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信息化合作 完善京承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
2016-02-06王智超
王智超
(河北省承德市农业信息中心,承德 067000)
加强农业信息化合作 完善京承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
王智超
(河北省承德市农业信息中心,承德067000)
自2004年起,承德市积极发挥毗邻北京的区位及资源优势,扎实有效地开展与北京市的农业产业化合作对接,全力打造首都老百姓的“菜篮子”。京承农业合作由此拉开了序幕,对确保首都蔬菜供给、市场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京承农业各类合作项目已经达到100多个,总投资120多亿元,带动基地农户15万余户。承德的优质农产品正源源不断地走到了首都老百姓的餐桌上。
京承 农产品产销 信息平台
1 京承农业信息合作的进展情况
1.1 “京承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项目背景
随着京承农业合作步伐的加快,北京已在承德建立农副产品基地62个,面积达到6.67万hm2。尤其是每年在7~9月份上市的时差蔬菜,恰好可以弥补北京市蔬菜生产淡季的供应缺口,随着京承高速全线通车,承德到北京只需2 h,承德市蔬菜产区为北京蔬菜市场供应将提供丰富货源保障。“京承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是依托北京农产品市场网与承德农牧信息网,开辟一个新的产销合作信息服务平台,平台于2011年7月正式开通运行,目的是全面地宣传和展示承德农产品产业,提供北京和承德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促进两地农产品的产销合作。
1.2 “京承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主要功能
平台集农产品信息采取、发布、分析、预测为一体,既反映出承德市农产品种植品种、数量规模、上市时间等供给信息,又反映农产品主销区市场需求和价格情况。通过“京承农产品产销平台”,能有效解决两地蔬菜产销信息互通问题,可以带动农产品市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又可为领导科学调控蔬菜供应,提供决策参考,真正实现北京承德两地蔬菜产销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确保蔬菜产销合作的顺利进行。平台采集信息指标包括33种蔬菜、畜产品的产量、流量流向和产地销地价格信息,样本覆盖30余家农产品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产地大户和农村合作组织。可及时反映承德市农产品种养品种、规模、上市时间等供给信息,和京、津等农产品主销区市场需求及价格情况,并通过网络实现京承两地市场信息即时在线互通。
1.3 “京承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开展情况
目前该平台以在全市各县区范围内建立市场信息采集点13个以及2区8县的数据汇总分中心,建立了区县农业信息中心和市场信息采集点在内的专兼职信息员20余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市场信息采集员队伍。
平台中,各区县信息汇总分中心每月通过该系统上报主要品种农产品的上市面积、上市量等数据信息,各市场信息采集点每天报送当日主要上市蔬菜品种的价格信息等,通过这些数据,承德市信息中心在每月底会进行数据的汇总与统计,并加以分析和预测,判断农产品的价格、产量、供京量、供京比例等信息。在每年7~9月为承德市农产品生产旺季,京、张、承3地信息中心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会根据农产品的最新信息每月进行1次农产品产销信息联合会商,对3地农产品市场数据、价格行情及走势进行综合分析与合理判断,对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环节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协调,根据会商情况联合撰写《市场简报》,这对科学调控农产品市场供应、领导决策参考和指导农民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京承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有待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很多农产品批发市场、产地市场,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监管不到位,季节性、自发性很强,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二是信息采集数据滞后,给预测分析带来难度。三是信息员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数据的积累不足,信息采集点类型单一、规模小,不能完全反映本地产业水平。四是业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农村信息员队伍不健全。五是资金总体投入不足,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薄弱。
3 加强农业信息合作的对策
3.1 不断完善京承农产品产销信息平台
规范采集制度和采集标准,加大信息分析力度,并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参考。从产地市场、涉农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中选择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作为新拓展信息采集点,拓宽采集范围,扩大信息发布面。
3.2 建立和健全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
加强对信息员队伍的培训,通过培训要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传播准确、全面、及时和对称的农业信息。建立健全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掌握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
3.3 争取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各级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定资金作为农业和市场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进一步促进承德市农业市场和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信息网络及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等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