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

2016-02-06刘瑞宇吴俊华武少东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0期
关键词:食用菌山西省栽培

刘瑞宇,吴俊华,武少东

(1.山西省蔬菜产业管理站,太原 030002;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太原 030031;3.山西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太原 030002)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

刘瑞宇1,吴俊华2,武少东3

(1.山西省蔬菜产业管理站,太原 030002;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太原 030031;3.山西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太原 030002)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在产业规模、栽培种类、区域布局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系统地概括总结了“十二五”期间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及推进产业发展的措施,并对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下一步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建议。

山西省 食用菌产业 现状分析 发展思路

“十二五”以来,在山西省推进“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过程中,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已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中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新型产业,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产业转型和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建立集约型循环农业的一项特色产业。

1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的不断推进,各类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引进,加之国内外市场的拉动,山西省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从2010年的14.9万t增加到目前的25万t,增长67.8%,年均增长13.6%,生产总规模达2.3亿棒,生产规模在4 000 m2以上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企业)发展到400多个,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基地已经基本形成。如高平金田农业科技示范园,基地种植规模约66.67 hm2,年生产香菇菌棒1 500万棒,年产量1.15万t;长治市太行紫团饮业有限公司,主要种植平菇、金针菇,基地种植规模66.67 hm2,年生产菌棒6 000万棒,年产量2万t。

1.2 栽培种类逐渐增多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菌种类多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多年发展,该省食用菌栽培品种已从平菇、香菇等少数几种发展到双孢菇、金针菇、黑木耳、杏鲍菇、茶树菇、鸡腿菇、台蘑等20多种,呈现主栽品种规模不断扩大,珍稀种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目前该省年产量超过1万t的有平菇(姬菇、秀珍菇)、双孢菇、香菇、杏鲍菇、金针菇和黑木耳,其中年产量居前3位分别是,平菇6.25万t,香菇4.91万t,双孢菇4.91万t,占总产量的64.3%;鸡腿菇、白灵菇等品种产量稳定在3 000~5 000 t;茶树菇、银耳、猴头菇、绣球菌、灵芝等品种产量也快速增长;台蘑等品种驯化取得成功,成为栽培种的新成员,且产量趋于稳定,大大丰富了食用菌的产品结构。

1.3 优势区域逐步形成

经过多年发展,食用菌产业逐步形成了广灵、泽州等县为代表的太行山区食用菌产业带,建成了泽州、高平、壶关、长子、昔阳、和顺、山阴、广灵等一批食用菌生产基地县,实现了因地制宜季节性自然栽培、工厂化栽培、日光温室和大棚栽培、林下栽培等多种栽培形式。广灵主要以季节性自然栽培为主的技术模式发展平菇、香菇、黑木耳等传统食用菌产业;泽州主要以工厂化栽培技术发展香菇、金针菇、杏鲍菇、银耳现代食用菌产业;昔阳、和顺、长子、山阴等地主要以2次发酵技术栽培双孢菇;其他地区如盐湖、万荣、汾西、襄汾、洪洞、交口等县也利用当地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产业。据初步统计,大同、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6个市食用菌产量就占到全省总产量的89%,优势主产区的区域分布基本形成。

1.4 技术支撑显著增强

技术是支撑食用菌产业发展关键因素之一。多年来,全省从技术引进、技术培训、经营管理指导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对全省食用菌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1)强化技术培训。多次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参加培训,及时了解国内食用菌生产方面的政策、技术新动态。同时在生产适期组织各级技术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2)依托多元化服务平台。为促进该省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山西省食用菌协会”、“山西省蔬菜产业协会”、“山西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等产业服务平台,加大了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展示和推广,连续举办展会2次,引进、试验、示范了新技术、新设备10余项,对该省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5 资金投入持续加大

