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膜双垄玉米栽培技术
2016-02-07王通江
王通江
(通渭县农技中心,甘肃天水 743300)
浅谈全膜双垄玉米栽培技术
王通江
(通渭县农技中心,甘肃天水 743300)
摘 要: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全覆膜)自2006年引入干旱少雨通渭县以来,以其显著的增产效果逐渐被广大群众、农户所接受。玉米是一种耐旱、高产、用途很广,是唯一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农作物,也就是农民认可的金蛋蛋。也是群众竖着大拇指表扬的“打不垮、旱不倒的铁杆庄稼”。
关键词:耐旱 高产 用途广
1 作物特性
1.1 高产
近年来,由于栽培技术的改进,产量逐年提高,一般单产500~900 kg/667 m2。
高产的机理: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从2008~2014年全旗累计推广面积4.944万hm2,全覆膜与半覆膜栽培相比累计新增粮食11.12万t,新增纯收入2.22亿元;与露地栽培相比累计新增粮食22.25万t,新增纯收入4.45亿元。玉米全覆膜双垄沟播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有利于提升全旗粮食总产,保障粮食安全;其次有利于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玉米种植范围;第三带动了以玉米为原料的畜牧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证明玉米还是非光合作用,它虽也进行光呼吸,但其强度很低,养分消耗少,积累多。这就是玉米高产出的生理基础。
1.2 营养价值高
籽粒中脂肪含量很高,维生素较多,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为稻米、小麦的5~10倍,而特种玉米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玉米。
(1)植物纤维素含量丰富。玉米中丰富的植物纤维素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肠炎、便秘、肠癌等。能束缚及阻碍过量的葡萄糖的吸收,起到抑制饭后血糖升高的作用;纤维素还可以抑制脂肪吸收,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和改善冠心病、肥胖、胆结石症的发生。
(2)富含硒和镁。玉米中含的硒和镁有防癌抗癌作用,硒能加速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使恶性肿瘤得不到分子氧的供应而受到抑制。镁一方面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促使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这对防癌也有重要意义。
(3)用途广。籽粒、秸秆是养殖业中的重要饲料。
2 玉米的生长时期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 cm的时期。
(2)穗期阶段:(拔节—抽雄)是指拔节到抽雄的一段时间。
(3)花粒期阶段(抽雄—成熟)是指抽雄的一段时间。
3 种植技术
3.1 选茬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的地块,豆茬地,采取秋翻、深松的方式;秸秆还田地采取浅翻深松或平翻深松(浅翻12~15 cm,平翻18~20 cm,深松深度25~35 cm)。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时每667 m2用40%的辛硫磷乳油0.5 kg加细沙土30 kg,拌成毒土撒施。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后用50%的乙草胺乳油兑水全地面喷雾,然后覆盖地膜。土壤湿度大、湿度高的地区,每667 m2用乙草胺乳油50~70 g,兑水30 kg,冷凉地区用乙草胺乳油150~200 g,兑水40~50 kg。
3.2 施足底肥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求一次性施足底肥,一般667 m2施优质农家肥3 500 kg以上(计划“1膜2年用”的地块应一次性施入农家肥6 000 kg以上),667 m2施尿素25 kg以上(其中1/3作为后期施肥),过磷酸钙45 kg以上,结合整地、起垄覆盖时施入土内。
3.3 起垄覆盖
在地边先留40 cm的空地,用小行距45 cm,大行距75 cm的齿距划行器预先划行,然后用步犁沿小行距线向小垄底中间培起约宽45 cm、脊高20~25 cm的小弓形垄;再沿大行距线将大垄垄底两边缘的土刮至大垄底中间形成宽75 cm、脊高10~15 cm的大弓形垄,然后再用宽幅120 cm、厚0.008~0.01 mm的地膜全膜覆盖。起好第一道垄并覆膜后,再起第二道垄。在大垄上,两幅膜对接,衔接处用土压实,并每隔2~3 m压一条腰带,以防大风揭膜。这样大小弓形垄在田间一次错开,大小垄中间为播种沟,每个播种沟对应1大1小2个集雨垄面。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达到垄沟、垄面宽窄均匀、龙脊高低一致。覆膜1周后,应在垄沟内按株距及时打开渗水孔,以便保墒并接纳雨雪水。杂草严重的地块,垄起后用50%乙草胺乳油100 g兑水50 kg喷雾后覆膜。
3.4 覆膜时间
秋覆膜9月底10月初土壤封冻前最好,顶凌覆膜4月上中旬土壤昼消夜冻时次之,播前抢墒覆膜为辅。
3.5 选用良种
选用经试验示范后推广的优良品种。
(1)中晚熟品种:登义1号、登义2号、预玉22号、沈单16号、金凯1号、金凯2号、金凯3号、金凯5号、先玉335、郑单958、武科2号、武科8号、陇单4号、陇单5号、兴达1号、兴达2号、金穗7号、金穗8号、中玉9号。
(2)早熟品种:金穗3号、金顿302、丰早303、金源早247、金凯6号、三盛303、兴垦10号、JD340。
3.6 播种时期
一般以3月底4月初播种为宜,各地可依据当地气候等实地情况灵活掌握,但应避免晚霜冻。
3.7 播种方式
将玉米种子点播在沟内,每穴下籽1~2粒,播深3~5 cm。密度为东南部旱川地株距33 cm、苗55.05万株/ hm2,中部河谷旱川地和东南部浅山区株距35~40 cm、保苗4.545 0~5.190 0 万株/hm2,北部和西南川台地及浅山区株距以40 cm为宜, 保苗4.545 0万株左右/hm2,合理密植。
3.8 田间管理
前期管理的重点是包全苗,出苗率100%,中后期应及时追肥(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50 kg/hm2),并搞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1)病害。玉米顶腐病:防治可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用量的0.4%拌种或用以上农药的500倍液喷洒,每7~10 d喷1次,连喷2次。
(2)玉米瘤黑粉病。可用清除田间病残株,选用抗病良种、加强田间管理等办法防治。
3叶斑类病害:可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洒防治。
(3)虫害。玉米螟:1 hm2用40%辛硫磷乳油7.5 kg加细砂土300 kg拌成毒土或白僵菌颗粒灌心防治。
蚜虫:可用50%的抗蚜威可湿粉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
3.9 收获时期
玉米进入蜡熟期后,苞叶开始干枯时及时收获。这时可利用秸秆覆盖、保护地膜,以便下年实行“1膜2年用”的少免耕栽培。
4 结束语
全覆膜双垄沟播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让政府、干部、农民找到了结合点,农民发自内心地满意和接受,回归了自主经营的主体地位,干部在服务农民中有了成就感,更激发了服务农民的热情,政府在指导“三农”工作的实践中也实现了新的突破,为进一步转变职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