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冬马铃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6-02-06木楞迪熊建秀
木楞迪,熊建秀
(福贡县上帕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怒江 673499)
浅谈冬马铃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木楞迪,熊建秀
(福贡县上帕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怒江 673499)
文章根据上帕镇冬马铃薯生产现状,发展优势及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从选地整地、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阐述了冬马铃薯增产栽培技术。
冬马铃薯 生产现状 存在问题 栽培技术
上帕镇有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区地理条件,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相宜,土壤大多以黑砂壤为主,种植条件十分适宜马铃薯生长。该镇马铃薯一般在10~11月播种,次年1~3月收获,填补了蔬菜市场的空白,优势明显。
1 基本情况
上帕镇属福贡县城所在地,东连维西县,西与缅甸联邦国毗邻,南临架科底乡,北接鹿马登乡。全镇总面积393 km2,边境线长14.2 km。2015年末,全镇共有8 679户,29 373人。其中,农业人口6 007户,23 181人。耕地面积1 094.86 hm2,其中水田463.47 hm2,旱地631.39 hm2,人均占有耕地面积0.05 hm2。201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9 8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476元,人均有粮300 kg。
2 生产现状及优势
上帕镇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海拔高低不同,气候属典型的寒、温、亚热3种气候汇于一谷的横断山立体气候,年均气温16.9℃,年均降水量为1 480 mm,年均日照 1 479.9 h。境内气温适宜,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对马铃薯生长十分有利。
3 冬马铃薯种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交通闭塞,农民信息不灵通,一直沿用着祖辈们流传下来的马铃薯老品种。有的种植户舍不得投资购买新品种,造成个别地方马铃薯品种更换不及时,产量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影响着马铃薯增产潜力的发挥及马铃薯生产的发展。由于上帕镇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应用科技能力较差,种植户防治意识不强,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方法不正常,措施不到位。各种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对马铃薯产量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技术障碍。
4 提高冬马铃薯产量的栽培技术
应选择前茬为非茄科作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做深耕晒垈(阳光消毒杀剂),深耕宜达到25~30 cm;播种前,复耕细耙,做到土碎、地净、墒平,增强保水抗旱能力。
切块时,切到明显带病的块茎,应立即捡出去,并将刀放回消毒液消毒(消毒液为0.5%的高锰酸钾或75%的乙醇溶液)。切块大小以30~45 g为宜,每个块茎带1~2个芽眼。切块形状以小立方块为宜,切忌切成小薄片。
薯种切块后,用0.2%多菌灵药液喷射消毒,喷湿即可,也可用草木灰涂切口。
在播种期还未通过休眠的种薯,必须认真进行消毒晒种、催芽状芽。催芽方法有2种:(1)物理方法。消毒后,放在通风阴凉处风干,与略温润的沙子层积推捂,外加盖草席或麻袋等作保温设施,进行催芽,浇温水适量,以防烂薯。(2)化学方法。用浓度为5~10 ml/L(1 g/100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0 min,阴凉风干后,用有一定湿度的河沙覆盖,保持15~20 d即可发芽。通过催芽方式得到的芽,一般都是白色的,必须放置通风干燥处和有散射光的地方,摊薄进行壮芽,使芽变成绿色后,方可播种。
上帕镇冬马铃薯适宜播种期,大体是从10~11月,但各村气候复杂多样,甚至相邻的村寨间也不一样。在生育期间,还要避开霜冻和后期高温,具体到某个地方的适宜播种期不过30 d,因此,根据各地情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上帕镇冬马铃薯生长期主要病害为晚疫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蚂蚁。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4.1 加强防治
高产、优质特别重要。首先是采取农艺措施,选用脱毒无病种薯,搞好种薯消毒,避免与茄科作物连作。田间发现病株时,要及时拔除至种植区外深埋或焚烧。
晚疫病防治:晚疫病发生前,先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用(大生、喷克、多宁、必备等)作保护性喷雾。发现病株时,可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4.2 蚜虫的防治
苗后可采用0.1%灭蚜松、0.05%~0.1%乐果及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
红蚂蚁防治:播种时,每667 m2一次性施入3%辛硫磷颗粒剂2~3 kg或用50%辛硫磷乳油50~100 ml兑水15 kg喷撒播种沟(60 kg药液/667 m2)。
当茎叶由绿逐渐变黄转枯、匍匐茎与块茎容易脱落时,即可选晴天收获。只要认真做到各项栽培措施,产量均可达到2 000 kg/667 m2以上。收获后,薯块适宜在气温较低(10~18℃)及通风干燥的环境下,薄层摆放,也可堆藏、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