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关键因素
2016-02-06程新鸿
程新鸿
(辽宁省开原市农村能源办公室,铁岭 112300)
提高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关键因素
程新鸿
(辽宁省开原市农村能源办公室,铁岭 112300)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性强,需严密组织,分工配合。文章总结了提高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的关键因素如生产优质蜂卡、准确测报时间、严格放蜂技术、克服环境影响等,以供参考。
赤眼蜂 玉米螟 关键因素
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具有投资少、防效好、省工省力、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无残毒、保护害虫天敌等优点,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广泛应用。2010年以来,东北地区大面积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但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性强,需要严密组织,才能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取得最大的效果。
1 提高赤眼蜂的质量
(1)选择适宜的中间寄主。松毛虫赤眼蜂用柞蚕卵繁蜂效率高,适宜工厂化繁蜂。柞蚕卵繁蜂时,一般单卵出峰数控制在65~90头之间;柞蚕卵质量要好,绿卵率应控制在3%以内,减少坏卵,避免交尾卵,以保证赤眼蜂发育有足够的营养。
(2)选择优质蜂种。赤眼蜂在田间的飞翔能力由赤眼蜂的生活力强弱所决定,因而赤眼蜂生活力强弱直接影响防效。因此在繁蜂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择优质蜂种。
(3)蜂卡质量要好。选择韧性强、着胶好的纸张和粘性好、易干的乳白胶,把胶均匀地刷在纸上,使发育好的赤眼蜂寄生卵,牢固粘在纸上,避免落粒。
(4)选择适当种型。常见的赤眼蜂种类有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等20多种。研究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寄主能力和防治效果远高于松毛虫赤眼蜂,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释放1.5万~2万头/667 m²,防效达60%~70%,而玉米螟赤眼蜂释放0.5万~0.8万头/667 m²,防效即可高达90%。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应用释放松毛虫赤眼蜂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而且收到了较好的防效。
2 确定放蜂时间
放蜂时间的确定要由专业技术部门定期、定点进行调查玉米螟的化蛹率、羽化进度,一般当玉米螟化蛹率达到30%时,蜂厂开始给蜂卡加温,往后推9~11 d进行第1次放蜂,或者玉米螟田间调查时,当百株玉米田间落卵1~1.5块时,开始第1次放蜂,往后推5~7 d,开始第2次放蜂,保证赤眼蜂和玉米螟卵相遇。
3 保证放蜂数量
东北地区防治一代玉米螟一般放蜂2次,放蜂量为2万头/667 m²,每次放蜂量为1万头/667 m²,放蜂量一定要保证。
4 提高放蜂质量
(1)避开不利天气。降雨对释放赤眼蜂有影响,暴风雨和连绵雨对放蜂后刚羽化的蜂影响最大。因此,在每批放蜂前,一定要从气象台了解一周内的天气变化情况。
(2)放蜂点的选择。每667 m2设置2个放蜂点,即从放蜂田的边垄开始数第15条垄为第1放蜂垄,顺第1放蜂垄向里走15步为第1放蜂点;再沿垄向前走30步为第2放蜂点,以此类推到地头,再由第1释放垄向下间隔30条垄为第2放蜂垄,按上诉方法,以此类推。
(3)放蜂方法要正确。领卡后要在当日及时放到地里,不可久储;释放时,如果叶面露水太大,应擦干后再卷,遇小雨时可以释放,如遇大雨可暂储起来,放在阴凉通风的仓库,把蜂卡分散放置,切忌将蜂卡重新放回冷库或冰箱内低温保存,并且不能和农药放在一起。无雨情况下,应当避免阳光暴晒。放蜂前要将大片蜂卡撕成50~60粒的小块,用牙签将蜂卡别在玉米中上部叶片的背面,别牢即可。别卡时,叶片不能卷得太紧;也不要夹在叶鞘处或扔在心叶里。
5 改善放蜂地的生态环境
赤眼蜂喜在植物生长茂密、荫蔽的环境活动,如放蜂植物矮小,荫蔽差,则寄生效果差。
6 降低农药对放蜂的影响
在放蜂前,用于防治其他害虫的农药应选择残效期短、低毒高效的药剂;在放蜂期间及之后的2~3个月内,尽量少用或不用高毒农药。如在田间放蜂防治玉米螟,同时又发生其他害虫,要考虑协调防治。一方面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然后当农药对赤眼蜂影响不大时再放蜂。另一方面最好找一种对害虫有杀伤力,而喷后短时间内便对蜂没有影响的农药。
[1] 王会军,杨玉秀.玉米应用赤眼蜂生物防治增产技术.中国园艺文摘,2010,(2)
[2] 李宏科.赤眼蜂利用研究概况.世界农业,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