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梓县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及种植方式选择

2016-02-06令狐福涛刘均霞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0期
关键词:桐梓县行距机械化

令狐福涛,刘均霞

(1.桐梓县小水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遵义 563205;2.贵州省桐梓县农牧局土肥站,贵州遵义 563200)

桐梓县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及种植方式选择

令狐福涛1,刘均霞2

(1.桐梓县小水乡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遵义 563205;2.贵州省桐梓县农牧局土肥站,贵州遵义 563200)

玉米在畜牧业及生物质能源中是很重要的原料,也是桐梓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玉米的种植方式,并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情况,经过试验对比发现,使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并结合优良的玉米品种以及科学施肥管理,可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

桐梓县 玉米 种植方式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我国广泛种植,年产量高达1亿t。虽然玉米的产值较高,但我国对玉米的需求量也极大,除了畜牧业外,玉米作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等行业对于玉米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因此,提高玉米的产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目前,桐梓县结合当地的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选用适宜的玉米品种,再通过有效的田间管理来保证玉米的产量。

1 我国玉米的主要种植方式

在我国玉米的主要种植方式有3种: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及双株种植[1]。

1.1 等行距种植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的玉米栽培方式主要是等行距种植。这种方式是从玉米种植高产技术经验“等距、宽播、间苗和保苗”中发展而来的,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展开,较大程度地方便了机械化操作。但是等行距种植明显的弊端是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种植密度和通风透光条件不足限制了玉米的生长,进而影响了产量。

1.2 双株种植

双株种植方式指等距双株种植。该种植方式主要在我国西北和云贵地区施行,其可以有效地降低玉米的空杆率,因此可以增加玉米的结实密度,从而提升玉米的产量。这种方式虽然在理论上能适应大穗型的玉米,而且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玉米植株的倒伏问题,但是在实际播种中,比较费时费力,不适用于机械化操作。

1.3 宽窄行种植

宽窄行种植技术是在等行距种植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即在研究了光能条件、玉米叶面的指数对产量影响的基础上,出现的紧凑型种植方式。宽窄行种植方式最先起源于东北地区,随着紧凑型玉米的出现逐渐推广,并向全国扩展,极大地提高了玉米的单产,为桐梓县主推的种植模式。

2 桐梓县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及种植方式选择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桐梓县玉米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2]:(1)该县地处云贵高原,玉米种植大部分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坡度较大,基本在陡坡区和缓坡区,连片种植很少,基本是零星地块,而且地埂交错,很少能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的种植;(2)土壤大多为中下等土质,耕层较浅,水肥条件差,养分不足,土壤贫瘠。

2.2 种植方式选择及其他管理措施

(1)选取合适的种植方式。参考3种种植方式的利弊,由当地地理条件和气候所决定,更适合的是宽窄行种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较好地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合理地利用光能条件和叶面指数,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2)选用适宜的玉米品种。宽窄行种植方式的缺点之一是受水源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际种植中,可以根据地形选取高产、耐密、抗病的玉米品种,如中单808、和玉808等品种,能有效地解决缺水、缺肥等问题对玉米植株的影响,从而提高玉米产量。

(3)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在玉米生长中要进行经常检查,若有玉米螟、纹枯病等病虫害发生,要及时采取措施。同时,通过土壤营养元素的测定,结合当地气候及玉米品种,选用合适的肥料,进行适时、科学的施肥。

(4)有效结合农机技术。虽然当地地理条件复杂,生产制约因素较多,不适合开展机械化生产,所以在农机开展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调研适合当地耕作的农机技术,推进农机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对提高玉米产量有重要作用。

3 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桐梓县近年来常用的玉米种植方式,分别阐述了各种方式的优缺点,同时结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情况,选用宽窄行种植方式,选用抗病、高产玉米品种,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并合理地结合农机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1] 宋志民.浅谈玉米种植方式的发展趋势.种子科技,2016,6∶16

[2] 宣俊,肖洁,吴建军.贵州玉米生产种植农艺与农机技术融合性探讨.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35):259~262

猜你喜欢

桐梓县行距机械化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缩行扩株”对重庆丘陵山区玉米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关于水稻一种两收机械化栽培技术要点探讨
青钱柳不同株行距对幼林生长和叶片生物量的影响
桐梓县关工委开展“尽责优教”大讲堂培训
桐梓县关工委召开主任办公会议
桐梓县离退老干部为县教育事业点赞
甘蔗机械化收获条件下1.3m行距试验表现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