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畜禽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现状及对策
2016-02-06邓兰月
邓兰月
(武汉市蔡甸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湖北武汉 430100)
蔡甸区畜禽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现状及对策
邓兰月
(武汉市蔡甸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湖北武汉 430100)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由此产生的排泄物等不仅危害畜禽本身,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小视。文章通过调查蔡甸区畜禽养殖现状,就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水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
畜禽养殖 水环境 污染
1 蔡甸区畜禽养殖现状
蔡甸区位于武汉市西南,长江、汉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全区版图面积约1 100 km2。现辖11个街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约47万,7.1万农户。全区畜牧业发展平稳,2013年全区禽蛋总产量11 315 t,生猪出栏19.21万头,家禽出笼605.02万只。现有生猪存栏9.01万头,牛存栏0.8万头,家禽存笼119.34万只,全区年出栏100~1 000头的中小型养猪场(户)有176 家。按照生猪年出栏1万头以上、蛋鸡存笼10万只以上、肉鸡(鸭)单批出笼5万只以上、种鸡存笼5万套以上、奶牛存栏1 0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500头以上标准统计,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共有20家。
2 蔡甸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多年来,随着畜禽养殖逐步由农户散养向集约化养殖发展,畜禽养殖污染特别是对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
2.1 污染源
2.1.1 畜禽粪便的污染
蔡甸区畜禽养殖产生的环境危害主要来自畜禽粪尿等废弃物。据测,一个万头生猪养殖场日排泄物约150 t。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不能集中进行加工处理和合理利用,让粪便随意堆积在露天,则一些有害菌将使粪便中的一些营养物质腐败发臭,严重影响环境中空气、水、土壤的质量,既严重危害了环境,又影响了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畜禽粪便发酵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粪臭素、甲烷、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其中氨气的浓度直接影响到动物的生长,硫化氢对畜禽及人眼、呼吸道影响很大,高浓度时还会麻痹人的嗅觉和神经。
2.1.2 饲料带来的污染
当前许多养殖户没有实施规范化的饲养操作,有的由于采用自配粉料,且粉料过细,造成适口性差,畜禽不喜食,在挑食过程中造成大量的饲料浪费。尤其是鸭、鹅养殖场,直接将饲料撒在地面饲喂,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又与粪便混合到一起污染环境。在饲养中,为了满足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在饲料中必须有较高的蛋白质水平,但由于氨基酸在体内不能留存,则不配套的氨基酸在体内降解后排出体外,不仅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还导致了氮对环境的污染。
2.1.3 兽药残留
兽药在动物体内经过生物转化后,由尿和粪排到外界环境中,被植物吸收,在植物体内富集,对人类产生危害。以抗菌素为例,它被动物食用后,短时间内进入动物血液循环,最终大多数的抗菌素经肾脏的过滤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未排出体外的抗菌素则残留在体内,这些残留的抗菌素就能直接或间接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由于部分畜禽养殖户在饲养设备上投入不足,且对科学的饲养技术及怎样科学地预防畜禽疾病缺乏一定的了解,不能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工作,致使其饲养的畜禽不断地生病,畜禽长期大剂量地服用兽药,结果造成药物在畜禽产品中大量残留,甚至包括一些违禁药物的使用。不仅是对环境的污染,更是对人类的一种威胁。
2.1.4 其他因素
畜禽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各种能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抑制有害菌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如硒、铜、锰、砷等,这些无机元素在畜禽体内的消化吸收利用率极低,在排出的粪便中含量却很高。在畜禽生产中高浓度长期使用,使得土壤中和畜禽机体内的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大量增加。这不但会抑制作物和动物本身的生长,而且当作物和动物机体内富积的这些金属元素的浓度超过一定标准时就会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据有关报道预测,一个万头猪场,按美国FDA允许使用的砷制剂剂量推算,若连续使用含砷加药饲料5~8年后,其可能向猪场周边排放近1 t的砷,16年后土壤中砷含量可翻一番,由此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
2.2 畜禽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畜禽养殖场未经处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排入水体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子“磷”的来源之一。高浓度畜禽养殖污水排入水体中造成水质不断恶化,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一旦进入地下水中,可使地下水中溶解氧含量减少,水体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造成持久性的有机污染,使原有的水体丧失使用功能,且治理和恢复难度很大。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含有大量藻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生物死亡分解释放有毒物质并造成水体缺氧,使整个水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丧失应有的功能,并导致人类因食用受污染水产品而影响身体健康。由于历史政策原因,蔡甸区部分畜禽养殖场建在湖边,如玉贤岗岭万头猪场紧邻大茶湖、大集俞家院猪场沿高湖流域建设,对湖泊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蔡甸区畜禽养殖污染原因分析
