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行道树调查及应用研究
2016-02-06郑旭宏
郑旭宏
(宝鸡市金台区林果技术推广站,陕西宝鸡 721001)
城市行道树调查及应用研究
郑旭宏
(宝鸡市金台区林果技术推广站,陕西宝鸡 721001)
文章针对目前宝鸡市主要行道树种应用现状进行分析,阐明城市行道树选择的原则,用个别规律总结出行道树应用的共性,为当前城乡绿化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行道树 习性 现状 对策
近年来,随着宝鸡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园林绿化事业的迅猛发展,城市行道树的品种更加丰富。根据宝鸡市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地质条件,应选择抗风、抗盐碱性、深根性的树种。据了解,常见的行道树种类有:栾树、法桐、垂榆、垂槐、垂柳、金丝柳、银杏、国槐、水杉、合欢、白腊等。而宝鸡的行道树种类,是以大叶女贞、栾树、银杏为主的。通过调查发现,宝鸡市区内适合作行道树的就有着很多的种类。
1 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1.1 大叶女贞
大叶女贞被普遍作为主要街道的绿化,对宝鸡的环境、气候均较为适宜。其抗风、抗有害气体及耐盐碱性较好,绿化效果显著。在众多城市绿化工程中,越来越多地用到大叶女贞这一树种。在实际应用中,大叶女贞四季常绿、树冠高大、生长也十分适宜宝鸡,由于树种单一,近年来虽然行道树种有所增加,但以大叶女贞为主的局面仍没有改变。大叶女贞在南方可以长到15 m以上,但在宝鸡,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只能长到10 m左右,因此,不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1.2 银杏
银杏具有树姿雄伟壮丽、叶形秀美、寿命长、病虫害少的优点。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银杏逐渐被广泛用作庭荫树、行道树或独赏树。在城市绿化中,由于城市建设对绿化效果的需要,银杏的绿化种植多数采用大树移栽方式。目前,宝鸡市公园路基本上是以银杏为主的,银杏如果是大树,其树形美观,病虫害较少,且是稀有树种,可以作为行道树的首选。但是,这种树的生长量较小,很难在短期内成林、成景,相关部门并不将此树种作为行道树的首选,如果城市规划一次到位的话,将银杏作为行道树,不失为一个明智选择。
1.3 栾树
在宝鸡市的行道树绿化中,栾树大多采用大树移栽。移植多采用大苗(胸径>15 cm),选择主干光滑、树冠美观、长势健壮的树苗,秋季栽植成活率较差,如果于4月初,树木发芽前栽植最宜。有些工程建设的需要,提前或延期在非适宜栽植时期种植,这就在管理上提高了要求。栽后管理水平跟上,成活率就高;反之,则低。栾树在宝鸡市作为行道树应用越来越多,由于生长期长、病虫害少、树形美观,深受市民喜爱,虽为落叶树,但观赏价值仍然很高,可以推广使用。
1.4 不足之处
首先是大树不多。由于宝鸡市城区改造,除店子街、宏文路道路未被改造,原有乡土树种得以保留外,大多繁华地段,如经二路、大庆路原来的树木,如国槐等,被大量采伐,大树渐少,夏天遮荫效果差。
其次,行道树的开发利用和研究工作还十分薄弱。长期以来,宝鸡市缺乏专业行道树和园林研究机构,也没有人员专业从事研究,使新的行道树种引种、开发利用的试验研究工作滞后。
再次,宝鸡的乡土树种,如国槐、榆树、楸树等,原本可以大面积使用,但是,由于近些年创建绿色宝鸡、创建园林城市等活动的开展,乡土树种应用不够,需要尽快解决,才能保证该市的生态资源不受损失。
2 前景与对策
2.1 加强调查与研究工作
适宜作为宝鸡市行道树的树种很多,应尽量挖掘本地乡土树种,因为乡土树种适应性强、长势旺,又能体现地方特色。通过调查研究,对不同树种的各种特性,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从中选择出适合宝鸡城市的行道树种,作为城市行道树或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
2.2 保护现有树种,加强引种工作
对于大树,采伐时一定要慎之又慎。适当引进外地行道树种,有计划地引进国内外观赏价值高的行道树树种。但要反对盲目引种,如有些地方大量种植意杨,没几年时间,意杨的病虫害已十分严重;有些地方用高价盲目引种热带植物,因不适宜当地环境而枯萎,既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又失去了地方特色。
2.3 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原有城市一般路面狭窄,树冠修剪较重。而新建或改建道路,所种树种规格较高,截干断根严重,造成树势衰弱。因此,加强现有行道树的养护管理工作,对行道进行科学管理,如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树种、不同的树势,因地制宜,提高养护管理水平。要增强树势,提高观赏价值,延长寿命,保持城市街道绿化景观的长期稳定。
3 适宜推广的树种
目前,根据宝鸡市行道树的现状和各种树种的特性,经过调查分析,用得较多的树种是:大叶女贞、栾树、国槐、银杏等树种。按照宝鸡市行道树的栽植历史,可以在保留原有大树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银杏所占的比例,多用国槐、椿树、元宝枫等乡土树种,法国梧桐经过多年实践,很适应宝鸡地区生长,但由于受枝枯病的影响,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养护下使用。
总之,城市行道树好坏是反映城市绿化水平的一个窗口,每个树种都有其优势,也有不足之处。如何科学的利用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应用自然的普遍规律,突出地方特色,这是需要城市管理者与科研人员共同探讨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