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泸西县玉米高效施肥的成效与技术浅析

2016-02-07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成效技术玉米

芮 琳

(云南省泸西县农技推广中心,泸西 652499)



泸西县玉米高效施肥的成效与技术浅析

芮 琳

(云南省泸西县农技推广中心,泸西 652499)

摘 要:玉米是泸西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1万hm2左右,多年来,玉米单产一直徘徊在400~500 kg/667 m2左右,通过近几年的高产创建工作,泸西县的玉米产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文章通过对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的探讨,对进一步提高泸西县玉米产量和效益,推进玉米高产创建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玉米 高效施肥 成效 技术

1 玉米的需肥规律

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吸肥力强,需要养分多,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需吸收氮(N)2.5~3 kg,磷(P2O5)0.85~1.3 kg,钾(K2O)2~2.5 kg。玉米单产量一般在500~600 kg/667 m2,高的可达800 kg/667 m2以上,每667 m2需施入纯氮15~18 kg,纯磷5~6.5 kg,纯钾10~12.5 kg,相当于每667 m2需施入46%的尿素33~40 kg,16%的过磷酸钙35~40 kg,50%的氯化钾20~25 kg。

1.1 玉米营养临界期

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3叶期,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玉米氮素临界期则比磷稍后,通常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临界期对养分需求并不大,但养分要全面,比例要适宜。这个时期营养元素过多过少或者不平衡,对玉米生长发育都将产生明显不良影响,而且以后无论怎样补充缺乏的营养元素都无济于事。

1.2 玉米营养最大效率期

玉米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这是玉米养分吸收最快最大的时期。这期间玉米需要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大,吸收速度也最快,肥料的作用最大,此时肥料施用量适宜,玉米增产效果最明显。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吸收数量和比例变化很大。玉米苗期植株小,生长慢,对养分吸收的数量少,速度慢。拔节、孕穗到抽穗开花期,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阶段,生长速度快,吸收养分的数量也多,是吸肥的关键时期。开花授粉以后,吸收数量虽多,但吸收速度逐渐减慢。

2 玉米高效施肥技术

玉米吸收养分数量和比例因品种、土壤条件、产量水平及栽培方式有所不同,如何科学高效施肥,使玉米获得高产,根据多年的实践和近年的测土配方施肥依据,总结出了泸西县玉米高效施肥技术。

2.1 施足基肥,用好种肥,主攻穗肥

2.1.1 施足底肥,用好种肥

播种前施入的肥料叫基肥,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施用有条施、撒施和穴施3种方法,以集中条施或穴施效果最好。基肥一般每667 m2施农家肥1 500~2 000 kg,氮、磷、钾配比为12∶5∶8的复合肥40 kg。

种肥是在播种时施在种子附近或随种子施入、供给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肥料。种肥以速效化肥为主,并应根据肥料性质选择使用。就含氮形态来说,销态氮肥和铵态氮肥要求用量合适,施用方法恰当,能直接为根系吸收,只要用量不过多,施用无害。实践表明,磷酸氢二铵做种肥比较安全,碳酸氢铵,尿素做种肥要远离种子10 cm以上,避免被烧伤种子,一般情况下,碳酸氢铵不做种肥。

磷、钾肥混合做种肥有明显的效果,据近年来的试验数据表明,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上,增施钾肥或磷钾肥料,比单施氮肥要增产11%~15%。播种时,集中穴施氮、磷、钾肥料,还可提高施肥点局部土壤溶液浓度,减少土壤固定作用,有利于作物根系吸收。

种肥的施用数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基肥用量而定,在施用基肥较多的情况下,可少施或不施种肥,反之可以多施。如果要施种肥,一般情况下应每667 m2施入有机肥300~500 kg或施尿素8~10 kg或施磷酸氢二铵8~10 kg。

2.1.2 加强追肥,主攻穗肥

在玉米生育期施用的肥料称为追肥。玉米是一生需肥较多和吸肥较集中的作物,单靠基肥和种肥不能满足其各生育时期的需要。生产上一般要追2~3次肥料,才能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而获得高产,即拔节期的攻杆肥、孕穗期(大喇叭口期)的攻穗肥、灌浆期的攻粒肥。实践表明,3次追肥的产量明显高于二次追肥的,两次追肥的又高于一次追肥的。