3.1 畜禽养殖无统一规划,选址不合理
由于历史政策原因,蔡甸区畜禽养殖业发展早年缺乏全局性规划和布局,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严重滞后,养殖户在缺乏政策导向和技术引导的情况下,选择在村庄、水源附近发展畜禽饲养基地,导致农村生态环境较脆弱。紧邻大茶湖的玉贤岗岭万头猪场、高湖流域的大集俞家院猪场以及桐湖农场集镇的高进秋猪场等具有较大规模的养猪场处在禁养区,后官湖宜居新城以及蔡甸街的新庙村等禁养区的中小型养猪专业户分别有20多家,而作为适度养殖区的成功、消泗乡等地区到目前却没有一家大型养殖场。
3.2 使用传统养殖方式养殖的较多,采用现代化、标准化养殖方式的较少
蔡甸区中小型养殖户占畜禽养殖的比重较大,小规模的家庭散户养殖对畜禽的粪尿处理缺乏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废物处理系统。部分规模的现代化养殖场由于业主环保意识淡薄,往往注重采用新技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重饲养轻环境治理,而不愿投入环保技术或设备。或是由于环保设备运转费用过高等原因,往往是应付执法部门检查时才开启设备,使环保设施沦为摆设。
3.3 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大多数从事畜禽养殖的养殖户是老弱病残的农民和半路起家者。由于畜禽养殖从业者素质偏低,导致其建设生产起点都较低,经营生产管理粗放,生产技术水平低,只注重眼前利益,环境保护意识淡薄,抵御疫病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
3.4 畜禽养殖循环经济发展困难
畜禽养殖循环经济是集资源、环境、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将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与种植业有效对接,单靠某一部门、单项技术是难以实施的。国家对畜禽粪便处理的补偿机制和鼓励措施不足,企业往往因为经费问题而采取回避措施,致使对畜禽粪便的处理效果不理想,商品有机肥价格居高不下,使得农作物用上有机肥是奢望,普通民众吃上有机食品是奢侈。
4 蔡甸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对策
4.1 加大宣传,提高畜牧从业人员思想认识
畜牧业是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其发展对于保障畜禽食品市场有效供给,保障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与农业增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畜牧养殖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小觑,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为了切实提高畜牧从业人员对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认识,要经常组织畜牧科技人员深入到养殖场、养殖户中,大力宣传畜禽养殖环保法律法规和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大现实意义,提高养殖业主及社会民众的环保意识和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认识。
4.2 加大畜禽养殖“三区”规划推进力度
根据《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及《蔡甸区“十二五”现代都市畜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蔡甸区畜禽养殖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养殖区“三区”规划的推进力度。对处在京珠高速公路蔡甸路段以东,蔡甸城关与各街办事处、乡镇政府所在地周边2 km区域,沉湖湿地保护区,沿东湖、西湖、小奓湖三大水系的重点湖泊周边2 km的禁养区域一律不准新建、扩建、改建畜禽养殖场,原有的养殖场限期搬迁或关闭。
对处在蔡甸、大集、奓山京珠公路以西,以及玉贤、张湾、索河、永安、侏儒等中部丘陵岗岭地区的限养区域一律不再新建畜禽养殖场,原有畜禽养殖场逐步实施外迁或转型,进行一定规模的生态养殖、标准化示范养殖及种畜禽繁育,适度发展特色畜禽养殖业。禁养区和限养区以外的洪北、桐湖、侏儒、消泗及永安等适度养殖区域则根据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适度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
4.3 提升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生产水平
以畜禽标准化“四级联创”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大力推进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等“六化”为主要内容的畜牧业标准化创建,突出提高畜禽规模养殖标准,加快畜禽养殖技术升级,提升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生产水平。
4.4 加速推进畜牧循环经济发展
畜牧业的污染治理既关系到生态建设,又关系到畜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畜禽粪便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有机肥,其合理利用既能减轻养殖业污染,又可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
因此,蔡甸区畜禽养殖的污染治理重点在循环畜牧经济上做文章,积极推进畜禽养殖与种植业对接,推广老世陈猪场“猪—沼—苗木花卉(有机蔬菜)”种养结合治污模式,推广农牧、林牧、渔牧结合的立体种养模式。
洪北猪场重点将粪便和沼液与周边西甜瓜、藜蒿种植基地及老河万亩葡萄种植基地的对接,实施规模场沼气带户工程,推广应用污水深度处理设施,提高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