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心病患者不同时期心电图演变规律及临床意义
2016-02-07朱林美
朱林美
慢性肺心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需要给予患者准确诊断,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心电图诊断标准给予患者病情准确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敏感性较高,但是,目前临床上利用心电图诊断慢性肺心病患者病情时未能同时充分明确患者不同临床时期心电图的演变规律以及临床意义,报道较少。本探究中共计选取52例患者,旨在深入分析慢性肺心病患者不同时期心电图演变规律以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患者52例,就诊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按照病情不同将52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6例患者。A组患者处于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B组患者处于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代偿期组。A组中,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46岁-87岁,中位年龄为(65.28±11.41)岁;B组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47岁-88岁不,中位年龄为(66.01±11.0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具体病情变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利用MEDEX心电工作站给予患者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分析测量心电图显示结果。
1.3 判定标准 重度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50 mmHg以下;中度低氧血症:PaO2为50 mmHg-60 mmHg;轻度低氧血症:PaO2为61 mmHg-80 mmHg。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 A组患者肺型P波、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II、III、avF导联ST-T的改变率等各项组间数据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QRS电轴右偏或胸导联顺钟向转位、肢导低电压和RV1+SV5≥1.05 mV的出现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A组患者不同程度低氧血症ST-T改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重度低氧血症患者ST-T改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较轻度低氧血症及中度低氧血症更高,见表2。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和多发且病情复杂,主要分为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代偿期患者[1],病情较为危重,尤其是低氧血症的出现,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结局。
表1 2组患者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
表2 A组患者不同程度低氧血症ST-T改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据相关文献报道,慢性肺心病发病机制是患者肺部、胸廓以及肺动脉慢性病变导致患者出现肺循环阻力增加以及肺动脉高压出现、诱发右心室肥厚、右心室扩大以及右心衰竭等,主要病因是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阻塞性肺气肿,主要分为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代偿期以及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2],其中感染因素以及缺氧因素均可以导致慢性肺心病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以及导致病情凶险、危重,需要给予患者准确诊断以及及时治疗。
据相关文献报道,患者入院当日,未给予患者吸氧前,抽取患者动脉血并进行血气分析。另外,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可较好反映患者心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并有利于后期对症治疗[3]。心电图临床优势诸多,简单方便,无创伤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诊断慢性肺心病患者病情时,敏感度较高[4]。
本研究中,A组患者肺型P波、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和II、III、avF导联ST-T的改变率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重度低氧血症患者ST-T改变、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显著更高。本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缺氧加重是慢性肺心病患者死亡主因且需要仔细甄别患者是否出现了严重心律失常以及低氧血症等,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给予慢性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检查,临床意义较为重要,可早期诊断患者具体病情以及可及时注意改善患者早期缺氧状态,进而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心肌损伤以及降低患者病死率。
1 杜亚丽. 慢性肺心病患者不同时期心电图演变规律及临床意义[J]. 中国伤残医学, 2015(7): 136-137.
2 何凤麟, 邹章成, 刘谨, 等. 不同时期心电图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演变规律及临床意义探讨[J]. 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2, 11(6): 17-17.
3 牟延光. 如何通过心电图鉴别慢性肺心病[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4, 29(19): 22.
4 王春光. 慢性肺源性心脏患者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