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与护理管理

2016-02-06刘洁白城中心医院吉林白城137000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21期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局部

刘洁白城中心医院,吉林白城 137000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与护理管理

刘洁
白城中心医院,吉林白城137000

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临床护理常用的静脉输液手段,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方便,具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作者总结了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常规管理要求,并分析了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以及护理管理要点。提出避免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加强巡视并早期发现和处理问题,为病人提供安全输液,实施安全护理的护理管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操作方法;护理管理

[Abstract]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technique is commonly used in clinical nursing of intravenous infusion,the operation is simple,safe and convenient,has many advantages,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The operation method of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was summarized,and the causes of common complications and the main points of nursing management were analyzed.To avoid 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To strengthen the inspection and early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problems,to provide patients with safe inf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nursing care management experience.

[Key words]Intravenous catheter;Methods of operation;Nursing management

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临床护理常用的静脉输液手段,具有刺激性较小、血管损伤相对轻微、保证活动度和降低穿刺痛苦等优点,这可以显著降低静脉穿刺次数,降低穿刺风险,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因此,静脉留置针得到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广泛认同,是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一种静脉输液技术。为此,笔者总结分析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和护理管理如下,使患者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促使其及早康复。

1 操作方法

1.1静脉血管的选择和穿刺

作为穿刺的静脉血管应满足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基本条件。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输液装置常规连接并排气后,置管前严格洗手并将持针拇指和食进行消毒处理,对选定的穿刺部位周围10 cm(超过敷贴面积)进行常规消毒,护士一手持针,以15°~30°的角度穿刺进针[1]。回血后应另一只手送软套管,同时将针芯拔出。成功穿刺后将3M敷贴贴于相应部位,在其上注明留置日期、时间和操作护士名字。护士应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穿刺部位留置时间等相关内容详细记录在静脉留置针观察记录本内。

1.2封管及其注意事项

每次完成输液后,应使用0.5%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处理,即将针头斜插入留置肝素帽内后,将适量的封管液均匀地推入其中。留置期间,护士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液、渗血、红肿、脱针等异常改变,发现后应立即拔针并记录[2],必要时予以对症处理。留置时间应在7 d以内。应及时消毒和更换潮湿或松动的3M透明敷贴。

2 常规护理管理

2.1健康教育管理

置管前,护士应耐心讲解静脉留置针的优势及其应用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讲解可能出现的异常改变及其预防措施,积极做好自我护理。患者不得过度活动置管肢体,置管期间必须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和降低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机会,获得积极有效的治疗。

2.2留置期间观察和处理的护理管理

静脉针留置期间,当穿刺针部位出现渗液和渗血时,应重新进行消毒处理,将既有敷贴予以更换;当穿刺部位皮肤出现炎性、肿胀、脱管、局部发痒等异常改变时,应立即拔除静脉留置针;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是否发现异常变化,保证治疗过程顺利完成。

2.3维持静脉滴注畅通

导致静脉滴注不畅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不当选择穿刺部位、较小的进针角度、没有牢固固定、未完全将套管送入血管内、过高的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以及患者自身等因素。平时护士必须加强自身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导管应妥善固定,为避免血液回流受阻,告知患者尽量避免下垂肢体;穿刺部位上方不得穿着过紧衣物,应密切观察和护理穿刺部位;留置针肢体不得活动过度,必要时可对肢体采取适当的约束措施。

2.4树立并贯彻无菌观念和操作技术

应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应严格树立无菌观念并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穿刺部位消毒可采用聚维酮碘、乙醇等消毒液,并将透明贴膜覆盖在其上方。应每天为连续输液者更换输液器1次,每周至少更换1次肝素帽。若密切观察并对症处理穿刺部位出现的炎性改变,早期可为患者湿敷50%硫酸镁溶液,2 d以上者应采用毛巾热敷或理疗的方法,畅通血液循环,血管弹性得到恢复,炎性反应逐渐得到减轻和痊愈。

2.5封管方法正确

要用适宜的力量封管,避免因血管内压和管壁通透性增加而致药业外渗和局部肿胀的发生。封管时应先拔去针头至仅剩针尖为限度,封管液推注到仅剩余0.5 mL后,以良好的技巧完成边推边拔出针头的过程,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腔,保证封管效果。

2.6药液滴入顺序的合理安排

应在滴注其他液体之间滴注刺激性和及黏度大的液体,对长期滴注高浓度、高刺激性药物应充分稀释,避免血管刺激作用所致液体外渗、血管硬化等现象的发生,切实保护血管。

3 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护理管理

3.1皮下血肿和液体渗漏

皮下水肿的发生原因:护士操作技术不熟练,尤其是血管不明显时增加了穿刺难度,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或针管固定不牢等因素,导致留置针突破血管壁形成皮下血肿。

液体渗漏的发生原因:不当选择穿刺部位、较小的进针角度、没有牢固固定、未完全将套管送入血管内、过高的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以及患者自身等因素。液体渗漏也与药物浓度及其理化因素有关。

护理管理: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和基本技巧,动作应轻巧、稳、准。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正确选择穿刺部位,并避开关节部位,把握好进针角度,避免损伤静脉内膜,妥善固定导管,并加强穿刺部位观察及护理,提高穿刺成功率。理解并掌握封管技术;选用材料柔软的留置导管。

