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古信息集锦

2016-02-08

大众考古 2016年7期

考古信息集锦

《地下长安》

刘庆柱 著

中华书局,2016年1月

汉唐时代的长安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大都会。本书是作者利用历年来长安城考古研究取得的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从宫殿、城址、陵墓等方面入手,对长安城尤其是汉唐时代的长安城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历史名城。

《藏身于物的风俗故事》(《棔柿楼集》卷八)

扬之水 著

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4月

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画像石和墓室壁画研究的文章及古代生活习俗考证的文章十二篇。以“名物新证”的方法结合文献、考古及图像资料,详细考证了画像石及墓室壁画所反映的卤簿制度,此外还讨论了若干古代节令习俗,力图展示古代生活中的种种细节。

《红山文化研究》(上、下)

刘国祥 著

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

本书通过系统梳理红山文化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材料,对红山文化类型与分期、聚落布局特征、祭祀遗存、原始宗教信仰、社会分化与等级制度确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确认以牛河梁遗址上层积石冢阶段的埋葬和祭祀遗存等聚落遗存为代表,辽西地区进入初级文明社会。

《殷墟甲骨文》

王宇信、王绍东 著

文物出版社,2016年4月

本书是“中国古文字导读”丛书之一,选取了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241片甲骨拓片,分别从现藏、分期、释文、译文、字词解析、价值等方面进行详解,并且前有简述,简要回顾了甲骨学研究百年历程,介绍了甲骨文与传统文化、甲骨文学习入门参考等内容。

《从中心到边疆——汉帝国城市与城市体系的考古学研究》

陈博 著 科学出版社,2016年6月

本书以考古工作所发现的汉代城市遗址为基础,复原汉帝国的城市与城市体系,并对其特点进行系统考察。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城市与城市体系的共性特点与区域性特征,不仅可以对其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亦可以为考察早期帝国以及中央集权制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中国文化遗产知识读本》

马自树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3月

本书主要内容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基础知识,从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博物馆工作、文物的流通、考古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的法制建设等七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帮助读者提高对文化遗产认知的水平,通过学习阅读,激励大家积极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

穷物理

人类进化不存在飞跃

剑桥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授罗伯特•弗利近日发表文章称,人类的进化是综合各种因素并逐渐演进而成的,在此过程中并没有飞跃性的步骤。弗利以狩猎为例表示,人类祖先对肉类的摄入量多于其他灵长类动物,因此有人认为肉类是让人类进化出庞大而复杂大脑的优质资源。不过,食用肉类的背后体现了原始人类在狩猎过程中的沟通、合作以及狩猎技术的进步,并不能简单地将人类进化归功于食肉。(闫勇编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29日)

南部非洲古人类进化与气候无关

南非金山大学进化研究所考古学教授克里斯托弗•亨希尔伍德等对从南非布隆伯斯洞穴和克里普德里夫特栖所这两个中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距今98000~59000年)中出土的动物遗骸、甲壳类动物外壳和鸵鸟蛋壳进行了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发现,这两个古人类活动场所出现文化和技术创新时,并没有伴随着气候和环境变化。(闫勇编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7月12日)

古人能猎食大象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Aviad Agam和Ran Barkai在死海裂谷一处遗址上,发现了螃蟹、鱼、鹿和龟的遗骸,旁边还有154头古棱齿象化石,包括一个完整的头骨、几个牙齿碎片、尖牙、头盖骨以及两块脑壳的内表面。这表明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会猎食大象。除了它们的身体,人类还会留下头部。这项研究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早期的人类在迁徙中会携带着大象的头骨。(李智编译,中国网)

新石器时代农业驱动男性人口扩张

“新石器时代先有农业出现还是先有人口扩张”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之前发现,女性人口扩张在冰期结束以后、农业起源之前就发生了。最近一项研究证明农业出现促使男性人口增长,揭示了新石器时代人口扩张时间上的性别差异原因。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分析了来自千人基因组计划526个男性个体的测序结果,进行了系统发育树和人群增长速率的研究,估测的相应时间的有效群体大小有力地证明了农业出现使得男性人口增长了10~100倍。该项研究从遗传学角度分析了生计方式的转变对人口结构的影响,是分子人类学的一次成功应用。其将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引入传统的考古学、人类学议题中,尝试解决新石器时代农业与人口最初扩张孰先孰后的长期争端,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及参考价值。(王传超等,《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6年第46卷第4期)

古喜马拉雅人起源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考古学家测定了年代在距今3150~1250年的3个不同文化阶段的8名高海拔尼泊尔人的核基因组以及线粒体基因组的序列,把这些古代DNA序列与多样化的现代人遗传数据进行了比较,其中包括夏尔巴人和来自尼泊尔的两名藏人。结果发现,在这3个时期的全部8名史前个体与当代高海拔东亚人群即夏尔巴人和藏人的亲缘关系最近。说明尽管经历了多次文化转变,高海拔的喜马拉雅人群的遗传结构在数千年里保持稳定。(张章,《中国科学报》2016年6月23日)

