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豆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6-02-07王燕
王 燕
(肥城市王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泰安 271611)
浅谈大豆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
王 燕
(肥城市王庄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泰安 271611)
文章结合近年在农业生产管理一线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改进对策,以期为大豆科学种植及增产提供参考。
大豆 产量 影响因素 对策
大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不断提高其产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随着大豆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种植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文章结合农业生产管理一线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改进对策,以供参考。
1 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
1.1 整地质量差
传统的整地方式一般旋耕深度较浅,并且存在旋耕没有到头、到边,破坏田埂的现象。深度不够,容易使土壤耕层变薄,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散失。若遇旱季,种子发芽没有足够的水分,影响出苗率。如遇雨季,耕层变薄,积水严重容易使种子腐烂。
1.2 品种选择不适宜
大豆的品种以及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但多数农户不能根据当地的土地、气候条件等选择适合该产区的品种,仅凭以往的经验和其他高产区的情况选择种子,从而导致选择的种子不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地条件,造成植株矮小,产量不高。
1.3 种子处理不当
由于缺乏科学指导,许多农户存在种子处理不当的情况。比如:浸种药剂浓度过高造成死苗;此外还有药剂的混用,如将玉米、小麦的拌种药用在大豆上,造成大豆子叶受损。这些不合理的种子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大豆的产量。
1.4 施肥和播种密度不合理
许多农户在施肥中凭借以往的经验,大量施用农家肥以及氮肥,忽略了大豆生长中所需的其他营养元素,同时为了提高产量大量施加同一种化肥,虽短时间提高了产量,但严重破坏了土壤结构。在播种密度上,不能因地力及品种特性确定密度,地力较高地块或晚熟品种不能做到适当稀播,而出现倒伏,最终造成减产。瘠薄地或早熟品种未能适当密植,不能发挥群体产量优势,产量也不高。
1.5 田间管理差
除草以及病虫害的防治。为了追求高产量以及控制病害,部分农民肆意使用农药。农药的过度使用引起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种群下降,造成土壤退化,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收获时机不适宜。大豆的收获时间要求十分严格,如果收获太早,籽粒还没有发育完全,豆粒中的蛋白质和油分等含量均低于完全成熟的籽粒;如果收获的太晚很容易造成炸荚掉粒的现象。
2 提高大豆产量的对策
2.1 精细整地,合理轮作
大豆根系发达,并且富有根瘤菌,幼根较嫩,对于土壤的水分、养分含量以及通透性等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在翻耕土地时应根据土壤的肥沃程度、土层深度、土壤的结构等条件进行。在较干旱的地方要深耕,盐碱地也适合深耕。对于土层较薄的土地,在肥料不足的地方适合浅耕。合理轮作是大豆持续高产的基础。
2.2 选择适宜品种,严格进行种子处理,适时播种
大豆品种多样,每一个品种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性。在选择种子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肥力以及灌溉方便性等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质品种。有限结荚植株高大的品种适合在高肥水的地方种植;无限结荚品种,适合在瘠薄干旱的地方种植。选好种子之后还要掌握合适的播种时机。采用垄上双行精量点播。
2.3 科学管理
根据大豆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等条件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土壤肥力较强或品种熟期偏晚,尽量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贪青晚熟造成减产。
3 结语
为实现大豆优质高产,必须从源头上找准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问题,并给予积极改进,建立种植管理保障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大豆种植产业的健康发展,进而不断实现农民增收与农业经济发展。
[1] 夏剑秋.采用创新技术主攻单产指标 全面提高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整体水平.大豆通报,2003,(3):1
[2] 潘琦.影响黑龙江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分析.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