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散记
2016-02-07王白桥
王白桥
草虫散记
王白桥
《栖息》之二徐 邠/作
一
我的窗台上放了几盆高大挺拔的花,这样从窗户看出去有一种茂密树林的感觉,在这样的案前写作让我觉得心气平和。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我踏实了。
二
回忆自己每次和徐邠说很多话都是在整洁的饭桌上,阳光从临街的大窗中透进来,显得特别明亮,桌上几碟菜肴楚楚动人。有一回徐邠从包里掏出一批工笔草虫的照片给我看。我细细地咀嚼同时仔细地看并不特别欢喜或者感动。但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好,后来想了一下,就是在这样的画面前,我踏实了。
三
徐邠的草虫很安静,在这样喧闹的世界中突然体味到安静,有些失聪般的不适应。最近我的一位朋友远行,另外一位沉浸于古典情怀中的诗人做了一首古风送他,最好的一句就是“我心寂寞我心安”。寂寞中的安静似乎总有些郁闷的感受吧。徐邠的安静不一样,他是恬然同时天真地安静着。汪曾祺先生曾经评价一位返朴归真的老人说,他是一位活庄子。我觉得徐邠也是。
四
草虫的记忆既源于童年生活中广亵的原野,也来自学院训练中对院画草虫的亲切感知,当徐邠落笔轻描漫写地书写那些草虫时,渊源正是古老而优雅的情怀。一只艳丽的蝴蝶,既饱孕着童年的眷恋,又何尝不是在为经典悄然起舞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们看到了川流不息中无尽的变数,其实也可以看到如此变数中的不变因子,在这样的因子中,就可以由色见空,由梦见幻,就可以真实而平静地切入优雅——当优雅代表真实。
《栖息》之一(右图)徐 邠/作
《鱼之乐》之一徐 邠/作
五
当艺术成为宣泄的决口,涌动和华芜也就成为时尚的风标。从一片红色海洋中挣脱出来,却又一头扎在如此虚无的澎湃中,总使我感觉到个体生命的脆弱渺小。徐邠并非不能如此的澎湃。而顽强同时不失温和地根祗于真实的自我,追求澄澈明净的存在,却是心灵的需求,在我们习惯面对的种种新潮美术散发出腐烂的气味从而不能引发内心的冲动时,呷一口茶,坐在徐邠的工笔草虫前,当然心生一种安然的眷恋,这就是家园的感受。
六
家园并非一成不变的空间,不经修葺家园就将荒芜,衰败和风化。我们注意到,徐邠的草虫不再生活在天青地绿如此繁杂而惬意的空间中。简净是视觉上的追求,又何尝不是现代存在的真实感受?壁虎孤独地在光洁坚硬冰冷的地板上游走,蝴蝶平静而僵直地被蛛网束缚,在一片艳美之中等待即将降临的命运。这不是徐邠草虫的全部,却也从一个角度代表着身居闹市的画家隐约的孤独。不过还是因为性情的关系,情感并不被导向更为激烈郁愤的空间。真实而感伤,平静而安和地拥抱现实的存在成为宣泄的主流。
七
这就是平静中的生机。是现代知识分子存在的一种方式。以笔为旗,坚守与呐喊是生存方式,缄默安和透出内在的坚定是另外的方式。我们所面对的,将是全新的未知世界,日出日落,云卷云舒。传统知识阶层固然可以承担起曾经承担的责任,但是话语权的偏离已是不争的事实。平静地接受并不代表着全面的妥协,由枯中看到荣,由无常看到恒远,以自我完善作为这个时代知识阶层的文本贡献,献祭于文化发展的进程,这些都是今日可为之事。徐邠的工笔草虫,简净的画面寄托着的,也许正是如此纯粹的追求。
八
我总是感慨于传统文化那催人沉溺的巨大力量。当一个人被传统牢罩之时,便如同云彩笼罩住太阳,而我分外喜欢阳光普照的感受。我记得每次和徐邠吃饭聊天都是阳光灿烂。今天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将徐邠的一张工笔草虫张挂在书房里,我回忆起多少次阳光明媚中的谈话,这令我十分愉快。
徐邠简介:
徐邠,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壁画艺委会委员,扬州市花鸟研究院副院长,入列中国美协中国画三百家。
出版画册《当代实力派画家——徐邠画风研究》《当代美术家徐邠》《徐邠国画作品》《艺术名家·花鸟卷》等,《美术》《画刊》《艺术界》《美术界》《画坛》《中国画家》《艺苑》《中国书画研究》《艺术百家》《中国画清赏》《美术报》《墨痕》《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发表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