早追拔节肥。拔节肥又称攻秆肥,能促根壮苗,促叶壮秆,促进雌雄穗分化。一般情况下在玉米播种后40~50 d,有6~7片展开叶时追肥,每667 m2施尿素15~20 kg,在距植株10 cm左右,穴施,施后覆土。

重施孕穗肥。孕穗肥又叫攻穗肥,当前一些农户还习惯于拔节期一炮轰施肥,往往造成前期生长过旺,中后期脱肥,远远不能满足玉米穗分化对养分的需求,产量低而不稳,因此,要注重孕穗期(大喇叭口期)的施肥。此时正值玉米小花分化盛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而此阶段又是决定果穗大小和行数分化的关键时期,需要较多的养分。孕穗肥要重施,一般情况在玉米11~13片展开叶时,即大喇叭口期追施,一般结合浇水和中耕每667 m2施尿素25~30 kg。

酌施粒肥。玉米籽粒中的干物质产量90%来自雌穗受精后的叶片光合作用产物。玉米抽雄穗后10~15 d,雌穗完成了受精,玉米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阶段。此时保持玉米青枝绿叶,活棵成熟,是增加粒重,获取高产的重要措施,因此,要酌施一定的粒肥,一般每667 m2施尿素8~10 kg,以补充籽粒成熟所需要的养分。

2.2 实施节本增效施肥技术

2.2.1 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在玉米生产上很多农户不能因土壤、生长时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普遍存在偏施氮肥,轻施磷肥,忽视钾肥的现象,而氮、磷、钾3种肥料配合施用会提高各自的利用率,因此,应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不同土壤肥力的氮、磷、钾养分含量情况,实现三大养分最佳配比,最优施肥数量,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玉米单位的作用。

但还要强调一点的是,玉米对磷肥不像小麦那样敏感,除非已经证明是缺磷的土壤外,一般可减少磷肥施用量,如果要施用磷肥时,一定要早施、深施,做基肥施。2.2.2 改地表施肥为深施

表面撒施的肥料利用率低,而适当深施入土的肥料可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磷肥施入耕作层全层比集中地表施用利用率高3~4倍,在干旱情况下,施入10 cm以下的硝酸铵和硫酸铵肥效最佳。

2.2.3 施肥与灌溉相结合

肥料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玉米根系所吸收,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浇水或灌水条件下施用的氮肥其增产效果明显优于施肥不浇水或灌水的旱地。

2.2.4 增肥与增密相结合

在玉米高产创建工作中,实行“一增三改”高效集成栽培技术,即通过选用紧凑型玉米品种,在增盖地膜的基础上,改种植过稀为适当增加密度合理密植,改重氮轻钾为配方施肥,改杂乱种植为规范化种植。泸西县应推广路单8号、路单3号、林新4号、华兴单7号、云瑞88等玉米品种,平均种植密度达到4 000~4 500株/667 m2以上。

2.2.5 掌握好施肥适期和次数

要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产量水平、地力基础和施肥数量来决定最佳的施肥时期和次数。一般掌握,“前期适当少,后期适当饱”的原则。实践证明,如果按玉米全生育期施用的氮肥总量计算,则播种时做种肥施总量的25%,苗期拔节时做提苗肥施总量的25%,抽雄前大喇叭口期施总量的50%,这样玉米产量最高,氮肥利用效率也最高。

3 推广玉米高效施肥技术取得的成效

2015年,结合部、省级玉米高产创建的实施,共实施玉米高效施肥示范总面积2 252.01 hm2,其中百亩核心样板21.47 hm2,千亩示范片228.73 hm2。

通过组织专家组进行田间实收测产,百亩核心样板加权平均单产776.48 kg/667 m2,千亩示范片加权平均单产732.45 kg/667 m2,万亩示范区加权平均单产658.96 kg/667 m2,综合2 252.01 hm2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示范区,总产玉米2.254 969万t,加权平均单产667.54 kg/667 m2,比非示范区平均单产526.35 kg/667 m2增产141.19 kg/667 m2,共增产粮食4 769.4 t,按市场价2.2 元/kg计,共增收1 049.27万元。通过玉米高效施肥技术的实施,辐射带动周边6 266.67 hm2的玉米生产,平均单产达526.35 kg/667 m2。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鲁桂凤. 谈玉米高效施肥技术,中国农业信息,2012,(8):22~23

猜你喜欢

成效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