic structure has continuously optimized and upgraded.In the context of the industry integra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y,agriculture is also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Taking Conghua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riving force,process and effect of industry convergence,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of Guangdong agricultural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final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leisure agriculture tourism;industry convergence;modern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F303.3

A

1004-874X(2016)12-0186-07

10.16768/j.issn.1004-874X.2016.12.029

2016-10-05

广东省科技星火计划项目(2013B020314005)

余华荣(1979-),女,硕士,助理研究员,E-mail:279485147@qq.com

曹阳(1978-),男,硕士,助理研究员,E-mail:5886902@qq.com

余华荣,曹阳,周灿芳,等.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12):186-192.

猜你喜欢

融合旅游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