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2-06徐挨辉徐建平伊英雄
徐挨辉,徐建平,易 晓,伊英雄
(1.铅山县畜牧兽医局,江西上饶 334500;2.铅山县天柱山乡农业综合服务站,江西上饶 334500)
农村沼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徐挨辉1,徐建平1,易 晓1,伊英雄2
(1.铅山县畜牧兽医局,江西上饶 334500;2.铅山县天柱山乡农业综合服务站,江西上饶 334500)
农村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利用沼气具有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在沼气池建设、使用、管理、服务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充分发挥沼气的作用,服务于三农的发展。
沼气 现状 问题 对策
1 沼气池的使用现状
目前为止,铅山县累计户用沼气池1万余户,联户沼气池60多处,大中型沼气池6处。
1.1 从发酵原料有否保证来看
1.1.1 养殖户(有发酵原料保证)
95%的沼气池在使用,并效果较好;5%的沼气池因得不到及时服务,而造成短时间闲置。
1.1.2 非养殖户(无发酵原料保证)
勤劳的人在使用,并使用的还好,约占非养殖沼气用户20%;不勤劳或没劳力人的沼气池完全闲置,约占非养殖沼气用户60%;部分时间闲置,占非养殖沼气用户20%。
1.2 从地理位置分布来看
(1)平原、丘陵地区沼气池利用率比山区的低。
(2)近城镇的村庄沼气池利用率比远离城镇的低。
(3)市场经济发达,商业意识强的村庄气池利用率比市场经济较差,商业意识弱的低。
(4)外出务工人员多的村庄气池利用率比外出务工人员少的低。
总之,每个沼气池集中连片的村庄,总有一些沼气池在使用,并且使用的较好。如汪二镇横林村农民丁兴旺,在移民建镇的家中养猪,环境卫生较差,邻居意见较大,建了一个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沼气工程运行后,试用了1个月,用气户主动提出交60元/户月,供气年收入超过1万元。同时,沼渣、沼液用来种菜粮,增收节支也超过1万元。沼气工程创造经济年收入2万余元,还改善了周边环境,处理好了与邻居的关系。
如果走进村庄随便问一家沼气用户,多数人会说:“沼气池要勤劳的人用,沼气池要养猪就好用。”也有少部分人说:“沼气池进出料不方便,沼气有问题得不到及时服务。”在沼气用户中,很少有人说,“沼气池是没用的”。说沼气池没用的人,是家里没建沼气池的。因此,可以说沼气池的益处毋庸置疑。
2 存在的问题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建设,沼气池利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总的来讲,沼气池存在利用率低,综合效益较低,并还在逐年下降。
3 问题的原因分析
既然说沼气池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那为什么沼气池的利用率低,并还在逐年下降呢?沼气池综合利用效益较低,问题出在哪?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是城镇化。人们都向往城市舒适的生活,怕脏、怕累。二是市场经济。农村耕种一亩三分地的小农经济,难以实现小康生活。农村的人要到城市创业、创造财富,有了钱,他们观念也与城里人一样,就是什么都要使用方便,付合理的钱,而享受优质的服务。沼气虽然有3大效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而农民关心最多的是经济效益。一个8 m3的沼气池,不能为农户创造更多的财富,且使用、管理又不方便。
当前,关键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围绕提高现有沼气池利用率和沼气池综合效益,以及沼气建设的推广服务开展工作。
4 对策
4.1 沼气服务应采用公益+市场的模式
2014年,江西省万安县沼气服务现场会上,有一个网点技工典型发言并介绍,该网点年收入的8万元中,建池收入为4.5万元,服务收入为3.5万元。
为了确保已建沼气池能得到及时服务,必须采用的模式是公益+市场,也就是服务网点使用的服务设备要由政府资金补助外,服务人员的一部工资也要由政府补贴解决,其余部分则由服务人员向沼气用户收费解决,并且网点服务人员的待遇要略高于其他行业。如果完全市场化,为了确保网点服务人员的可比收入,向沼气用户收取的费用势必就会太高。如果向沼气用户收的费用太低,又不能保证网点服务人员的收入,容易影响网点的服务。
4.2 提升沼气池建设技术
要针对未来经济发展形势,不管何种池型的沼气池,一是保证了365 d、24 h正常产气。新建沼气工程,增设增温设施,冬季能正常产气,让用户感觉用沼气和用液化天然气一样方便。二是“三沼”综合利用效益要撬动起来。三是研究能够方便进出料的沼气池。在沼气工程建设的技术突破、撬动综合利用效益的情况下,沼气工程收益有了保障,沼气服务自然就有了保障。
4.3 制定和完善沼气池建设使用管理服务等政策机制
(1)制定沼气末端使用补助激励政策。如用多少气、补助多少资金。
(2)提高沼气项目建设和补助标准,改进沼气池建设工艺。
(3)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研究能够方便进出料的沼气池,并予以抓紧推广。
(4)强化畜禽养殖污染物乱排放处罚措施。
(5)通过土地确权,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沼渣、沼液在种植业上的充分利用。
(6)在行业人员工作经费有保障的情况下,在建设和服务方面强化监管。
(7)加大培训力度,提升行业人员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