知文明

欧洲农耕养殖起源的新观点

Farnaz Broushaki研究团队对来自伊朗扎格罗斯地区属于新石器早期的4具人骨架的DNA进行了测序,发现了一个先前未知的人群——它与新石器时代的安纳托利亚人迥异,而安纳托利亚人群常被视作是欧洲农耕养殖者可能的祖先。它表明,这些扎格罗斯地区的农耕养殖者(他们的基因序列与现代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人群有着更高的相似度)并非欧洲最早农耕养殖者的祖先。相反,他们可能在4万多年前就与远古安纳托利亚人群的基因组分道扬镳,令他们成为农业范围扩大的另一来源。这些结果为一种假说增添了支持证据,即农耕养殖文化并非源自某单一的农耕养殖人群,而是由在农耕养殖核心区的不止一个源头的人群将其向欧洲、非洲和亚洲传播的。

(Farnaz Broushaki,《科学》2016年7月15日)

古代埃及人使用肌肤美白化妆品

近期,考古学家在一颗有3500年历史的木乃伊头颅上找到证据显示,古代埃及人会使用肌肤美白化妆品。这颗头颅的主人是一名年约20~25岁的不知名女性,在她的脸颊与颈后皮肤的下方发现小瘤,有可能是因为得了外因性赭色症(exogenous ochronosis)。这种皮肤病是大量使用美白化妆品导致。历史资料指出,拥有白皙皮肤的人在埃及社会较为出众。(欧叶编译,中国日报网)

罗马帝国影响触及英格兰西南部

近年来英国考古学家的考古发掘成果显示,过去认为罗马帝国对英格兰西南部地区的影响力不大的观点并不准确。有人在德文郡的一个牧场中发现了一些硬币,这些硬币与罗马帝国有关。考古学家陆续在此地发现了古罗马时期修筑的道路以及船只的残骸,此外还发现了产自地中海地区的葡萄酒、橄榄油以及鱼露遗迹。这些证明当时这里居住的人们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罗马人的影响,他们接受了罗马人的饮食方式,有些当地人已经逐渐喜欢上了地中海地区的产品,比如葡萄酒和橄榄油。(闫勇编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6月27日)

中国科学院盘点88项中国古代科技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19世纪下半叶,来华传教士将造纸术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列为古代中国的卓越发明,这使得“四大发明”成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之一。然而这个观点从展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全貌的角度来看并不充分,如何突破“四大发明”说的局限,在全球史视野下盘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并列出新的清单显得越来越重要。2013年,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研究组,组织百余名各领域专家学者进行考证与比较研究,最终推选出中国古代重要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共88项。据该研究组介绍,中华民族的科技创造力至今尚未使大众充分了解,例如,我们的祖先最先栽培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最重要的豆类作物——大豆、三大饮料作物之一——茶,这些作物栽培技术的传播,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贡献并不逊色于“四大发明”。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形成《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一书及配套挂图,并正式出版。(吴月辉,《人民日报》2016年7月15日)

读天下

强化世界文化遗产法律保护 不再任由破坏者逍遥法外

6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刑事法院共同重申,不会再任由蓄意破坏文化遗产者逍遥法外。当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对国际刑事法院进行正式访问,并与国际刑事法院院长西尔维娅•费尔南德斯•德•古尔门迪就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等问题进行商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就非洲马里陵寝被毁一案向国际刑事法院提起诉讼。国际刑事法院对此展开了调查。古尔门迪表示:“马里的情况警示我们,犯罪者必须对其犯罪行为负责,我们下决心建立应对此类犯罪的法律问责机制。”(赵媛编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7月5日)

第4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闭幕

7月17日,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闭幕。本届大会15日和17日审议通过了21处新的世界遗产地,其中包括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和湖北神农架。截至目前,世界遗产地总数达1052处,遍布世界165个国家。中国拥有世界遗产地50处,继续保持世界第二的领先地位。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展示出独特的景观和岩石艺术,生动地表现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期间,当地古骆越人在左江沿岸一带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这是目前对该传统的唯一见证。左江花山岩画中的铜鼓及相关元素与当地铜鼓文化直接相关,见证了该区域广泛兴盛的文化特色。本届遗产大会本月10日开幕,原计划20日结束。因土耳其15日夜突发军事政变,会议被迫于16日暂停一天。大会决定今后数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特别会议,审议议程上未完成的项目,同时决定下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2017年7月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 (文宣,国家文物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