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农产品发展瓶颈及解决策略

2016-02-06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农产品生产农业

张 苗

(潍坊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山东潍坊  261061)



优质农产品发展瓶颈及解决策略

张苗

(潍坊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山东潍坊261061)

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如何让百姓吃上健康营养、质量安全的放心农产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阶段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转折时期,文章从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的因素以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农产品质量安全 质量安全隐患 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农产品市场逐步完善,但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们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科学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大局。

1 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进入人们的视野,集中表现为4个方面。

(1)化学品残留。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化学投入品残留于农产品果实当中。近年来,农业化学品使用数量急剧增长,甚至有些禁用化学品被应用于农产品生长过程中,这些残留化学品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

(2)化学添加剂。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不按操作规范与技术规程对农产品进行生产、加工,使用劣质原料加工食品,违规滥用食品添加剂或化学添加剂。

(3)重金属污染物。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各种污染导致的铅、汞、镉等金属污染物和砷、硒等非金属污染物随着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人体体内长期积蓄从而对人的身体产生慢性伤害。

(4)流通环节污染。除生产加工环节外,更多污染来源于流通环节。在农产品包装、装卸、储运等流通过程中,部分个人或企业使用简陋包装和储运设备,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致使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鲜活农产品变质,引起食物中毒等。

2 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

近些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但现阶段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转折时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仍然普遍存在。农产品安全问题,既有农业生产内部自身原因,又有外部市场环境因素。

农产品生长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隐患是多方面的。一是土壤污染。土壤中的铅、汞、镉等金属污染物和砷、硒等非金属污染物在生长过程中进入果实,影响农产品质量。二是灌溉用水污染。被污染的灌溉用水给农产品初级产品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三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通过土壤或其他方式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各种农药、化肥残留,一些种植户固守自身经验和用药习惯进行病虫害防治,不合理用药现象(改变使用范围、超剂量使用、在安全采摘期内使用等)较为普遍。所以,农药残留的危害,成了影响初级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部分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销售者的道德意识淡漠。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求利意识日益膨胀,效益最大化成为第一目标,导致社会诚信发生危机。因利欲熏心而无视农产品质量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不择手段地实施假冒伪劣行为去牟取暴利。

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较低。小规模的分散生产经营活动对控制投入品的质量不利,也难以确定统一的农产品质量,难以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有待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都比较重视,普遍建立了市、县、镇(街)、村等多级监管体系,设立了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但仍然存在着检测机构不健全,检测能力不强,检测覆盖面不广等问题,

农产品产销环节需加大监管力度。农产品生产的特点、条件与水平等现实状况决定了对农产品生产不可能像工业品生产一样实施严格的登记许可等管理制度,特别是对农产品“上市”流通环节,暂时还不具备执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强制认证制度的条件。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多个部门,监管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配合的协调机制,监管的职责不够明确。

3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在客观、全面分析农产品质量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和应对。

(1)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伦理道德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大众媒体使广大民众深入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与伦理文化方面的基本常识,让广大民众对此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与认识,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健康、科学消费和生产经营优质农产品的良性社会氛围。

(2)逐步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制度,逐步推行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禁止有毒、有害农产品进入市场,保证上市销售的农产品达到国家安全标准。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原则,先易后难、先常规后特殊、先示范后推广,先在重点批发市场、超市试点,再逐步向所有农产品市场延伸。

(3)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层面的法规制度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法可依,进一步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履行相关的法律义务,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惩罚力度,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对生产经营相关的责任人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

(4)构筑农产品质量检测组织体系。打破过去分段监管模式,全面推行 “网格化”,相关部门协作联动、实施责任区域化监管,形成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层面的资金、技术与人员的投入,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各级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

(5)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在农产品加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标准化建设等项目上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立健全农产品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流通机制,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向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运营、社会化服务水平方向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6)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采取多种宏观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农业扶持和政府补贴行为,保障农民利益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大对农村市场、农民培训、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补贴,提高农业竞争力,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调整与优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要关注农产品绿色生产,更要关注不受污染、不变质的农产品绿色流通。同时加强宣传,提高素质,健全监管机制,加大政策扶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建立以政府引导为主体,法律规范为手段,技术监督为依托,财政金融支持为保障的从源头到消费的各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生产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用旧的生产新的!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