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2016-02-06张倩莎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3期
关键词:变迁新品种农作物

张倩莎

(南宁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浅谈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张倩莎

(南宁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文章主要分析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并结合现阶段农业结构的变迁趋势,进一步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

农作物结构 变迁 区域经济 发展

农业种植结构的变迁,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分析传统农业发展的众多要素中,分布和相关种植面积的增加及新品种的出现,成为了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征。同时,关注农作物的品种及质量、产量,能够组成一个地区的社会及文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1 传统农作物的种类与种植分析

农作物包含着2种类型。其一是粮食作物;其二是经济作物。这2种类型的农作物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类型及适宜生长的环境有目的的选择植物种类。例如,小麦又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豆类也分为黑豆、豌豆及黄豆等。

1.1 小麦的种植

“清明”时期的小麦种植最受关注,在特定地区生长的小麦有着较好的收成。小麦不仅种植面积较大,而且涉及的范围较广,小麦的产量较高,在传统农作物种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庆阳就是种植小麦的代表性地区。该地区处于冬春小麦种植交界处,且气温比较温暖,加上良好的地理特征,能够更好地为冬春小麦提供所需的优良环境,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栽植格局。

1.2 大麦、荞麦、燕麦的种植

大麦、荞麦及燕麦的种植比较倾向于干旱、高寒地区,虽然种植面积较小,但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份额。有些农民将其作为牲畜的饲料,有些农民则作为养家糊口的粮食。由此可见,这种植物的种植,成为种植结构不断变迁的象征,同时也带动着区域性农业经济的发展。

1.3 水稻的种植

水稻种植对于地理环境的要求相对严格。同时,对温度及湿度等也格外重视。结合庆阳地区加以分析,由于各个地区的气候比较干旱,因此,雨量相对不足,导致水稻种植范围比较狭窄。在一些水利条件比较便利的地区,存在着零星种植。

1.4 豆类的种植

豆类属于居民日常生活中相对重要的粮食。它的作用在饮食中得以充分体现,不仅能够加工成食粮及副食,而且也能作为饲料喂养骡、马等,作用十分宽泛。由于豆类作用范围较广,使其抗旱、抗寒能力较强,所以在各个适宜生长的地区,种植十分普遍。

2 新品种农作物的引进带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新品种农作物的引进和种植,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同时,又是农作物生理特征及生态环境多种因素的综合产物。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需要结合新品种的引入分析。在玉米、马铃薯等传入我国之前,北方主要依靠种植小麦、谷类及豆类等多种农作物;南方则种植水稻、小麦及稻谷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农作物种植制度。玉米作为一种新鲜的外来产物,在与传统的农作物竞争中,经历了环境适应和文化认同的过程,因此,需要更加广阔的种植空间,从而更及时的融入传统农作物轮作系统中。为此,在这个过程中,以玉米为主要核心的农业种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山区优势的利用形式。同时,还在产量优势上,取代了传统的谷子作物,凭借着独特的优势,加入到传统作物轮作系统中。玉米等新作物的引入,丰富了农作物的种植系统,同时也为特定的地区带来了新鲜的种植文化,对于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加有利。

3 结语

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是历史长河不断延续中出现的新趋势,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管是传统的小麦种植,还是后续玉米、马铃薯的引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使之更好的伴随着农作物的四季交替,不断推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符合当代多元化农业经济的实际需要。

[1]马啸.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迁与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以明清庆阳方志所载传统农作物的种植与新品种的引种为例.西夏研究,2012,(01):89~97

[2]林大燕,朱晶.从供应弹性的视角看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原因.农业技术经济,2015,(01):33~41

[3]黄正林.清至民国时期黄河上游农作物分布与种植结构变迁研究.古今农业,2007,(01):84~99,83

[4]杨敏.明清时期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0):56~57

猜你喜欢

变迁新品种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青菜新品种介绍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