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汉沽区棉花深松旋耕、平衡施肥技术

2016-02-06高青山

中国农业信息 2016年20期
关键词:管理区棉田长势

高青山

(唐山市汉沽管理区农业局,河北唐山 301501)

浅析汉沽区棉花深松旋耕、平衡施肥技术

高青山

(唐山市汉沽管理区农业局,河北唐山 301501)

文章从深松旋耕、平衡施肥的角度,分析了汉沽管理区棉花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不科学生产习惯,找出影响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因素,并阐述了深松旋耕、平衡施肥技术,以期为相关种植者借鉴。

深松旋耕 平衡施肥 棉花 高产

汉沽管理区位于唐山市西南部,耕地面积5 640 hm²,常年种植棉花3 820 hm²,年产皮棉5 000 t以上,棉花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很多棉田普遍存在棉花苗期长势弱,发棵晚;棉苗长势不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不协调;根系弱,影响搭好丰产架子,后期早衰现象严重等问题。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棉田连年旋耕浅翻、不注重均衡施肥、偏施化肥等不规范的棉田作业习惯,如果不改变种植习惯,势必影响棉花产量和经济效益,缩短棉花种植年限。文章从深松旋耕、平衡施肥的角度,分析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办法。

1 不规范棉田作业习惯

1.1 连年旋耕浅翻

棉花属直根系作物,主根入土深度可达2 m,大量根系分布在10~50 cm土层。连年旋耕浅翻和生长季节多次机械化、人工作业等极易将耕作层压硬压实,棉根下扎困难,棉苗长势弱;同时病菌也聚集在浅土层,极易受土壤温湿度的影响,导致棉花发病逐年提前,病情逐年加重。

1.2 施肥不均衡

棉花各生育期吸收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量是不均匀的,现蕾前3营养元素吸收数量都不大,多数在总吸收量的5%以下,吸收高峰期为花铃期。大多数棉农不是按照棉花需肥规律施肥,施肥时间和用量很不规范。较为典型的是从机械化因素考虑,花铃肥施用越来越早,越来越多。个别棉农6月15日左右,刚进入蕾期就随中耕施入大量的氮肥,而忽视了铃期肥料的供应。常常造成中期长势过旺,虫害尤其是盲蝽象危害加重,蕾铃脱落率增加;相反后期氮肥供应不足,秋桃坐不住,产量上不去。

1.3 不施有机肥,偏施化肥现象严重

棉花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其中以氮磷钾肥需要量最大。棉株吸收的营养元素中,来自肥料的一般为30%,来自土壤的占70%。常年不施有机肥、偏施化肥,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土壤养分含量不平衡,势必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2 汉沽管理区土壤肥力状况

2009年汉沽管理区自列入唐山合并区域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以来,对全区所有棉田进行了土壤普查。通过对全区822个土样的测试结果分析,全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如下: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9.7 g/kg;全氮平均含量为1.040 g/kg,碱解氮平均含量65.5 mg/kg;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2.1 mg/kg;速效钾平均含量为363 mg/kg。

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当于全国分级(6级)4级;速效磷含量相当于全国分级2级,接近3级;速效钾含量较高,相当于全国分级1级。也就是说,大部分地块为中等肥力水平,且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偏低。

3 关键栽培技术

3.1 深松旋耕,熟化土壤

汉沽管理区2014年按照《河北省农机深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行了小面积棉田深松示范,2015年实现大面积推广,2016年所有棉田全部完成农机深松项目作业。作业质量标准:执行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1478-2011《土壤深松机械作业技术规范》,要求能够有效打破犁底层,作业深度不小于25 cm,深松间隔不大于70 cm,作业后要做到深浅一致,田面平整,没有漏耕。深松作业机具要求:采用深松旋耕联合作业机,深松铲符合国家行业标准JB/T9788-1999规定,凿式深松铲柄上须安装翼铲,两侧翼铲的有效宽度不能小于15 cm。旋耕深度不低于15 cm。

通过应用土壤深松技术代替传统的浅层犁耕,可以松动深层土体,打破犁底层,增强土体的通透性,促使土壤盐分下淋;同时又可避免犁耕造成土层翻转,保持土壤上部的熟化覆盖层,使棉花根系主要分布区的土层熟化程度和熟土厚度增加。促进土壤蓄水保墒,增强抗旱防涝能力;改善棉花根系的生长条件,根系下扎较深,分布优化,有利于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有效地解决棉花伏旱和后期早衰问题。

3.2 施肥技术

肥料是棉花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棉花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调控棉田个体和群体结构变化的有效手段。适量、均衡、适时供应棉花生长所需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关键。

棉田施肥应遵循有机与无机相结合,速效与长效相结合,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相结合的原则。从施肥技巧上考虑,应当做到:增加有机肥比例,增加中后期肥料比例;控制氮肥总量,稳定磷钾肥用量,补施好微量元素。

3.2.1 平衡施肥,施足底肥

培肥地力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增加有机肥用量,通过深耕翻入地下,棉花生长期勤中耕松土,创造深厚疏松的耕作层,不仅为棉花生长提供良好的通气、温热和营养条件,而且还可以减轻棉花枯黄萎等病害的发生。

一般地力水平,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3万kg,随耕地翻入地下;底施化肥用量每公顷掌握在磷酸二铵105~135 kg、尿素30~45 kg、硫酸钾30~45 kg、硫酸锌22.5 kg。如果施用复合肥,应参照上述肥料的有效含量进行换算,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并合理搭配不足的营养元素。

3.2.2 合理追肥

在底肥充足的情况下,一般棉田提倡“花铃肥、盖顶肥”2次追施,为避免徒长,生长正常的棉田,苗期、蕾期不再追肥。

花铃肥: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出现高峰,需要养分最多。此期施肥对促成桃、防早衰、多结三桃、增加铃重均起到关键作用。施肥量应根据地力、棉花长势来确定。肥力高、植株长势旺盛的棉田可推迟到盛花期植株下部有1~2个大桃时进行;肥力差、植株长势弱的棉田追肥时间可在初花期。一般每公顷追施尿素90~135 kg。有条件的情况下,花铃肥可于初花和盛花期分2次施入效果更好。

盖顶肥:施盖顶肥可以有效地防止棉花后期脱肥早衰,争取多结秋桃和增加铃重。该技术是形成秋桃盖顶,挖掘后期增产潜力的关键措施。对有脱肥早衰趋势的棉田要及时补施盖顶肥。一般在7月底8月初进行,不宜太晚,以防棉花贪青晚熟,一般施尿素37.5~75 kg/hm2。

3.2.3 叶面喷肥

蕾期、开花期每公顷分别用0.75 kg高效速溶硼肥对水750 kg叶面喷施,可有效地减少落花落蕾,提高坐桃率。

棉花生长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减弱,为补充养分不足,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喷肥。8月上旬起,可喷2%的尿素加0.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间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猜你喜欢

管理区棉田长势
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结瓜盛期“歇茬” 恢复长势有“方”
山西270多万公顷秋粮长势良好
推进全域发展 建设美好西湖——常德市西湖管理区纪实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山西:夏粮总产增长秋粮长势良好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区域中心 农业公园——常德市西湖管理区侧记
棉田播种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