3.2导管堵塞

发生原因:输入高营养液后未彻底冲洗导管,封管液体的用量,封管的方法不佳,病人凝血机制异常,血管痉挛,均可造成导管堵塞。

护理管理:导管堵塞时,不得用注射器推注,避免凝固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发生。正确方法是回抽,预防堵塞。关键在正压封管,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边逆转式退出针头,一手推一手卡住留置针的夹子,这样避免了血液返流造成针头堵塞,从而延长留置时间。

3.3静脉血栓

发生原因:在同一部位多次反复穿刺可损伤血管壁,久之可形成静脉血栓。护理管理:为防止血栓形成,护士应合理有计划地使用血管,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进行穿刺。

3.4静脉炎

静脉炎所致条索状红线沿静脉走向出现,局部红、肿、热、痛较为明显,可伴有全身症状。静脉炎是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1%~26%[3]。化学性静脉炎与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有关,感染性静脉炎多与无菌损伤不严格引起。

3.4.1静脉炎的发生原因 局部穿刺。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如患者处于半坐卧位,在重力作用下肢输液的静脉炎发生率要高于上肢输液。无菌术。穿刺时消毒剂使用过多,又未待干就实行穿刺,未按标准彻底规范消毒穿刺部位,未牢固粘贴贴膜。留置时间。套管针在留置5 d静脉炎发生率为0%,不能主观依靠护士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炎性改变和堵漏,周围皮肤的清洁程度而任意延长留置时间。穿刺技术。穿刺技术质量的高低与静脉炎的发生密切相关。药液性质、液体量输液速度。输入高浓度液体及刺激性强的药物,可提高血浆渗透压,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变性,液体外渗、血管变硬、变红,如果没有很好地控制输液速度,每日液体量超过1 000 mL,可引起静脉炎的发生。留置针型号。选择24 G相对细小的留置针,导管直径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封管技术。封管方法不当,未正确选择封管液,速度过快过猛,可以显著提高血管内局部压力引起外渗,静脉炎的发生机会可显著提高。机体抵抗力。机体免疫力与静脉炎发生率之间密切相关。主要原因在于患者具有较低的免疫力,可以降低机体修复静脉壁损伤的能力,可以降低机体抵抗机械性刺激和局部细菌性炎症的能力,当出现局部血管壁损伤、机械刺激和细菌炎症时,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3.4.2护理管理 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静脉。要选择粗直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的血管为宜。尽量避开在下肢静脉穿刺,如果不可避免在下肢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并给予热敷,减轻药物对下肢的刺激。要选择较小型号的针头,可降低机械性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机会,留置时间规定为3~5 d。提高穿刺质量是避免和降低静脉炎发生的根本途径。可持续湿敷50%硫酸镁溶液。基本原理为利用硫酸镁高渗作用,细胞脱水后局部水肿消除;保证血管充盈程度,避免血管痉挛发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修复血管内皮细胞。静脉血管的合理使用和保护。护士要根据患者实际,采用热敷等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措施,同时还能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等症状。如发生静脉炎且较严重,在药物外敷和理疗的基础上,可静脉滴注抗菌药物预防全身感染的发生。

4 护理管理体会

4.1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置管前护士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应用静脉留置针对疾病治疗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传授相关知识使患者掌握自我护理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活动,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会,接受良好的治疗。睡眠时穿刺血管不得压迫,不得勾出或拔出导管完成更衣过程;按照患侧-健侧和健侧-患侧的顺序完成穿衣和脱衣过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2加强巡视并早期发现和处理异常改变

局部反应的观察和处理。置管期间,护士应按照要求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异常改变,一旦出现局部炎性改变和静脉硬化,应立即拔管,并给予积极地对症处理;之后在其他部位再次留置静脉针。

留置时间一般为5 d。高质量的护理操作可延长留管时间。

观察输液是否通畅。除了2.3项下原因可致静脉滴注不畅外,导管堵塞也可导致输液不畅。一旦发生导管堵塞,为避免栓塞的发生,切忌将套管内阻塞的血凝块用注射器直接推入血管内。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小血栓用一次性注射器回抽出,也可以将25 mL肝素钠生理盐水(1∶625)局部注入后封管30 min,促使血管内皮释放纤维溶解酶原活化素达到畅通目的,否则应予拔管处理。

4.3其他护理体会

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应适当约束患者肢体并尽量减少肢体活动,应将局部包裹好以后完成洗脸或洗澡动作,避免水沾湿穿刺部位。如患者能下地活动,为避免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和导管堵塞的发生,应保留静脉留置针于上肢,保证不影响留置针作用。

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如果出现导管堵塞,则无回血且冲洗有阻力。为避免栓塞发生,此时不得使劲推注射器,应拔掉静脉留置针。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反复静脉血管穿刺次数,患者痛苦程度降低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能较长时间维持血管通路,药物刺激程度较低,且导管可随血管形状弯曲,脱出血管现象较为少见,肢体活动较为方便;更为重要的是静脉留置针有利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可随时完成输液治疗,显著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患者和护士所接受。

静脉留置针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方便,具有诸多优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认真做好常规和常见并发症预防的护理管理工作,避免并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真正做好合理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为病人提供安全输液,实施安全护理,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李娟炜,林雯倩,梁前芝,等.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探讨[J].现代医院,2011,7(8):100-101.

[2]张志芳.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规范化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3]陈明.静脉留置针在SICU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5):5-6.

Operation and Nursing Management of Intravenous Catheter

LIU Jie
Baicheng Central Hospital,Baicheng,Jilin Province,137000 China

R47

A

1672-5654(2016)07(c)-0127-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1.127

刘洁(1970.1-),女,吉林大安人,本科,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2016-04-27)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局部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局部遮光器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