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及心电图的影响
2016-02-07乔建伟
乔建伟
对于骨科疾病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疼痛是术后的主要症状,疼痛的也是影响术后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和情况之一[1,2]。我院为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医院,为更好预防和降低骨科术后疼痛的发生,我院对骨科术后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骨科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及综合护理干预组,每组各100例。常规护理干预组,女性42例,男性58例,上肢骨折患者46例,下肢骨折患者54例,年龄21岁-76岁。综合护理干预组,女性46例,男性54例,上肢骨折患者49例,下肢骨折患者51例,年龄25岁-78岁,平均年龄(52.50±2.50)岁。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时间、性别、手术部位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重症出血性疾病患者、中途转院治疗患者及严重精神功能障碍患者。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首先依据患者的手术部位,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是手术切口的护理、日常生活干预及依据疼痛程度和情况给予针对性用药。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首先依据患者的手术部位分别安置病房,对术后1天-5天及同一部位患者尽量安置在同一病房。(2)术后5天内患者给予疼痛监控管理,首先对术后患者给予疼痛情况的说明,详细说明术后患者均会发生疼痛,同时疼痛能够进行控制,放松患者紧张的情绪。(3)止疼措施规范管理,对术后发生疼痛患者能够口服用药患者给予口服用药,能够肌肉注射给予肌肉注射,同时尽量转移患者的精神注意力,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和疼痛程度。(4)增加生理舒适度,注意病房内的通风和环境卫生的管理,同时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需要,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控制患者饮食。(5)对术后能够满足中药热敷患者尽量早期开展局部中药热敷,不能够进行中药热敷的患者可给予中药熏蒸治疗,增加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提高术后康复效果[3,4]。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疼痛情况,包括疼痛发生比例、口服止疼药、肌肉注射、联合用药、用药频率等;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和不良情绪情况,包括心电图异常比例、不良情绪发生比例、住院治疗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疼痛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心电图异常比例、不良情绪发生比例、住院治疗时间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疼痛情况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和不良情绪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骨科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治疗措施之一,因骨科术后恢复时间长,疼痛发生比例高,给患者术后的康复和开展功能锻炼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骨折术后的疼痛控制不但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还可有效缓解患者因疼痛导致的不良情绪发生和发展[5]。
常规护理措施仅仅能够满足于患者的生理需要,对于患者的精神和疼痛缓解仅仅给予止疼药物治疗,难以达到最佳的止疼效果[6]。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患者的治疗更加全面也更加人性化,不但有效控制患者的用药频率,也能够更好地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7]。
综上所述,对于骨科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改善术后疼痛发生的程度,同时能够更好预防患者发生心电图的异常,有效提高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明显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
1 张留巧. 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0(3):341-343.
2 胡立元, 贺丽群.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22): 73-74.
3 袁宝珠. 护理干预影响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J]. 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8, 18: 141-142.
4 梁玉连, 侯秋燕, 胡景红. 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 青岛医药卫生, 2010(4): 289-290.
5 李晓玲, 张梅, 刘彩兰.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5): 49-51.
6 陆惠芬. 护理干预减轻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24): 271-272.
7 汪玲.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1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