“十二五”期间,该省农业厅将食用菌产业纳入扶持范围,利用中央、省级财政资金2 000多万元对食用菌产业进行扶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地均把食用菌生产提高到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位置,制定了具体化的扶持政策,加大了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晋城市级财政每年安排2 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扶持食用菌产业,广灵县自2009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3亿元用于发展食用菌产业。各级政府部门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企业、经济组织、个人转型发展食用菌产业,逐步构建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极大地促进了该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1.6 生产效益不断提升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不断推进,生产效益也不断提升,农民从中获得了更多的实惠,进一步激发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性。如吕梁市近几年将食用菌列入全市“8+2”农业产业化工程,2014年食用菌产值达到1.2亿元,食用菌生产经营户户均增收3.6万元,人均增收0.89万元。高平市金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用煤炭资金转型发展农业园区,日产鲜花菇10 t,年产值可达1.5亿元,每个棚年均收益可达10多万元;昔阳县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双孢菇产业,解决了全县5 000多个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了村民不出村打工,家门口挣钱的心愿,全县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和顺县把食用菌产业发展作为重要产业来抓,目前全县菇床面积达90万m2,带动了3 000多人本地就业,农民人均食用菌收入可达1 000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也为该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闯出了新路子,探索了新经验。

2 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该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全国食用菌发展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也比较突出。

2.1 生产规模总体偏小

2010年度全国食用菌总产量2 200万t,该省食用菌总产量只占全国的1.1%,生产规模还有较大的扩展空间。

2.2 标准化生产水平偏低

近年来该省食用菌规模化和工厂化发展较快,但从栽培设施、环境控制能力上来看,普遍存在基础条件差,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较低,精细化管理程度不够等问题。这对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形成一定的制约。

2.3 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

目前,该省食用菌栽培的技术人才不足,部分种植基地靠外聘解决。同时,全省缺乏正规的菌种生产企业,菌种供应市场不规范,菇农盲目在外地引种、购种,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此外食用菌品种更新较慢,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也长期存在。

3 发展思路及建议

“十三五”期间,在全省组织实施“食用菌产业翻番工程”,到2020年全省食用菌产量达到50万t,实现产量翻番,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3.1 加快食用菌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重点,推进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全省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以广灵等县为中心,发展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的季节性生产;以泽州、高平、壶关、长子等县为中心,发展香菇、金针菇、杏鲍菇、猴头菇、银耳、秀珍菇等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以昔阳、和顺等县为中心,重点发展双孢菇周年生产;其他地区围绕特色品种,加快发展步伐,尽快形成一批新的专业生产区。

3.2 建设食用菌良种繁育体系

菌种的质量是食用菌生产的关键。依托省、市食用菌科研单位,加大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力度,力争“十三五”期间在广灵等食用菌生产重点县各建设1个食用菌菌种良繁中心,加快优质高产、适合加工、符合市场需求新品种的引进、试验、驯化,并不断推进菌种制作技术工艺和设施装备水平的升级,逐渐实现菌种生产专业化,确保优势区域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

3.3 强化食用菌生产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以食用菌科研人员为核心的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食用菌专业人才、乡镇农技人员、村级“土专家”为主的3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服务模式。重点开展新技术应用、新模式推广、技术培训、标准制定、质量监控、信息服务等工作。重点抓好食用菌病虫害防治、珍稀菌类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和保鲜储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因地制宜推广季节性日光温室种植、工厂化栽培等生产模式,尽快形成相对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3.4 抓好品牌培育和资源综合利用

以市、县为单位,积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品牌,拓展销售市场。此外,做好食用菌产后资源利用,不断提升产业综合效益,延伸产业链条。“十三五”期间加大菌糠等产后资源综合开发生物有机肥、饲料、栽培基质等产品的技术研发力度。

3.5 加强对食用菌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食用菌生产投入品的规范管理,禁止使用有害物质超标的原辅料进行栽培生产,禁止在食用菌生产中使用未经登记或已过有效期的农药。查处制造、销售和宣传伪劣栽培料、护色剂、增白剂或含荧光增白剂的食用菌保鲜剂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加大当地区域内市场和基地食用菌产品质量的检验检测,掌握质量动态,指导生产,对发现问题的地区和品种要迅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把食用菌产品检测列入检测内容,不断加强对食用菌产品质量的监管。

[1] 冀俊强.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及对策.中国菌物产业与科技研讨会暨展览会论文集,2005,10(1)

[2] 秦潮,郭尚.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13):7~8

[3] 杨玉画,李彩萍,聂建军.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山西农业科学,2011,39(7):756~760

猜你喜欢

食用菌山西省栽培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自然栽培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