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低碳城市规划手段研究
2016-02-08霍鑫超杨海松丁艳丽
霍鑫超 杨海松 王 重* 薛 辉 丁艳丽
(1天津市新金融低碳城市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4502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450)
城市化背景下低碳城市规划手段研究
霍鑫超1杨海松2王 重1*薛 辉2丁艳丽1
(1天津市新金融低碳城市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4502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450)
目前,低碳城市已成为各国城市发展的方向,很多城市已开展了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及建设实践。低碳城市主要通过统筹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低碳交通模式、绿色建筑、绿色能源和城市碳汇系统来实现构建低碳城市的目标。
低碳;能源消耗;碳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短缺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城市,因而,低碳发展关键性因素是低碳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
1 低碳城市规划模式
低碳城市指在城市应用一定的低碳技术,实现节约能源和有效减少碳排放的目的。低碳城市规划措施主要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从而建立资源节约且环境友好的社会。低碳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进行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包括发展模式、途径、规划方法、政策治理方式等方面[1]。
2 降低能源消耗的规划手段
2.1 空间布局
我国城市运行能耗较高且效率低,因而探索科学、合理、有序的城市空间结构成为城市低碳规划的关键因素。根据我国城市现状,组团式的空间布局有利于大城市的发展。这种空间结构主要是合理,有序的疏导主城区和功能集中区(如商业区)密度过高的人口,通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从而减缓大城市的膨胀速度,削弱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能源消耗。
我国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2],建立低碳城市应以建立低碳产业体系和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为关键步骤[3]。低碳产业体系是指一个地区或城市具有的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的产业结构或产业体系[4]。以产业结构为出发点,南通主要在农业、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方面实现了低碳产业体系的构建,达到了降低能耗的目的,并且这一举措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5]。
2.2 低碳交通
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城市交通的碳排放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调查显示,汽车尾气对大气造成的污染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染,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碳排放在城市总体碳排放中的比重还会上升。目前城市内部综合交通规划力求实现地铁、城铁、机场、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方式“零换乘”,从而减少交通能耗,缓解大气污染。外围交通规划主要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高速公路为辅的模式,建设城际高速立体交通网络布局。中新天津生态城提出了绿色出行大于90%的目标,确立了以公交、自行车、步行为最佳方案的低碳、环保交通模式,将TOD模式应用到城市轨道交通中,建立轨道交通为主、大运量交通为辅的公交体系。除此之外,生态城区鼓励政府和市民选购和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减少私家车出行的低碳规划方案。
2.3 绿色建筑
据统计,建筑物产生的总能耗已占据社会总能耗的20%以上。有专家主张在城市规划设计时推行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结合各地气候条件和城市发展需要研究制定一套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标准,从而实现以绿色建筑替代传统建筑的目的,绿色建筑规划主要包括建筑节能法规的设立;建筑节能设计评价标准的制定;新能源和低能耗、超低能耗技术的应用;环保且高性能建筑材料的使用。
2.4 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包括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电、水电、氢能、沼气、海洋能、燃料电池、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绿色建筑中,太阳能的利用是必要的,也是多样的,有供电、采暖、热水、制冷等多种用途。地热能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熔岩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是一种地球内部能源。现今人们对于地热能的直接利用主要是供暖、热水、养殖水产、温室控温等。采用这种供暖方式能大大降低能源投入成本且不对环境造成污染,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风能是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匀产生温差引起空气对流运动,从而形成风能。风能在绿色建筑中发挥的作用,首先是直接利用自然通风来调控建筑的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其次是利用风力发电,这是一种把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3 增强碳汇能力
碳汇是指由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将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的过程。碳汇主体是森林、草地和湿地系统[8]。在低碳城市规划中,通过增加室外绿地,树木和湿地面积,提高城市居住小区的绿地率等手段,提高城市整体的绿化率和碳汇能力。由于城市人口众多,人均绿地面积有限,因而可以通过立体绿化的方式扩大城市的绿化量。
4 结语
由于碳释放主要发生于城市,进行低碳城市规划成为改变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在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和低碳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在每一环节体现低碳的理念,通过低碳规划措施实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促进城市规划与时俱进,建设切合我国国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低碳城市规划模式和新路子。
[1]TCPA&CHPA’s Joint.Best Practice Guide-Community Energy:Urban Planning for a Low Carbon Future[R].2008.
[2]顾朝林,谭纵波,刘志林,等.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框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3):23-40.
[3]季曦,陈占明,任抒杨.城市低碳产业的评估与分析,以北京为例[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3):43-54.
[4]顾朝林,谭纵波,韩春强,等.气候变化与低碳城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5]严卫华.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促进南通经济可持续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